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鳴蜩風露舞東皋

鳴蜩風露舞東皋

粉蝶兒·五月之風

郁月何時遠風落襲憑古,籟東皋、玉魂凝煦。自和歌、釀道去、韻聽音縷。老相傾,聲動對琴長撫。

蒼穹何往今日不負輕舞。望悠然、載靈仙羽。倚闌思、顏醉此、共隨君緒。入乾坤,清樂夢遊天宇。

——關永琪

《詩經·豳風》中曰:「五月鳴蜩」。

五月,一個美好的詞語。郁月之時,五月之風,最是和煦。而鳴蜩之聲,伴著風吟,且聽且醉,並舞東皋,最是迷人處。

西晉潘岳有:「耕東皋之沃壤兮」句,唐李善注曰:「東者取其春意」。正如我在詞中寫到:「郁月何時遠風落襲憑古,籟東皋、玉魂凝煦」。「玉魂」指的是五月之風的輕靈,清新,她可拂九洲清氣滿乾坤;她可潤萬物盛勢點華章;還可攜千秋世事厲古今。多麼要眇宜修。

李祥霆即興曲

古琴:趙曉霞鼓:魏然

吉他:陳海龍 長笛:代美川子

《五月之風》是古琴、長笛、吉他、鼓的即興曲。全曲清新雋永,開篇以古典吉他與鼓相和,身臨其境般,感春之餘韻,吉他音色清亮乾淨,鼓之相和,彷彿草木隨風,隨音搖擺。古琴由長滑音進入更添輕快之意。吟揉聲聲動魄。之後的長笛,音縷纏綿,極具生命之氣。正是五月鳴蜩時,春暮音韶。輕幽境、光煦遙遙。聽微風撫,幾處瀟瀟。聲和魂動,鼓枝點,入林濤。笛綿聲舞,弦韻吟猱。梧桐振,天地清霄。風雲若羽,回夢何朝?待月荷來,溫陽去,且思飄……

萬物生長離不開風的相隨。春風釀造了最美的春音。草木的時光,清香深美……

蒲草正是如此,小小的一簇綠,便驚了光陰,青蔥的美好,永恆的堅心,不負古今之情。端陽之日以收,避鬼魅而清涼,舒心暢神。其劍葉俊秀,存情憶深觴,勢幽柔水千長,溫昂而軒朗。菖蒲的味道,清貞微寒而冽香。他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文人的高古溫潤的氣節,雅正淡泊。

曾經看著管先生書房窗台上的一盆菖蒲發獃,填了一首《風入松》

半夏亦如是。沐五月之風而生於夏至,陰陽相諧,以消痞散結,以通胃氣,性溫清堅,可悅凈面目,而順逆勢。最為和暢。這也是古琴音樂美學中最重要的。徐青山在《溪山琴況》中說:「迭為賓主,剛柔並濟,損益相加,是謂至和」。和潤微遠之風,撫於九洲華夏,舒嘯氣韻。這便是生命的清悟,她的悠然,永存赤誠。

想起了屈子《九歌》中的少司命。少司命是掌管生命的女神。「乘迴風兮載雲旗」,她的深美與飄渺,對未來的嚮往與憧憬,醉了天上人間。五月之風是希望之聲,屈子的純粹與率直,可以臨風浩歌,千載春秋之中,他的精神永鑄於世事,美好的情思綿綿不絕。

五月之風也是包容的。那個由法國作家拉·封丹提出的「南風法則」用於人力資源管理上,意為「感人心者,莫乎先情」。音樂亦如此「而中和之妙,全於溫潤呈之」。奏得嘉音需溫潤如玉,用力而不絕。正所謂「弦與指和,指以音和,音以意和」。方可與琴合一,與天合一,方可與天地自然萬物合而為一,舒嘯情思,氣調順和。

這便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包容性,自先秦時代開始,百家爭鳴,民族第一次大融合;秦漢時期絲綢之路的開通,連接中西方經濟文化交融;至唐朝,四海之中萬邦來朝,被尊為「天可汗」。

歷史的傳承中,浩瀚之潮鏗鏘而傳。心之博大精深,海納百川,看盡世間繁華,在一朝風月之中,盡顯萬古長空,有了禪意。而小小一具琴上,有年、有月、有四季、有輪迴。有龍、有鳳、有山川、有河流。有君臣、有文武、有天地、有人和。其形制有頭、有肩、有腰、有足,站起來就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七弦,宛若血液般流淌,溫暖靈心,覆了乾坤。

以琴為伴,和於情,和於心。而心中的波起驚瀾,都悄然泯滅。天真不在,赤誠永存。那樣的一縷五月之風,唯向空山,流年的消逝,醉在音的溫舒里……

心中之氣象,萬千無窮。

我站在五月之風裡,願像阮籍長嘯舒情般,鸞鳳之音,響乎岩谷,以和清聲。

這,便是永恆!

—本期end—

詩文|關永琪

戊戌 夏

七弦音律古

味道喜相迎

古琴新曲系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七弦味道 的精彩文章:

TAG:七弦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