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野圭吾的幻想

東野圭吾的幻想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羅曼·羅蘭

圖|Bigmob

最近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工作,一晃神好像很久沒有認真讀書了。於是投入東野圭吾的汪洋大海犒勞自己一下。(對於這麼一位高產高銷的作家,毫不慚愧的說,雖然終於看完了所有斯蒂芬·金,也仍然沒有看完所有東野圭吾。)

初識東野圭吾,大概和很多人一樣,是《白夜行》。那時剛剛讀完綾辻行人的《Another》,陷於毛骨悚然不能自拔,本來想戒幾個月日本小說恢復元氣,一時沒有其他想看的,隨手翻開《白夜行》想看個開頭,結果一不留神就看完了。雖然被各種書評冠以「東野筆下最絕望的念想、最悲慟的守望」等等說辭,卻輕易驅散了《Another》留下的陰霾。就算再也不能行走於白日陽光之下,但深邃黑暗有人燃燒明燈相伴,宛若白夜——相依相靠的自我懲罰和自我救贖。

驚艷於東野圭吾對人性的把握和調戲,落入深坑,開始漫長爬樓之旅。

還真是腦洞清奇的作家。寫作風格從早期的重視構建技巧轉變為後期的捕捉人性和社會關係,題材多變卻是一貫風格。不僅僅局限於本格推理,還涉及科幻、靈異、時光穿越、靈魂互換,不拘一格、新穎有趣,極具慧眼和前瞻性。

相較於《放學後》《嫌疑人X的獻身》《白夜行》《幻夜》等耳熟能詳的成名作,近期的作品風格又有了新變化。筆觸輕鬆溫馨,似乎沒有什麼推理啊揭露啊,一派祥和的家庭小品文。無怪有評論說,東野圭吾的水準近年一直下滑,無論是推理方面,還是人物內心刻畫方面,都失去了成熟期的深度。

圖|Bigmob

什麼叫深度呢?揭示人性黑暗?探究社會問題根源?陰鬱沉痛的災難死亡悲劇?也許吧。

想起以前看莎士比亞,比對過一番悲劇和喜劇。或許悲劇離生活的本質更近,更坦誠直面,看起來在人性的體察與思考上,具有更加深邃的價值,並且更直接震撼。魯迅說過:「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那時深以為然。

後來漸漸發現,優秀的喜劇很難。關乎人性,不管包裹怎樣的糖衣,都沒有大眾意義上的喜劇——如果無限制的滿足一方,那必然會深切損害其他方。優秀的喜劇,大概總是悲劇偽裝成的。

悲劇真的就悲嗎?

換個問題,直面人性,真的就悲嗎?

再換個問題,現實條件既如此,如何解生存這道題?

如此說來,悲劇的本質,大概就是礙於條件所限,不能滿足需求方的所有慾望罷了。客觀存在沒有對錯、亦無悲喜,所謂悲喜,不過是人的心緒。當然,任何正常人,需求受損,多多少少都是會有情緒反應的,如何應對,見仁見智吧。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東野圭吾近年作品水準是否下降,並不關心;反正喜歡就好,自己讀自己的。雖然沒有張牙舞爪的抨擊和揭露,卻蘊含著風浪平靜後的圓滑和睿智。

人性還是那個人性,理解和應對不同罷了。

圖|Bigmob

上期有獎問答,答案是「攝影師的老婆大人」

答中名字的居然有一位呢。

中獎的各位已私信了,獎品有效期一年,去摩洛哥之前請聯繫我喲。

以此為契,給自己來個說走就走的旅行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容湘小姐 的精彩文章:

自己挖的坑,填平了也許就是路

TAG:容湘小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