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科學家發現地球隕石或起源於土星附近,太陽系也要因此「減齡」

科學家發現地球隕石或起源於土星附近,太陽系也要因此「減齡」

我們印象中,一般情況下,太陽系內都是井然有序的,系內行星也遵循一定的規律運行。但在科學界一直存在一種猜想:太陽系在誕生後的最初幾百萬年,巨行星遠離其現有軌道時引發系內混亂。這一猜想由來已久,但一直無證據證明。

日前,在美國得克薩斯州舉行的月球和行星科學會議上。由德國地球化學家組成的團隊的報告,為此猜想提供了證據。

斯特大學地球化學家Thorsten Kleine是這項研究的主導者,據他介紹,團隊測試了可代表幾乎所有已知類型的隕石共32種。由此得出,不同的隕石存在化學成分差異。即一種隕石形成於小行星帶現有位置附近,其它類型的隕石在超越了原木星的更遠地方合併。後來,這些小行星被飄蕩的巨行星推拉,在如今的小行星帶上的某一點上穩定下來。

西南研究院行星動力學家Bill Bottke認為,化學成分差異是了解太陽系的一種強大的機制,其還為確定行星的形成時間提供了其他線索。簡而言之,即幾十種隕石中存在的化學成分差異,成為了研究太陽系早期動力學的一把「鑰匙」。隨後,這種現象被稱為沃倫差異。

因沃倫差異,引發了相關一系列研究。其一,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隕星學家Paul Warren,曾收集了關於兩種隕石中鉻和鈦同位素的測量結果。結果顯示:在碳質隕石中,同位素水平和其他種類的隕石截然不同。並且,該分裂可能源於由原木星引力造成的空隙。

但相關研究證實,碳質球粒隕石相較其他隕石形成時間較晚。所以,碳質球粒隕石的同位素化學性質反映了氣體、塵埃盤隨時間流逝發生的變化,而非其獨特的起源地。

其二,Thorsten Kleine團隊研究金屬鉬的同位素時,也發現了沃倫差距。同時,研究顯示:鐵隕石分成兩種類型,意味著存在一種物理屏障。

太陽系誕生後的100萬年里,木星的核心一直增長至足以吸收其路徑上的塵埃,進而創建了障礙。富含金屬的新塵埃流入太陽系,並令外層而非內層小行星中的同位素增加。在此後的300萬~400萬年之間,木星向內遷移並將兩個「儲存庫」合併。

其三,SwRI動力學家Kevin Walsh的團隊正在研究將碳質成分和非碳質成分混合在一起的罕見隕石,從而確定兩個「儲存庫」融為一體的時間。同時,該團隊通過比較地球地幔岩石和隕石中的鉬同位素,發現一些初步跡象,即地球上的水部分通過來自更加遙遠的小行星群體的撞擊得以輸送。

其四,因隕石研究中富鈣鋁標本中鈾的衰變,使得46億歲的太陽系有「減齡」的可能性。另外,從該角度解讀其他隕石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有研究人員,依據「地球上的隕石樣本起源於土星附近」進行相關實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宇宙探索 的精彩文章:

移民火星受阻,科學家將目光盯上水星,冰山之下或隱藏巨量液態水
3600年前的乳酪在小河墓地出土,或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乳酪

TAG:科學宇宙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