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六一到了,來認識下從西湖山水中走出的「小精靈」

六一到了,來認識下從西湖山水中走出的「小精靈」

轉眼又到了六一這個揮灑童趣、放飛童心的日子,空氣中彷彿都瀰漫著「萌萌噠」的糖果味,離家不遠處的杭師附小,孩子們為節日演出的排練剛告一段落,校園上空仍回蕩著甜甜的童聲。

這是一個該用歌謠與童話迎接的節日,就讓我借著歷史與傳說,透過千年的時光,給您講一講那些曾經從西湖山水中走出的傳奇少年。

六和鎮江斗龍王

這個孩子從傳說中走來,帶著神話與虛幻的色彩,卻讓杭州人為他築塔紀念。

相傳古錢塘江里的龍王性情殘暴,常常無端興風作浪,淹沒良田,使得天災頻頻,百姓遭殃。有一漁童,名喚六和,父親打漁,溺亡於江濤之中,母親亦被江流捲走。六和悲憤交加,立誓效仿精衛填海,整日投石鎮江,接連投了七七四十九個日夜,將水晶宮震得東搖西晃,龍王終日不得安寧,只能求饒,遂以金銀財寶與六和講和,但六和卻分文不取,只列出兩個條件:其一、放回母親。其二、不許潮水禍害百姓。龍王無奈,只得答應。

至此以後,錢塘江潮水果真不再泛濫,百姓的生活得以安寧。為了感謝六和,人們便在其投石的小山上築了一塔,這便是如今馳名中外的六和塔。六和鎮江乃傳說,以下兩者則為真人真事也。

柴蒙亨巧對塔聯

柴蒙亨,浙江江山人,出身詩書大儒之家,與著名的「柴氏四隱」同宗,蒙亨聰慧異常,九歲可背四書五經,年十二,便到都城臨安府(今杭州)參加進士科舉考試,因其「神童」之名已上達天聽,當朝皇帝宋理宗決定親試其才。

一日,宋理宗攜柴蒙亨並一幫文武大臣登上六和塔,隨即出一上聯:一塔七層八面萬佛千燈。命蒙亨即時對出下聯。

重修之後的六和塔,高有七層,檐角八面,每層內壁,或有鏤刻,或塑了無數小型佛像,燃起千萬盞佛燈。理宗所出上聯,寥寥十字道出了塔內情景,一、七、八、萬、千五字皆為數字,若想工整而巧妙地對出下聯,並非易事。

柴蒙亨略加思索,便對出下聯:孤舟雙槳片帆五湖四海。他的對句,孤、雙、片、五、四也為數字,與皇帝出句中的五個數字正好相對,而句意則是對六和塔上眺望所見的精鍊概括,與出句相互補充,如此妙對,堪稱天衣無縫。

此聯一出,上至皇帝,下至群臣,莫不對柴蒙亨這個年僅十二歲的少年嘖嘖稱讚,感嘆其「真神童也」。

琴操改詞顯奇才

琴操,原名蔡雲英,北宋女詞人,錢塘著名歌妓。原系官宦大家閨秀,自小天資聰穎,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皆有造詣。十三歲時因父親受宮廷牽連被誅,家遭籍沒而淪為伶人。

彼時,蘇軾好友秦少游(北宋著名詞人秦觀)著有《滿庭芳》一詞,全文如下:

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徵棹,聊共飲離樽。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漫贏得青樓薄倖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有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這首詞在當時流傳甚廣,被無數伶人爭相傳唱。一日,西湖邊有人吟唱此詞,誤將「 畫角聲斷譙門」唱成「畫角聲斷斜陽」。琴操聞之,指出其誤,並且指出這首詞用的是門字韻。那人見琴操年歲尚小,便玩笑說:汝能改陽字韻否?本以為會將其難住,哪知琴操當即把詞改成了陽字韻,緩緩吟出一首新詞:

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斜陽。暫停徵轡,聊共飲離觴。多少蓬萊舊侶,頻回首煙靄茫茫。孤村裡,寒煙萬點,流水繞紅牆。魂傷當此際,輕分羅帶,暗解香囊,漫贏得青樓薄倖名狂。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有餘香。傷心處,長城望斷,燈火已昏黃。

經此一改,換了不少文字,卻絲毫未損原詞意境,反倒是清新雋永,韻腳和諧,讀來另有一番意趣。若非功底深厚,豈可為之?加之彼時的琴操,未滿十六,更令無數文人才子讚賞折服,一代文豪蘇軾視其為紅粉知己。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從歷史和傳說中走出的「小精靈」們,清俊矯捷如錢江潮,毓秀聰敏如西湖水,給風雅錢塘增添了一抹靈動與生機,使古老的西湖故事注入了無窮的生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湖文化特使 的精彩文章:

南宋畫院的「西湖情」

TAG:西湖文化特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