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總感覺古人酒量特別好,真實原因讓人大跌眼鏡

為什麼總感覺古人酒量特別好,真實原因讓人大跌眼鏡

酒是當今中國人必不可少的一種飲品,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據傳是由夏朝的國君杜康所發明。因此後世經常用杜康指代酒,曹操也曾高呼「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我們閱讀各種古代文學作品的時候,往往會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古人的酒量好像特別好。比如《水滸傳》中的行者武松,連喝十八碗酒,還能獨自走過景陽岡,並徒手打死一隻老虎。那麼,古人的酒量真的好到這種程度嗎?

當然不是啦,武松酒量好這是事實,但確實沒有好到這麼誇張的地步。實際上,武松之所以能連喝十八碗不倒,主要原因還在於,古代的酒度數不夠高。

在古代,由於釀酒技術並不發達,主要採用壓榨法,這種方法釀出的酒最高只有20度左右。因此,古代的酒普遍在20度以下,這是什麼概念呢?就是比啤酒度數稍微高一點。而自元代出現蒸餾技術後,酒的度數才得以大幅度提升,有了如今的白酒。所以,不是現代人不能喝,而是大家喝的度數不一樣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史不聞 的精彩文章:

古人寫錯字怎麼辦,用五種方法補救,第五種是很多人上學時的噩夢
古人如何防止妻子給自己戴綠帽子?這些方法一個比一個奇葩

TAG:知史不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