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工作半年的經驗,其實一周時間就能學會

工作半年的經驗,其實一周時間就能學會

編者按:本文作者Jon Westenberg,原文標題How To Learn In One Week What A Job Would Teach You In 6 Months。

人生中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學習。

當你在做全職工作時,你得到其實不僅僅是金錢,還有從那些在事業和生活中比你更成功的人那裡學到的東西。

一份好工作可不單單是保證你的一日三餐無憂。好的工作某種程度上來說,有點像那種全職的大學教育,而且還可以賺錢。無論你去哪所大學,都不會有這麼好的事兒。

訣竅在於,快速學習,保存知識,並為下一次飛躍做好準備。

當你已經「畢業」的時候——學習到了在當前環境和角色中所能掌握的所有技能——不要囿於某一份工作,你需要尋找下一個飛躍的機會。新的信息和知識你學的越快,那自然就越好。我發現,在我經歷的所有崗位中,學習時間的跨度大約都是6個月左右。

下面我就來告訴你,如何在一周的時間裡能獲得跟6個月的工作差不多的經歷和知識:

有問題要早問;

不要不懂裝懂;

重複做一項任務。


這可能是我能告訴你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次我有機會問問題、搞明白不懂的東西之後,我都能學到更多東西。當人們認為你已經學會了你所需要的一切時,他們就不再教你了。

如果你問對了問題,你就會得到對的答案。

如果你問錯了問題,你就能收集到可以推斷出正確問題的信息。

如果你什麼問題都問,那你很快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你提出的問題越多,獲得的信息就越多,你也就能更快地利用知識了。

Ogilvy是全球最具文化價值的廣告公司之一,這家公司認為:

聰明的思想家和科學家從不停止提問。

「問問題是創新思想者最重要的習慣」,英國頂尖創新領袖Paul Sloane表示。

牛頓:「為什麼蘋果從樹上掉掉到地上,而月亮不會掉到地上呢?」

達爾文:「為什麼加拉帕戈斯群島有這麼多其他地方沒有的物種呢?」

愛因斯坦:「如果我以光速穿過宇宙,宇宙會是什麼樣子呢?」

他們取得重大突破的起點,就是這些基本的問題。只有不斷地問為什麼,你才能開發出更好的產品。Warren Berger在他的新書《A More Beautiful Question: The Power of Inquiry to Spark Breakthrough Ideas》中引用了Edwin H. Land的例子,他發明了寶麗來相機,當時他3歲的女兒問他為什麼照相了之後照片沒法立刻列印出來。

我們提出的問題會引導我們的學習。如果不去質疑你已經擁有的數據,你就無法獲得新的信息。我所認識的每一位數據科學家——他們建立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引擎,而這一切都是從一個問題開始的。

每個致力於治療癌症的科學家和醫生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如果你問他們,他們會馬上告訴你。

每當你在工作中提出一個問題的時候,你就進入了一個新的知識領域。

Alison Gopnik,哲學家,心理學教授,人工智慧專家,《The Philosophical Baby: What Children』s Minds Tell Us about Truth, Love, and the Meaning of Life》的作者,將問問題的過程比作兒童時期的發展:

問問題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至少在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是這樣。對年幼的孩子來說,尋求原因和解釋就像尋找食物或水一樣根深蒂固。

孩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學習者。在0到5歲之間,他們學會了踢、爬、走、跑、說、唱、寫、吃和上廁所。如果他們是通過提問和尋求答案的過程來學習的,那麼我們也可以。


我在麥當勞開始第一份工作的時候只有13歲。其實一開始有80%的指示我都聽不懂。但我不想看起來像個白痴,所以我假裝自己不是。我假裝他們說什麼我都聽懂了。結果當我第一次獨自完成任務的時候,你猜猜發生了什麼?

我把一切都搞砸了。我笨手笨腳的,弄得一塌糊塗——把一整袋厚厚的奶油奶昔灑在地板上。然後在午飯時間,客流高峰期,我下好每份訂單都起碼需要10分鐘左右。因為當時我就沒弄明白,人家說什麼我也不知道,然後到自己上手操作的時候,就出盡了洋相。

我假裝自己完全掌握了操作流程。這意味著,當時的老師錯過了教我正確操作的機會,我本人錯過了學習的機會,而那些顧客們則錯過了他們的巨無霸。

不過嘛,說實話,做奶昔什麼的並不是世界上最複雜的事兒。你知道幹什麼才複雜嗎?編程語言。我們來聽聽程序員Ken Mazaika談談把不受歡迎的原則應用到軟體上是什麼情況:

我一直在研究其他編程主題,這讓我想到了一種叫做Docker的技術。我覺得這很有趣,所以看了一些相關的視頻。然後我能把一些東西拼湊起來。但是,老實說,我並沒有完全理解所有的東西工作原理是什麼。

幾周後,我去參加另一個編程活動。跟另一個開發人員討論聊起來的時候,他問我說:

「你為什麼不用Docker?」

我呆住了,回答說:

「老實說,我已經研究過Docker了。它看起來很酷,而且上手我覺得也很容易,不過我感覺自己對Docker還是不夠了解。」

然後,很酷的事情發生了。

這位開發人員開始向我解釋Docker。他告訴了我Docker是什麼,它如何工作,它的要點有哪些,它到底該怎麼使用。

簡直如醍醐灌頂一般,使我對它有了清晰而直觀的認知。

所以我就明確地告訴你,如果你的確不懂,千萬不要裝懂。有問題,舉起手,問個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這就是你應有的學習方法,這樣一來,你不僅可以進步神速,還可以避免因為不懂裝懂從而把一切都搞砸的嚴重後果。


我年輕的時候曾在Kumon教育中心呆過。這是一個日本的學習機構。他們的想法是,某一項任務學生們如果只完成一次,那麼它們根本學不到任何東西,只會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想想看,你是不是只記得你自己是學生時所填報的信息?跟這個是一個道理。你給自己留下的是一個非常淺陋的印象,而不是持久的印跡。

Kumon的方法很簡單。它包括讓學生一次又一次地完成相同的任務。通過這種辦法把信息深深地刻在他們的腦海中,這意味著他們對材料、例子、信息、資源和方法有更深的記憶。重複可以訓練思維,讓學生掌握一套範式,然後再灌輸知識和理解基本模型。

如果你能一次又一次地重複重要的任務,你就不會浪費時間去做你已經知道該怎麼去做的事情。事實上,你可以讓你的大腦識別這些模式,應深度學習的辦法,成為一個更大、更相關的系統的一部分。

我們確實有能力去理解大量的信息,我們應該一直督促自己去學習更多的東西。不管你的職業是什麼,你的成功很可能取決於你對自己所在領域的了解。在任何時候,不斷學習,增長知識,都是你最重要的事。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Web 開發者新神器:能運行遊戲引擎的火狐 Quantum 瀏覽器
萬事達卡申請區塊鏈技術專利,支付三巨頭布局競逐提速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