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有「智慧」的努力,不應該被提倡

沒有「智慧」的努力,不應該被提倡

問題

經常看到一些勵志型文章,標題是「沒有別人的才華,也沒有別人的智慧,只有比別人更努力」。

這樣說確實沒有問題,尤其是在學校期間,我們學習的目標主要以考試為主,可是到了日常生活工作中就不一定了。

努力很重要,但也只是一個過程,如果把標題改成:「沒有別人的才華,也沒有別人的智慧,就要比別人更努力讓自己變得有才華和智慧」就完美了。

沒有「智慧」的努力我覺得不應該被提倡,不是讓努力安慰自己精神上的懶惰。

解題

什麼是智慧

在學習知識和技術方面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我們稱之為智商,如果智商比不過別人,那麼我們只有通過加倍的努力才可能趕超別人。

而智慧不同,智慧具有判斷和選擇的能力,馬雲幾次在公開演講時提到「大部分人因為看到而相信,少數人因為相信而看到」,後者可能就是具有智慧的人。

現實中這樣的例子很多,如果你在幾年前互聯網創業,那肯定比在傳統公司獲得的回報多很多,如果你在幾年前做新媒體,賺的錢你都覺得不可思議,虛擬幣、炒房這些有一定投機成分的例子就不舉了,而這些都跟個人的選擇判斷有關。

個人成長其實是「智慧」的成長

曾經有人說過這樣的話:

二十幾歲的時候做事是憑自己的意志從事;

三十幾歲的時候做事是憑自己的知識從事;

四十幾歲的時候做事是憑自己的智慧從事;

在現在這個時代可能要提前很多,應該是:

二十幾歲的時候做事是憑自己的知識從事;

三十幾歲的時候做事就要憑自己的智慧從事;

如何提高自己的「智慧」

不管怎麼樣,工作十年之後你會發現:你在職業生涯中依靠基礎知識工作的機會越來越少,依靠智慧工作的機會越來越多。因為閱歷豐富了,你核心價值變成了判斷和選擇能力。可以試著想想自己的行業。

當然其實就是工作經驗問題嘛,這不是我要講的重點,我要將的重點是,在大家的知識和經驗都趨同的情況下,成為一個「智慧」的人本身難度也在增加,所以要讓自己有「智慧」除了在工作時要處處留心,多維度思考,提高自己閱歷之外,知識方面也要涉獵廣泛,並且善於總結,找到他們的共性,結合自己的「閱歷」整理出自己的判斷標準來解決工作問題,同時這個判斷標準的維度也要提高,打破行業邊界,延伸到其他領域,看整個商業社會,嘗試著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一些商業問題或者社會問題,或者做出自己的行業選擇,用來指導自己的人生規劃。

選擇大於奮鬥,選擇需要智慧

智慧不是單憑努力就有用的,更像是一種悟性,而我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悟性適應未來。這一點很重要,也許在智能時代,我們當下的努力方式是徒勞的,我們可能需要選擇很多思維方式中的一種來解決某個方案問題,而不是思考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道生涯 的精彩文章:

TAG:有道生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