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乾隆曾賜字敕封 西固神泉的神奇傳說

乾隆曾賜字敕封 西固神泉的神奇傳說

乾隆曾賜字敕封 西固神泉的神奇傳說

眺望五泉山千佛閣

乾隆題字

五泉山掬月泉

流傳在永登龍泉一帶的皮影

講述人:張智,本土歷史文化研究者

乾旱缺水,曾經是蘭州留給人們的第一印象。幾十年前,到蘭州的遊人,看到蘭州周圍的荒山,心裡就涼了一截。進了市區,人們吃的黃河水,挑來的水,還有泥沙。蘭州缺水的感覺就更加強烈了。

在乾旱缺水的大背景下,蘭州卻有許多泉水的故事!

四月八,五泉山廟會的小白菜

今年春夏,蘭州的雨水似乎特別多,隔不了幾天,就會下一場雨,有時還會遇到一場大雨。對於一個地處西北的城市而言,下了這麼多的雨,的確出人意料。

可是在以前,史書中經常能見到蘭州乾旱缺水的記載。比如:蘭州春夏不雨,糧價高漲,饑民載道,死亡無數(1515年);蘭州、金縣大旱,饑民相望於途(1582年);本年蘭州旱災(1701年);蘭州旱災(1711年);蘭州缺雨田禾苗受災(1729年)……

在農耕時代,人們靠天吃飯,蘭州人雖然在靠近黃河的地方,採用了黃河大水車提灌,但灌溉面積終究有限。同時,受制於那個時代的農業技術,糧食產量並不高。遇到大旱,吃飯就成為一個大問題。因此,自古至今,居住在黃土高原上的人們,對水的盼望,是一種無法言說的希冀。

在蘭州民間故事中,有許多和水有關、同泉有關的故事。這些故事,既是對水的盼望,也是對吃飯的盼望,更是對改善生存條件的盼望。在流傳於蘭州的民間故事中,留給人們最深刻的記憶,就是五泉山的故事。

五泉山公園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個公園。五泉山位於蘭州市城南的皋蘭山西北麓,海拔1600米。民間傳說,五泉山的來歷和西漢名將霍去病有關,據說當年霍去病奉漢武帝之命,率領大軍從隴西郡(郡治狄道,今臨洮)出發,準備征討匈奴。霍將軍率軍從臨洮出發後,沿著山間小路,直奔黃河邊,由於這些地方人跡罕至,道路非常難走,到了今天的五泉山一帶,將士們口渴難耐,看到將士們無水可喝,將軍非常著急,無奈之下揮鞭連擊山崖,果然地下湧出了五股泉水。後來人們把這五股泉水分別命名為甘露、掬月、摸子、惠、蒙五泉,其中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在五泉山中麓南部,蒙泉在東澗,惠泉在西澗,五泉山也因此而得名。

五泉中摸子泉最為神奇,過去善男信女用手在泉水中摸索,據說摸著石子的生男孩,摸著瓦片的生女孩。清末學者劉爾?曾在洞口書寫一聯,嘲諷這種迷信行為是「糊糊塗塗,將佛腳抱來,求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頭拿去,說是兒孫。」

據明天順五年(1461年)的《大明一統志》載:五泉山「泉有五眼,相傳漢霍去病擊匈奴至此,以鞭卓地而泉出。」清乾隆時統稱鞭搠泉。當然,這僅僅只是一個傳說,專家考證霍去病兩次遠征匈奴時,的確來過蘭州,但不是在五泉山,可能在西固陳官營一帶駐紮。

2005年9月底,人們在五泉山公園的廣場上立了一尊雕像,以此來紀念霍去病。這是一個單人獨騎的形象,霍去病腳踩馬鐙,抱拳感謝,充分表現了將軍的愛國熱情。

今天人們所不知道的是,五泉山的泉水,曾經是蘭州城外重要的灌溉水源,澆灌了五泉山下的良田,還帶動水磨為人們服務。在今天,五泉山下的邸家莊一帶,曾經盛產水煙。在邸家老墳西北角上有一處煙坊,這裡生產著明代向朝廷進貢的八寶珍品之一的銀絲??蘭州水煙。

同時,人們還利用五泉山泉及其他泉水,種植了蔬菜。最吸引老蘭州人的是邸家莊的蔬菜。邸家莊的蔬菜上市早,每年農曆四月八前後,蘿蔔、小白菜就上市了。四月八的五泉山廟會上,這些蔬菜是搶手貨。

西固神泉,陝甘總督祈雨,果然大雨不止

說到蘭州的泉水,除了五泉山以外,還有其他幾處泉水,名氣也非常大。其中一個是西固的神泉。

這是西固關山上的一眼泉水,這泉水和我們經常見到的五泉山泉水是不一樣的。五泉山泉水洶湧,四處奔流,清人說:「奔注於溪谷,漫衍於澮瀆。」而西固這處泉水,則是一線清流,獨能感應民眾的祈禱。

這就是西固關山何家?的神泉。這個泉水由來很早了。據說,魏晉之前,有個叫梁暉的人,曾經在金城縣居住,後來發現這裡土荒民亂,就想搬遷到?罕去。誰知在路上,卻遭到了羌人的圍攻。危急時刻,梁暉只好將所拿的榆鞭插到地上,然後用青羊向上蒼禱告。果然,泉水湧出,榆樹成林。

從此,這眼泉水被賦予靈氣,幾乎到了有求必應的程度。清代康熙年間,流傳著一個傳說,據說,清康熙皇帝曾經西巡西藏,不過他路過青海湖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啥事呢?康熙不小心弄丟了他的馬鞭。誰知,後來卻在這個泉眼中發現,人們大為驚奇,趕緊下手去撈,結果,馬鞭又找不見了,原來變成了蛟龍潛伏於泉底了。從此後,這眼泉就非常神奇,每到天旱不下雨的時候,人們一來祈禱,必定會天降甘霖。

乾隆年間的時候,先是名臣阿桂,寫了一篇文章祭祀,就特別提到了這眼泉水的變化和神奇。後來,陝甘總督福康安又專門到這裡祭拜。據說,當時天旱多時,莊稼奄奄一息,人心惶惶,顯然即將顆粒無收。福康安為了安定民心,專門到山裡祈雨。據說,他禱告的時候說,如果得到足雨,一定要向朝廷報告,封贈泉神。他剛剛禱告完,只見一縷白雲從泉眼中升起,很快,天空中就黑雲密布,緊接著雷電交加,大雨如注。看見天降大雨,人們都很開心。很快,他們就發愁了。

原來,這大雨竟然下個不停。結果,山洪暴發,蘭州城裡遭了水災,人們躲到了南北兩山上。神泉這裡也一樣,連泉神廟也被沖走了。最著急的人是福康安,又冒著雨,躲著洪水去神泉邊祈求,讓天早點放晴。可是,這次就不靈了。任他怎麼祈求,泉神就是不應。

這可真是萬般無奈。據說,就在這個時候,一個白鬍子老人出現了。他對福康安說:「靈湫不封,天雨不晴。」福康安急忙派人先在泉邊許願,封了泉神,果然,雨漸漸停了,天氣逐漸晴了。隨後,回到城裡,福康安連夜寫了奏章,將事情前後經過說了。於是,乾隆皇帝敕封泉神為廣澗侯,又題寫了「敕賜廣潤祠」幾個字。

永登龍泉,一條神龍留下的故事

下面我們講一個龍泉的故事。龍泉是個常見的名字,自然全國最有名的就是龍泉寶劍。就地名而言,以龍泉為地名的地方,往往有泉水啥的。蘭州有好幾個叫龍泉的地方,永登有龍泉寺鎮,榆中有龍泉鄉。

我們講的這個龍泉故事,就和永登的龍泉寺有關係。據說,在很久以前,龍泉這一帶盤踞著一條神龍。這是一條善良之龍。人們把它稱作吉祥龍。它經常保護鄉親們,消災除病,行雲布雨,化解冰雹大風。在它的庇佑下,這一帶風調雨順,百業興旺。可是,好日子沒過多久,災難就來臨了。

一天,突然颳起了大風,一時間天昏地暗。隨著大風,來了一位騎著大青馬的金甲神人,後面還跟著一幫凶神惡煞的家丁。原來,他們看上了這一塊吉祥之地,要把吉祥龍趕回東海去。鄉親們雖然極力求情,但卻無濟於事。金甲神人說,這裡已經是我的領地了,寧可讓這裡變成風吹砂石走的地方,也要把吉祥龍趕走。

神龍趴在地上,不願意離開這裡,金甲神和他手下就惡毒地抽打神龍。神龍的眼淚和口中的白沫,就匯成小溪流。後來,神龍就死了。據說,如今龍泉寺門前的兩個泉眼,就是神龍的兩個眼睛變的。

水是生命的命脈,有水才有生機。這三個和泉水有關的故事,內容各不相同,但道理一樣,我們的先祖們在這塊土地上,無私付出,艱苦勞作,才有了今天的繁盛。

文/圖 蘭州晨報/掌上蘭州首席記者 王文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甘肅網 的精彩文章:

【隴上人物】秦襄公
第八屆敦煌行旅遊節六月十九日在嘉峪關開幕

TAG:每日甘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