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炎症到癌症,每一步都兇險萬分,這3種炎症是癌症的「幫凶」!

從炎症到癌症,每一步都兇險萬分,這3種炎症是癌症的「幫凶」!

許多人會被一些炎症所困擾!鼻炎、胃炎、腸炎......

其實,炎症這種看似不嚴重的「小毛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治療,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會有很大的影響。很多情況下,甚至會演變成我們談之色變的癌症。

炎症,有時是癌症的幫凶

在一些重大疾病的發展過程中,炎症反應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

當局部組織細胞受到損傷時,身體固有的免疫細胞就會被激活,釋放炎症因子,並引起局部的炎症。這有利於提升機體局部抵禦病原體,以及修復組織細胞損傷的能力。

但是,炎症若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反覆發作就有可能導致癌症 ,也可能因身體防禦過度,進而損害健康。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健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主要臟器無疾病,身體形態發育良好,體形均勻,人體各系統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較強的身體活動能力和勞動能力,這是對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較強,能夠適應環境變化,各種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對身體的作用。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現代人的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權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

腸炎腸癌?

不一定所有腸炎都會癌變,不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被普遍認為與惡性腫瘤的風險增加有很大關係。很多潰瘍性結腸炎人群對炎症不夠重視,發病時就吃點消炎藥,結果治標卻不治本,很容易導致病情反覆發作,由輕變重,甚至最終癌變。

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大腸癌的發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結腸)發展的趨勢。其發病與生活方式、遺傳、大腸腺瘤等關係密切。發病年齡趨老年化,男女之比為1.65:1。

腸癌初期以便血為主,其次是大便習慣改變,排便不盡感,里急後重等,此外還極易引起梗阻現象,產生腸道刺激癥狀等。腸癌有很多突出的臨床表現,患者還需多加小心。腸癌初期表現,以無痛便血為主,血液呈紅色或鮮紅色,與早期內痔的癥狀非常相似,後期便血多為暗紅色,混有糞便之粘液血便或膿血便。

其次大便習慣改變是腸癌中晚期的典型表現,由於直腸腫塊及其產生的分泌物,可產生腸道刺激癥狀,導致患者出現便意頻繁、排便不盡感、里急後重等癥狀,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膿血狀物,此時糞便形狀也發生了改變,大便越來越細;

由於癌腫繞腸壁周徑浸潤,使腸腔狹窄,尤在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多為狹窄型硬癌,極易引起梗阻現象。晚期直腸癌患者,由於疾病長期慢性消耗,會出現一些全身惡變病質。此外出現不明原因的貧血。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食慾減退,患者一定要及時注意及時到專業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腸癌到晚期常侵犯周圍組織器官,如膀胱和前列腺等鄰近組織,引起尿頻、尿急和排尿困難。侵及骶前神經叢,出現骶尾和腰部疼痛。直腸癌還可以向遠處轉移到肝臟,引起肝腫大,腹水、黃疸,甚至惡液質等表現。

腸癌高危人群:

1) 年齡:隨著年齡的增加,各種致病因素對大腸黏膜刺激的時間也隨之增長,大多數患者在50歲以後發病;

2) 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級家屬,比如說父母,得過結直腸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險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如果您的某位直系家屬(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不到50歲時患上大腸癌,或者在父系家族或母系家族中有兩人及以上者患大腸癌,這時您就算是有大腸癌家族史]。大約1/4的新發患者有結直腸癌的家族史;

3) 結腸炎性疾病史:某些結腸疾病如克羅恩病或潰瘍性結腸炎可能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病機會。他們結腸癌的危險性是常人的30倍;

肝炎肝癌?

肝炎會增加肝癌風險,乙肝、丙肝等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導致肝癌的重要原因。病毒在肝內持續複製,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如果不注意治療,長期如此可能導致肝硬化,而肝硬化不及時治療,就可能惡化成肝癌。

肝癌是指發生於肝臟的惡性腫瘤,包括原發性肝癌和轉移性肝癌兩種,人們日常說的肝癌指的多是原發性肝癌。原發性肝癌是指發生在肝細胞或肝內膽管細胞的癌腫,該疾病是目前我國第四位的常見惡性腫瘤及第三位的腫瘤致死病因,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原發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細胞癌、肝內膽管和 HCC-ICC 混合型三種不同病理類型,三者在發病機制、生物學行為、組織學形態、治療方法以及預後等方面差異較大,其中肝細胞癌佔到 85%-90%以上,因此本章中的「肝癌」指肝細胞癌。本病惡性程度高,浸潤和轉移性強,遠期療效取決於能否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甲胎蛋白和影像學檢查相結合是早期診斷的主要輔助手段。

近年來原發性肝癌的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均有增加趨勢,居惡性腫瘤的第5位,死亡率位居惡性腫瘤的第3位。我國是肝癌的高發國家,肝癌病例約佔全球的55%,死亡率僅次於肺癌,位居第二。

肝癌的發病率在不同地域間具有明顯差異。東亞的發病率最高,其次為非洲撒哈拉地區、東南亞和南歐,而北歐及美洲的發病率最低。國內沿海高於內地,東南和東北高於西北、華北和西南,其中江蘇啟東、福建同安、廣東順德、廣西扶綏是高發區。男:女比例為2.7:1。

癥狀

1.肝區疼痛:多為肝癌的首發癥狀、表現為持續鈍痛或脹痛。疼痛是由於癌腫迅速生長使肝包膜被牽拉所致。如腫瘤生長緩慢或位於肝實質深部也可完全無疼痛表現。疼痛部位常與腫瘤位置有關,若腫瘤位於肝右葉疼痛多在右季肋部,腫瘤位於左葉時常表現為上腹痛,有時易誤診為胃部疾患;當腫瘤位於肝右葉膈頂部時,疼痛可牽涉右肩。癌結節破裂出血可致劇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出血量大時可導致體克。

2.消化道癥狀:食慾減退、腹脹、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可由腫瘤壓迫、腹水、胃腸道淤血及肝功能損害而引起。

3.惡性腫瘤的全身表現:進行性乏力、消瘦、發熱、營養不良和惡病質等。

4.伴癌綜合征:指機體在肝癌組織自身所產生的異位激素或某些活性物質影響下而出現的一組特殊綜合征,可與臨床表現同時存在,也可先於肝癌癥狀。以自發性低血糖、紅細胞增多症為常見,有時還可伴有高鈣血症、高脂血症、類癌綜合征、血小板增多、高纖維蛋白原血症等。

胃炎胃癌?

幽門螺旋桿菌會引發胃炎和消化性潰瘍,進而發展成胃癌。世界衛生組織就將幽門螺桿菌定為I類致癌原,它可以通過手、不潔食物、不潔餐具、糞便等途徑傳染。

所以,日常飲食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建議聚餐時盡量使用公筷、公勺。

1.改變飲食結構,多食蔬菜、水果,豆類食物和牛奶,鮮魚、肉、蛋。提倡食用大蒜、綠茶。

2.改變不良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三餐不定時;進食不宜過快、過燙、過硬;少食熏腌食品,避免高鹽飲食。

3.少飲烈性酒,不吸煙。

4.做好糧食的防霉去霉工作,保護食用水的衛生。

5.積極治療胃潰瘍、慢性胃炎,治療胃內幽門螺桿菌感染。

6.對高發區及高危人群進行胃癌的普查。

胃癌是起源於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在我國各種惡性腫瘤中發病率居首位,胃癌發病有明顯的地域性差別,在我國的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胃癌發病率比南方地區明顯為高。好發年齡在50歲以上,男女發病率之比為2:1。由於飲食結構的改變、工作壓力增大以及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現年輕化傾向。胃癌可發生於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數以上發生於胃竇部,胃大彎、胃小彎及前後壁均可受累。絕大多數胃癌屬於腺癌,早期無明顯癥狀,或出現上腹不適、噯氣等非特異性癥狀,常與胃炎、胃潰瘍等胃慢性疾病癥狀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國胃癌的早期診斷率仍較低。胃癌的預後與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組織類型、生物學行為以及治療措施有關。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亞健康狀態是健康與疾病之間的臨界狀態,各種儀器及檢驗結果為陰性,但人體有各種各樣的不適感覺。這是新的醫學理論、新概念,也是社會發展、科學與人類生活水平提高的產物,它與現代社會人們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及所承受的社會壓力不斷增大有直接關係。

亞健康狀態的諸多表現,在中醫理論中屬「虛勞證精氣不足型」。中醫運用填精、補氣、生血、強神、壯腎陽的手段,來調理人體陰陽氣血和心、肝、脾、肺、腎五臟功能,使之恢復於正常狀態,克服「虛勞征」。常常精選如黃芪、人蔘、地黃、當歸、枸杞子、大棗等具有補氣血、壯腎陽、滋陰精、生津液、固衛表、安五臟、強精神、活血脈等作用的中藥材,針對各種不同狀態的「亞健康」嚴謹配伍、辨證地施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癌症 的精彩文章:

26歲女孩懷孕5月查出癌症,她的選擇讓無數人淚奔:每一個母親和孩子之間,都是生死之交!
被譽為「癌症剋星」的秋葵,它的老家在哪?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