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論」有幾種?

「論」有幾種?

文 / 心愚法師

「論」有幾種?

大家都知道三藏叫做經、律、論,在這三藏裡面,論學的內容非常重要,因為經和律雖然是佛陀宣說,具有最高的權威性和正確性,但是佛陀講法是因時應機而對治性的宣講,後世佛子如果慧力不夠的話,很難將佛陀要表達的法義抉擇和梳理,那麼其他一些聖賢和祖師對於佛經所作的歸納和講解就尤為重要了,像小乘的《俱舍論》、《清凈道論》,大乘中觀的《大智度論》、《中論》,大乘唯識的《瑜伽師地論》、《攝大乘論》等等,都是因為對法義的抉擇和歸納非常準確和完善,而成為後世佛弟子學習佛法的梁津。

但是「論」這個概念呢,也有多個意思,比如三藏里的「論」,梵文叫做阿毗達摩,早期的翻譯也叫做阿毘曇,意譯的話呢就叫做「對法」,意思是指對於佛陀所講的佛法的分別、整理、解說。從內容來說呢,論有直接解釋佛經的,比如《大智度論》就是對於《大品般若》的經文進行註解;還有的是對佛法進行歸納總結,比較系統的闡述佛法的架構和次第,比如《瑜伽師地論》就用十七地來總結和詮釋整個的佛法。

大家還會知道,在三藏十二部的「十二部經」裡面,還有個概念叫做「優婆提舍」,翻譯成漢語叫做「論義」,有時候也被叫做「論」,那這個論是什麼意思呢?首先要知道,這個「論」的內容是佛說的,佛陀所講的內容不是應該叫做「經」嗎?但是這裡呢是把佛所講的內容根據形式來劃分的,佛經裡面有的內容也是對於義理的歸納和梳理的,這樣體裁的內容就叫做「論」,比如像《解深密經》,還有已經失傳了的《大乘阿毗達摩經》,就可以看做是「論」體的經。

這兩個概念明白了,有一個問題就會比較清楚,就是有人在討論,佛陀有沒有說過「論」?那有人說,佛陀沒有說過「論」,這樣的說法呢,是把論理解為「阿毗達摩」,論是對佛經的歸納和詮釋,那這方面的內容就只能是後世的論師所說所寫的了;也有人說,佛陀也是說過「論」的,那這個論的意思呢就是「優婆提舍」,就是佛說的十二部經裡面在體裁上是對法義進行歸納梳理性質的內容。

大家可能還知道一個說法,說三藏是詮釋三無漏學的,經詮定學,律詮戒學,論詮慧學,這個怎麼理解呢?為什麼說經詮定學?並不是說,佛經只是為了告訴你怎麼禪修的,而是說,佛陀親證諸法實相實質上可以看做是一種真正究竟的定,比如有個概念叫涅槃大定,而佛陀所宣講的佛法呢,都是他在這個定中親證實相後根據他的所證境界來描述的,所以叫做經詮定學;律詮戒學,比較容易理解,因為律和戒基本是一致的;而論詮慧學呢,大家應該知道所謂的慧,實際是一種分析、歸納、判斷、選擇的能力,而「論」的內容本身就是對於佛法的抉擇和判斷、選擇,通過對於「論」的學習,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要由此提升自己的慧力。

而《百法明門論》里的「論」也就不難看出了,首先它是屬於「阿毗達摩」的內容,它不是佛說,而是後世祖師的著作,其次呢,它是對於法義的歸納和詮釋,而不是對經的註解。那同時還要知道,「論」還有其他的意思,比如對法義的問答和辨析,對弟子的教誡和傳授,也都是論的涵義,對於我們來說,這裡的「論」理解為世親菩薩對於我們的教誡也是合理的。

本文轉自《百法略說1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新中國郵票上的佛教印記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二十一、不受師教戒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