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動起手來不含糊!他收回中國100平方公里領土,為清朝掙回了面子

動起手來不含糊!他收回中國100平方公里領土,為清朝掙回了面子

在我國吉林有這樣一座小鎮,名叫敬信鎮,位於琿春市東南部。它並不起眼,也沒多少人知道它的歷史故事,更不知道它曾經被清政府割讓給了沙俄,幸運的是,晚晴的一位大臣開著軍艦把這個小鎮從沙俄手裡搶了過來。這個人就是吳大澂(cheng)。清朝官員,學者,民族英雄。

晚清的中國,從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開始,面臨列強的緊逼,清廷步步退讓,而無論哪位大臣去談判,幾乎都是以割地賠款告終,只有一位大臣以文弱之軀,在積弱的晚清書寫了一段為國爭地的歷史。

1860年,沙俄乘著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候,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中俄北京條約》,割佔了烏蘇里江以東的廣大地區,其中東北吉林琿春轄區內的三分之二的領土被侵佔,從此琿春失去了沿海地區,出海口。

吳大澂與強俄歷經三個月針鋒相對、不屈不撓的艱苦談判,在談判中俄方把海參崴港軍艦的氙光大燈打開,以武力威脅,但吳早有安排,整支北洋艦隊趕來進行「友好訪問」,迫使俄方不得不讓步退出。隨後雙方簽訂了《中俄琿春東界條約》與《中俄查勘兩國交界道路記》,收回了琿春市敬信鎮,重新確定了邊界界碑記號,將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中所規定之中俄東段邊界二十個界碑之一的「土」字牌向海的方向南移16華里,而且又爭取了中國船隻出入圖門江口的權利。

雖然僅從土地面積上看,吳大澂為國家爭得的總共不過百十平方公里,但是從談判桌上拿回土地、爭得權利這還是第一回,直到清朝滅亡這也是唯一的一次。

吳大澂不愧為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同明朝抗擊倭寇的戚繼光將軍一樣,為我民族的脊樑,應受萬民的敬佩與景仰。我們要學習他保衛祖國山河的大無畏精神,身體力行,終此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曉 的精彩文章:

曲陽發現唐代大墓,內有星象圖,主人疑是安祿山?
法門寺地宮大門開啟,內藏絕世珍寶,專家看到此物無不震驚!

TAG:三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