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百年牛肉饃一人管6個鍋,滾油中用手翻饃,自幼練過鐵砂掌!

百年牛肉饃一人管6個鍋,滾油中用手翻饃,自幼練過鐵砂掌!

李師傅是安徽亳州牛肉饃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第3代傳承人,他一邊忙碌地做著牛肉饃一邊說:「牛肉饃從爺爺輩開始做的,一條扁擔挑著賣,香遍亳州城,大街小巷響起熟悉的叫賣聲,都知道賣牛肉饃的老李來了!現在已經傳了第4代,每天早上顧客很多,都排長隊買,最遠的來自國外!」他的饃是用上等牛肉和粉絲為餡料,再裹一層薄薄的麵皮,上油鍋煎熟,成為亳州最具特色的早點。人多忙不過來時,李師傅翻饃不用刀,滾油中翻饃用手!

圖為亳州最具特色的早點:牛肉饃。攝影師記憶中的李氏牛肉饃,每天早上一份,牛肉鮮香,中間夾著麵皮,分好多層,外焦里嫩,好吃極了,再配上一碗豆漿或者咸瑪糊,別提多爽,沒有更爽!吃完牛肉饃後,只到下午才有餓意。李師傅說,過去爺爺做買賣很辛苦,走街串巷,吆喝叫賣;到了父輩和我這裡,街頭擺攤;現在有了門面,不僅能養家糊口,而且希望這門手藝能傳承下去。年紀大了 ,兒子作為第四代傳人,也很快學會了。

李師傅的製作工藝,是將活好的油麵,攤成一個長餅的形狀,將牛肉粉絲餡放在麵皮之上,然後將麵皮捲起成一個圓柱狀,再將圓柱的上下口封住,按扁呈圓餅。顧客最多時,李師傅曾一個人操作6個鍋出饃,絲毫不耽誤事。

圖為李師傅在小心的封住口,以防露餡。一旦露餡,油直接進入牛肉中,牛肉餡不免乾澀,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牛肉饃看似粗獷,是皖北最耐餓的早點,也是記憶中老亳州脫光上衣、蹲在板凳上、吃得酣暢淋漓的美食,但是卻有其精妙的製作技藝,豪放中有婉約。

牛肉饃還沒熟,食客們就早早地排隊等候,一直排到門外好遠。由於製作過程精細,費時費力,牛肉饃從製作到出鍋時間將近半個小時,供不應求。李師傅最多時同時用6個鍋出饃,還是供不應求。

人多時,李師傅翻饃不用刀,直接上手!沸騰滾燙的油鍋,至少有500度,只見他用手飛快的翻轉過來,滾油中翻饃用手,竟絲毫沒傷著手。李師傅自幼習武,自稱練過鐵砂掌。

「年輕時練過鐵砂掌,都是在滾燙的鐵砂里練,所以不怕燙!」李師傅用手拿起了熱油鍋里的牛肉饃,翻轉過去。上下翻轉幾次,外皮也由白色逐漸變成了金黃色,牛肉饃即將熟透可以食用了。從入鍋到炕熟大約要經過30分鐘的時間,每個饃大約能賣到120元。

「都離遠點啊,別濺身上了啊!」大媽一聲喊,牛肉饃被扔在案板上,長刀划過,牛肉饃被分割開來,頓時香氣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李師傅加工的牛肉饃,被外國友人譽為「中國式披薩餡餅」,有不少顧客不遠千里、甚至國外前來品嘗,圖為幾位來自天津的客人正在品嘗正宗的亳州著名早點:牛肉饃。亳州東道主熱情好客,為天津的8位客人點了一整個牛肉饃,還沒有吃完,又添上一大份,客人吃得酣暢淋漓。

圖為老亳州吃牛肉饃。不用問,10塊錢的,在加上一碗咸瑪糊,亳州人的標配。吃完之後,一上午干體力活,直到下午才有餓意。(老牛攝影)

添加公眾號,精彩共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楚朗雨 的精彩文章:

爺爺要賣房救孫 奶奶撂下狠話:有他沒我、有我沒他
母親節血癌男童小林濠過生日啦!受捐全相合造血幹細胞,父母想讓娃叫她一聲媽……

TAG:西楚朗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