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油畫語言回歸詩性表達

用油畫語言回歸詩性表達

雀巢 王力克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西方現代藝術的湧入,中國藝術家們意識到寫實並不是油畫唯一的語言,表現主義和抽象藝術等方式也可以傳達藝術家的思考。同時,他們認識到,即使是寫實語言也有更加豐富的表現形式,如印象主義、象徵主義、超現實主義乃至照相寫實主義等。雖然是舶來畫種,但經過中國藝術家之手,油畫完全可以表現與中國人的審美傳統和理想相通的精神內涵。藝術家王力克就一直嘗試用油畫的語言回歸詩性的表達。他在《自我觀照》中寫道:「 『詩意』的寫實就是我的個人追求,這其中包括對色彩、造型、用筆的運用都有一定的實踐和思考,這些純屬於繪畫本體的東西和內容無關,但它與文化和精神密不可分。 」

王力克的這段話,讓人聯想到19世紀末法國後印象主義畫家高更和他在阿旺橋的追隨者們所創造的綜合主義風格。所謂綜合主義,就是將自然界的外部形象、藝術家在自然之前的「夢境」以及色彩與形狀的形式特徵綜合在一起。王力克的繪畫以客觀對象為出發點,結合自己對對象的理解和想像,用相對主觀的色彩創造出更富詩意的畫面效果。

從王力克1986年前創作的作品不難發現,他經歷了一個相當曲折的求索過程。繪製於這個時期的肖像和人體習作顯示出王力克非常紮實的造型能力,而且,他對人的情緒與心理活動的表現特徵的關注也開始顯現。它們平鋪直敘,生動而親切,卻缺少了某種更為深刻的內涵和後來作品中所具有的詩意。1989年,王力克的油畫《雀巢》獲得第七屆全國美展的銀獎。這是一幅融合了超現實主義與象徵主義意涵的作品,成為王力克探索繪畫中的詩性表達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畫面中央是一位穿著白色冬裝的年輕女孩,她雙手相扣,輕輕地支著左腮,眼睛平靜而略帶茫然地望著畫外。女孩身前的小桌上有一簇點燃的白色蠟燭,白色的燭光朦朧而柔和。仔細審視,會發現燭光並未成為人物受光的光源,女孩衣袖下方最接近燭光的部分被表現成了暗部,從人物的面部來看,似乎有一個更強的光源從頂部照射下來。

這種背離常理的矛盾讓畫面具有了某種超現實主義的色彩。女孩面前的燭光是希望的象徵,王力克曾說:「願畫中那點燃的蠟燭也能點燃我們永恆的精神世界。 」王力克對詩意的追求在《雀巢》里得到了最充分的表達,也宣告了他藝術創作中一個嶄新階段的開始。

1989年,不僅《雀巢》在第七屆全國美展上獲得了銀獎,連環畫《雪國》也獲得了銅獎,接著王力克又被中央美術學院第五屆油畫創作研修班錄取,這對他而言無疑是人生中的一個重大轉折。在此後的肖像畫創作中,王力克明顯更強調畫面的構成與一種詩意的表達。

進入本世紀,王力克的繪畫語言已經漸趨成熟。寫生成了這個時期創作的主體。眾所周知,評價一幅肖像畫最重要的標準是對人物心理與性格的揭示與表現,而非與對象肖似的程度。而王力克的寫生作品對人物氣質與精神的探究,往往具有感人的力量。

他的寫生對象主要有三類:一類是少數民族人物,一類是他生活周邊的同事和美術學院的學生,再有一類就是寫生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普通人。他筆下的一幅幅人物肖像,就如一首首抒情的詩歌述說著他們各自的精神世界。

金色的湖 王力克

2010年以來,王力克創作了大量風景寫生,而大海是他最喜愛表現的主題。他不僅表現大海的渾厚、遼闊與壯美,更由衷地、充滿溫情地讚頌那些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漁民們的生存環境。這些作品往往色調明快,畫面充滿一種寧靜而愉悅的氣氛,就如一首首淡遠清新的田園詩,讓人的思緒遠離塵世的喧囂和紛擾。如《雁飛時節》《一葉知秋》《油菜花開》等作品,非常注重對光影與色彩的表現,王力克有意識地簡化了畫面中的很多細節,讓畫面具有一種帶有裝飾意味的形式感。

在西方現代主義興起的早期階段,很多藝術家都強調簡化客觀對象的重要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擺脫客觀對象的束縛,從而突出作品的精神含量。曾經深深影響過高更的埃米爾·貝爾納乾脆提出繪畫就應該是裝飾性的。王力克在寫生的過程中,非常強調藝術家對客觀對象的萃取與凝練,而非對景物的簡單描摹,進而讓繪畫獲得了一種頗有意味的現代感。

王力克並未將自己的創作局限於人物肖像與田園海景,他要創作更為恢弘的史詩。2011年,歷時三年多,王力克完成了重大歷史題材《甲午· 1894》。為解決歷史觀的問題,也就是今天我們如何看待這段中華民族滿含屈辱的歷史,王力克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不斷廓清自己對甲午戰爭及其意義的理解和認識。如何用視覺語言來呈現的這段歷史?王力克選擇了鄧世昌和他的水兵們在軍艦即將沉沒前悲壯地站在甲板上的場面,爆炸激起的海水像禮花般烘托著這些視死如歸的英雄們。為了更好地表現主題,王力克專門請人搭建了戰艦的模型,這種對藝術的執著是他獲得成功的保證。在今天看來,中華民族所遭受的每一次恥辱,都是激勵我們今天奮進的動力。而王力克在作品中所傳達的恰恰是一種能夠激勵人們在屈辱中崛起的決心。

縱觀王力克的創作,就是回歸詩性的歷程。他的人物畫,如同一首首抒情詩,傳遞著人性的純潔與美好。他的風景畫,就如一首首田園詩,召喚著人們回歸天趣與自然。他的歷史畫,則像一首恢弘的史詩,散發著一種振聾發聵的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互聯網平台賦能傳統文化「活起來」
陳奕迅獻唱《後來的我們》 劉若英大讚「一聲即中」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