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完你還買不買LV?

看完你還買不買LV?

19世紀的巴黎城,經過法國著名都市計劃專家奧斯曼的規劃和改造。在此之前,拱廊街已經隨著生產方式的更新開始慢慢產生。作為本雅明研究巴黎街道中無可厚非的標誌物,拱廊街也成為法國巴黎甚至是大都市的演變進程中,一位名副其實的見證者。

本雅明在《傅立葉與拱門街》一篇中引用一份巴黎導遊圖這樣說:「這些拱門街是豪華工業的新發明。它們是玻璃頂,大理石地面,經過一片片建築群的通道……這些通道的兩側,排列著極高雅豪華的商店。燈光從上面照射下來。所以,這樣的拱門街堪稱一座城市,更確切地說,一座微型城市。」

在描述中我們看到有玻璃頂,有大理石地面,這是鋼筋和玻璃第一次被大規模地運用到了城市建築。這些建材的運用,使得拱廊街既是一個室內的封閉的空間,又是一個半透明的開放的空間,而這種結構模式最早也來自於巴黎。

究竟何為現代主義?何為現代人?現代人與古代人之間的勾聯方式是如何在發生變化的?我們今天的大都市又是如何變得孤立無援——以至於生活在大都市的我們尋覓著,卻找不到自己的根。這個世界會有許許多多鮮亮的結構模式迸發出來,拱廊街就是一個典型。

最後一張為19世紀的歐洲拱廊街

巴黎這座城市經過改造,因資本投資而產生的新事物在不斷衍生變化,尤其是購物空間,而本雅明正是看到了這種在巴黎新崛起的購物形勢,於是就有了「拜物教」的說法。「拜物教」的概念是從馬克思那裡繼承下來的思想——起初當我們在消費商品的時候,我們願意擁有它,是因為它具有它的使用價值。所以一個物品在最開始,決定它價值的,是它所符合人類使用慾望的程度,即它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承擔人們願意使用它的這個「要求」。這是基於功能型的「要求」,它決定了商品的本身價值。然而,當把基於使用價值之上的那個判斷商品價值體系的方式轉換成了交換價值,奢侈品的概念也就隨之呈現。

商品被人們賦予了附加價值,也就是從另一方面提升了它的交換價值,它值多少錢已經遠遠不是從它的實用功能角度出發。資本主義最為成功的地方,就是把這個判斷價值最重要的標準給顛倒了。它能夠在商品上構建一套虛幻的、摸不著的觀念。於是,商品在市場上不再實際地基於成本、基於人力、基於使用價值,而更多是轉化成了在交換過程中實際擁有的兌換價值。這時候,有一類商品便從眾商品中脫穎而出,變成擁有自己生命力的東西。

商品一旦具有了自己的生命力,它是什麼就不再重要了。這個「物」身上附著許許多多精神性的東西,它已經從單純的使用體系中抽離出來,散發一種「神性」,變成一種人格、一種價值、一種心靈,直到變成一種可以寄放人類許多幻覺,寄放人類許多慾望,寄放許多我們對於社會、對於自己生活的想像的一個投射物。

面對這樣一個「物」,就彷彿面對著一個比我們自身高貴得多的物體。繼而,我們看待它就會有種五體投地的崇拜感,這種態度,就是拜物教最基本的態度。

我相信,有一些人是能夠掙脫這種束縛的,但不得不承認,這已經變成了這個世界上一套強勢的邏輯,也變成了評定我們自己是否強勢的一個標準。人類需要依靠物來衡量自己的價值,這是一套具有強勢籠罩性的價值觀。

本雅明在《格朗德維埃與世界博覽》一篇中這樣寫道:「世界展覽為商品的交換價值塗脂抹粉。他們創造了一種使商品的使用價值退居台後這樣一種局面。他們打開一個幽幻的世界,人們到這裡的目的是為了精神解脫。娛樂業通過把他們提高到商品的水平而使他們較容易獲得這種滿足。在享受自身異化和他人的異化時,他們聽憑娛樂業的擺布……屈服於無生命物的性誘惑的戀物慾是時髦的核心之所在。戀物慾對商品的崇拜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試看那些對著奢侈品瘋狂砸錢的人們,買LV,他們看重的是包包?顯然不是——是為了彰顯身份,而那些名牌恰恰就代表了身份。

這樣被異化了的自身和被異化了的物品,往往迫使你去重新思考你和這個世界的關係,思考人類和這個世界的關係。

看到這裡,你還會買LV和GUCCI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牧瓦宛平的宛 的精彩文章:

TAG:牧瓦宛平的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