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樣的攝影作品才夠真實!沒有濾鏡、沒有美顏,一張照片重新認識世界!

這樣的攝影作品才夠真實!沒有濾鏡、沒有美顏,一張照片重新認識世界!

紀實攝影很神奇,它如實記錄日常人們見慣的世界,可你卻能發現另一種純粹自然的美。這次,我們見識下兩位極具影響力的紀實攝影大師鏡頭裡的「不一樣的亞洲」。

1

布萊恩·布瑞克是紐西蘭著名的攝影師之一。1955 年加入馬格南圖片社;1957,他來到中國北京,用相機記錄下了身邊民眾的日常生活,可以說是十分難得見到的影像資料了。

1959年作為唯一的西方攝影師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的報道。五十年代的中國街頭,我們只能通過影像資料感受那個時代的風土人情。

而六十年代,布萊恩·布瑞克為美國《生活》雜誌拍攝的印度季風氣候攝影專題「季風系列」,也同樣記錄了當時幾個亞洲國家人民的面貌。而且,非常美!值得保存下來做手機壁紙!

《季風女孩》是這組專題最有名的一個作品,刊載於十余個國際知名雜誌。彷彿聽得到雨聲,卻有種靜謐的美。

季風系列之《克勞福市集,印度孟買》,1960

《電影男主角三船敏郎影像前的黑澤明導演,日本東京》,1963

《時代祭時身穿平安時代服飾的女士,日本京都》,19633

這是我們生活的亞洲,在紀實攝影師的鏡頭下,熟悉又陌生,還附帶著攝影師個人的情緒。

2

而美國攝影師史蒂夫·麥凱瑞的第一篇攝影刊專題在1979年登於《紐約時報》的關於阿富汗戰爭的報道。

《頹垣,阿富汗喀布爾》,2002

史蒂夫最出名的代表作是一位阿富汗少女,那是他在 1984 年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難民營拍下的,少女當時12歲。隔年這張照片成為《國家地理》雜誌六月的封面,女孩驚恐的眼神和滿是灰塵的臉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阿富汗女孩」,沙爾巴特·古拉,巴基斯坦白沙瓦附近的納席巴難民營》,1984

後來史蒂夫為《國家地理》工作了二十年,是這本雜誌的首席攝影師。

《少林僧侶練功中國鄭州》,2004

《德爾湖上的花販,喀什米爾斯里那加》,1996

明明是紀實攝影,卻好像一幅油畫作品。不知道這樣一個恰好的契機,攝影師要等待多久才能按下快門鍵。

《藍色清真寺,阿富汗馬扎里沙里夫》, 1991

看紀實攝影師的作品好似身臨其境,最直接的感受是「震撼」。畢竟看慣了那麼多擺拍、加濾鏡、修圖等千篇一律的旅行風景照,不如換個口味,看看這個世界真實的樣子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者營地 的精彩文章:

國內這7個景點美到讓人窒息,不過也許你還沒來得及去看,就消失了!

TAG:旅者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