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靈飛經中的簡體字》結構解讀

《靈飛經中的簡體字》結構解讀

引言:

漢字在構成中,借用了「間架結構」這個建築術語,間架結構是構成穩定的基礎,漢字的首要基礎也是穩定。

從上下視角觀察建築的穩定性

上下視角看的是哪個部位最寬,建築物根據需要或者風格,可以有上方最寬中間最寬底部最寬。漢字也是如此,簡單來說,漢字從上下視角可以定義如下三個名詞,「上展下收」、「上收下展」和「中間伸展」。

《靈飛經》中的中間伸展

中間伸展,特徵最明顯的是「橫擔者結構」,橫擔者就像轎子的轎桿,把一個轎子撐起來。而靈飛經中,如果只找出一個特色,就是橫擔者結構的大長橫。

中間伸展除了最明顯的橫擔者結構,還有一些常規形態,暫且稱之為「一般形式」,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形式經常被忽視的,就是左右結構的字中,有很多也是中間伸展的特徵。


橫擔者中畫宜長:出自《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的第五個法則,指中間的橫,一定要長,簡稱橫擔者。

古人將漢字中最明顯,最常用的三個特徵,非常形象的描述成,「天覆者」(宀)、「地載者」(下方的長橫)和「橫擔者」,既形象。又容易記憶。


①中橫最長:通過拉長,搶奪鏡頭,讓一個字的特徵愈發明顯。

②中橫的斜度:中橫對字的姿態影響最大,右上抗肩的幅度根據字形有大有小可大可小,弧度也是如此。

③左長右短:原則上中橫應該左右對稱,但是如果有時候寫不準,可以左面略長,右面略短。

靈飛經中長橫的幾個特點:首先是,虛筆起筆;其次是寫得足夠長;第三是根據字形配合不同的弧度,讓字看起來更有動態感。

首先:長橫書寫的難度,不在起筆,在行走中間,如何控制行筆過程中的平穩和平滑是關鍵;

其次:具體書寫方法

起筆:虛筆起筆,筆在空中「滑到」紙上並開始走筆,沒有明顯的頓筆。不熟練,有個明顯頓筆也可。

途中:找到筆尖和紙之間的那種若即若離的感覺,控制行為為主,持筆放鬆。

收筆:觀察左右對稱情況,接近完成時,略向下頓筆收筆。


中間伸展的一般形態,除了中橫,在《靈飛經》中,還有比較突出的兩種形態,一個是撇捺舒展在中間,一個是部首冖在中間。

撇捺舒展在中間:

一般撇捺在中間,行筆路徑更長,難度也更大,對一個字姿態貢獻也越大,主要難度在伸展。

撇捺的底部相平,楷書,盡量底部相平,行書,捺筆起刀處要高於撇,這種姿態是法則範疇,左低右高。

撇捺的硬筆書寫:

撇筆的路線更長,注意中間的虛筆行筆,然後出鋒的筆鋒根據字形可略大。

捺筆,主要是注意收筆的高度。

冖的硬筆書寫:

冖[mì]和宀的寫法完全相同,僅僅是因為位置不同,出現在中間較多,盡量寫得舒展。

左面點,就要點對位置,讓字可以撐開,

然後橫筆可略微帶點弧度,持筆為虛筆,筆尖不需要對紙產生力量,藉助摩擦力行筆,

最後的啄法,頓筆後,順勢切出,寧小勿大。


左右結構的字,也有中間需要伸展的,這些字,多數右面部首本身是橫擔者結構,書寫的時候,要主動的將長橫寫長,以拉開這個字的結構,保持整體字形的中間伸展姿態。

中間伸展包括:橫擔者結構,中間部首舒展,左右結構的中間伸展。

中間伸展,通過橫向的拉長,提高了整體字形的穩定感

現在手寫多數是橫排,根據字形需要,出現幾個橫擔者結構的字,整行或者整篇會起到點睛的作用。

「靈簡」中的排版方式

字帖共享:公眾號回復——雲盤


配套的微信小程序「開心練字」是為了方便找出字帖和手寫的區別。

「結構脈絡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心練字 的精彩文章:

中豎居正,小楷《靈飛經》賞析、掌握書寫的秘密

TAG:開心練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