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後美國和蘇聯是如何清算德國的?一個搶人,一個拆工廠

二戰後美國和蘇聯是如何清算德國的?一個搶人,一個拆工廠

原標題:二戰後美國和蘇聯是如何清算德國的?一個搶人,一個拆工廠


二戰結束後,大國普遍放棄了對德國的戰爭賠款,其中就有美國和蘇聯。按照當時美國在戰爭中的功勞,以及蘇聯在戰爭中的巨大損失,本來是協定德國賠償200億美元,其中100億給蘇聯、80億給英美、20億給其他戰勝國。最後美國和蘇聯卻都放棄了賠款,但是他們的實際獲益都遠超那百億金錢。


美國在二戰前期並未參戰,但已經通過買賣軍火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整個戰爭期間也只有珍珠港被偷襲過,本土基本上沒什麼損失。在日本將美國拉入戰爭後,美國也正好將大蕭條時期的閑置生產力充分利用起來,國力迅速發展,國際地位也隨著戰爭達到巔峰。



而且,二戰時的德國法西斯瘋狂迫害猶太人,導致一部分猶太人科學家從德國逃到美國。美國也不負眾望,非常珍惜這些人才,給錢給資源,戰爭時期的美國科技能發展如此之快也有這群德國科學家的功勞。戰爭結束後,美國反正不差錢,便將精力投在搶人方面,比如馮·布勞恩、哈恩、赫斯、加博爾等等世紀人才,幾乎都是被大兵們搶回美國的。之後這些科學家為美國作出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比如馮·布勞恩,若沒有他,美國的登月計劃也不可能發展如此之快。


相比美國的「搶人」行為,蘇聯就直接多了——「凡是能拆走的都拆走了」。本來蘇聯是想要100億的賠款的,但是他們也明白德國不可能拿出這麼多,便在降低賠款數額的同時,將佔領區的工廠設備當做賠償。



蘇聯這個「拆」精細到什麼地步呢?管道設備、鐵軌、電話機和交換機、汽車、室內發電站、有軌電車、機床,乃至整座工廠都可以直接拆卸搬走。德國蘇占區在1946年的生產力相比兩年前下降75%,生產能力相當於1936年的55%,而造成這種倒退的原因只有25%是戰爭,75%是蘇聯的瘋狂拆卸。不僅如此,民主德國建立後,蘇聯還用遠低於市場的價格大肆購買工業原料及產品。



蘇聯曾官方宣布,在蘇占區拆遷了676家企業,但是西方學者卻認為這個數字至少在1367-2033家範圍內。1950年,蘇聯將百億戰爭賠款降到了68億,同時繼續以「戰利品」的名義掠奪德國大量工廠。1952年5月,美、英、法三國宣布免除聯邦德國的賠償義務,蘇聯此時開始擔心自己的剝削太難看了,便在1953年宣布放棄對民主德國的一切賠償要求,不過他們實際獲益大家也懂的。截止1953年,蘇聯在德國獲益至少171億美元。

美國通過「搶奪」這些頂尖人才,逐漸取得了現在世界霸主的地位。而當時蘇聯通過掠奪先進的德國設備,也飛速發展了自己的工業技術,並一躍成為武器裝備出口強國。兩國對德國的清算做法完全不同,那哪國更有遠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基努喵 的精彩文章:

日本戰敗後,那些偽政府中的大漢奸下場如何?汪精衛的屍體慘了
清朝的「精神勝利法」,兩次鴉片戰爭失敗後依然自居「天朝上國」

TAG:基努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