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李丙智:痴愛蘋果一生情

李丙智:痴愛蘋果一生情

李丙智:痴愛蘋果一生情

李丙智

編者按:在2018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中國科協成立60周年百名科學家、百名基層科技工作者座談會」5月30日在京舉行。百餘位參會代表齊聚一堂,代表我國千千萬萬在不同行業默默奉獻的基層科技工作者,交流體會、暢談未來。

帶著臨床一線問題做研究的李蘭娟,「永不放棄」的航空人姜麗萍,努力讓機器人「說話辦事」更機靈的鄢志傑……這些代表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的「群像圖」,他們用自己的智慧與汗水詮釋著新時代科技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科學研究是一個探索未知、追求真理、沒有盡頭的漫長旅程,是什麼讓他們多年如一日地對科學探索如此痴迷?從這些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身上,我們可以找到答案。他們愛國奉獻、心繫人民,他們追求真理、求實創新,他們不畏艱險、勇於探索,他們傳承著科學精神的寶貴遺產,更為科學精神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從今天起,本報開設「科學精神在基層」專欄,講述基層科技工作者在實踐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求創新的生動故事。

李丙智:痴愛蘋果一生情

陝西省合陽縣甘井鎮是有名的蘋果種植鎮,曾因暑期持續高溫少雨,又缺乏抗旱技術,導致蘋果果實小、產量低,果農心急如焚。得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服務團要來指導,果農們紛紛點名蘋果專家李丙智教授。

李丙智教授到來後,村民們爭先恐後、踴躍發問,從果樹的培植、修剪,到今年蘋果市場價格,再到下一步需要發展什麼品種,等等,李丙智教授一一耐心解答,隨後和果農們一起走進果園實地察看,現場進行技術指導。

黝黑的皮膚、粗糙的雙手,說著農民聽得懂的方言、穿著農民最常見的衣服……如果是在西北農村的果園裡遇到62歲的李丙智,你可能不會想到,這是一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深教授。但就是這位教授,從事科研推廣30多年,把全部熱情與智慧獻給了蘋果產業發展;就是這位教授,為貧困鄉親送去致富良方,被成百上千的鄉親視為最尊敬的朋友。

在長期的研究與實踐中,李丙智認識到,阻礙中國蘋果生產的關鍵在於落後的栽培管理技術。1999年,李丙智牽頭建立蘋果科技專家大院,首次系統研究出黃土高原地區的蘋果套袋時間和取袋時間,研製出蘋果套袋時間和去袋時間果實比色卡,並引進創新出國際先進的蘋果矮砧密植栽培新技術模式,這種新模式後來被業界認為是「蘋果栽培制度的一場革命」。

2012年開始,李丙智擔任千陽蘋果試驗示範站首席專家,重點是向當地農民示範推廣蘋果矮砧集約高效栽培技術。李丙智一下子覺得擔子更重了。

他每年有近300天的時間呆在這裡,可以說是以站為家。妻子起初不太理解,但李丙智鄭重其事地對妻子說,自己就是為蘋果而生。這份熱愛深深地打動了妻子,她也從西安來到千陽,全力支持李丙智。

蘋果試驗示範站在當地有另外一個名稱,叫「田間大學」。近年來,李丙智和同事們在「田間大學」每年都組織幾十場培訓,為數千名農民培訓蘋果栽培新技術。

這些努力深刻改變了當地人的狀況和面貌。比如貧困戶景彥榮,家裡的蘋果產量過去每畝只有1000多斤,短短几年就提升到4000多斤,收入十分可觀。

一邊紮根於果園為果農答疑解惑,一邊思索著中國蘋果產業的問題挑戰。比如,李丙智認為農村勞動力短缺是蘋果產業發展的一個難題,「這就要選擇一個省工的栽培模式,矮化自根砧的用工量比傳統果園至少節省50%」;農藥殘留也是產業發展的難題,「今後果品的銷售,安全是第一位的,同時還要考慮成本問題。通過試驗園裡的探索,目前也看到了希望」……

李丙智,一生鍾情於蘋果、奉獻給蘋果,蘋果也帶給他很多的尊敬和榮譽。但面對這一切,他平靜地說:「和國外矮砧密植蘋果園相比,我國蘋果推廣運用先進技術仍任重道遠,我今後還要更加努力工作。」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他做了12年新聞記者最近辭職了 原因是AI
機器人參與「望聞問切」?當人工智慧遇見傳統中醫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