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物流生死淘汰局,是抱團取暖?還是轉型規避?

物流生死淘汰局,是抱團取暖?還是轉型規避?

昨日,一則消息在快遞圈炸開了。阿里巴巴集團發布消息稱,已與菜鳥網路和中通快遞達成戰略投資協議,阿里巴巴、菜鳥等向中通快遞投資13.8億美元,持股約10%。

阿里首席執行官、菜鳥董事長張勇表示,本次戰略入股將加強在新物流上的戰略協同和業務協同,為商家和消費者創造全新價值和體驗。

菜鳥總裁萬霖表示,中國快遞行業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在新零售、新物流趨勢下,面臨更多新機遇。菜鳥將繼續和包括中通在內的各方物流夥伴深入合作,攜手共贏。

此次雙方合作雖說是共同探索新零售、新物流機遇,推動行業數字化升級。又何嘗不是抱團取暖,各取所需?

尋求突圍的快遞企業

小編之前在文章也有提及,目前整個物流行業,小件快遞市場,看似風平浪靜,其則二、三線快遞企業基本「死局」,一線快遞企業淘汰期已至;零擔快運市場,德邦小有成就,上市快遞企業入局快運與原有快運老牌公司,虎視眈眈。

如果說2017年是二、三線快遞企業的噩夢,那2018年將是一線快遞企業和零擔快運的關鍵一年,一招不慎,或是滿盤皆輸。

過去的一年基本上是一線快遞企業通過價格戰、跑馬圈地、技術設備更新等途徑淘汰了那批實力不足的二、三線快遞企業,為何在今年紙板箱價格上漲、綠色環保、新規實行等諸多外在因素影響下,快遞價格、快遞員派送費等遲遲不見動靜?

或是屬於一線快遞企業大戰前的寧靜吧,各方都在試探。一旦任何一家快遞企業鬆口,其餘快遞企業就會趁機瓜而分之。於是上市的六家小件快遞企業,紛紛尋找出路,從生鮮物流、醫藥冷鏈、零擔快運、國際物流等方向,突圍出去,藉此規避將至的「快遞大戰」;同時部分快遞企業也在相互尋找合作夥伴,抱團取暖。

戰略合作,抱團取暖

昨日阿里、菜鳥消息稱13.8億美元投資中通快遞,有人說中通快遞實在幸運「抱了大腿」,看似戰略合作,其實就是目前快遞同質化嚴重,在「快遞大戰」前抱團取暖,減少損傷。

而中通與阿里、菜鳥的合作,雖說是探索新物流,實則是共謀新零售。從馬雲先生新零售理念的提出,到如今不論是京東、蘇寧還是順豐等其他企業,皆都入局新零售,但至今沒有一家拿得出手的新零售。

在快遞動蕩的2017年過去了,2018年將已過半,各個快遞企業也在尋找出路,通過投資或戰略聯盟,為「快遞大戰」做準備。此次中通抱上了阿里的大腿,雖然菜鳥總裁萬霖表示,菜鳥將繼續和包括中通在內的各方物流夥伴深入合作,攜手共贏。但至少除了早前阿里重資投資圓通、百世外,其他快遞企業很難抱上阿里這條大腿。

雖然其他快遞公司不能抱上阿里得到大腿,但卻可以利用投資阿里旗下公司來增加合作粘性。消息稱圓通、中通、申通、百世等企業向菜鳥供應鏈全資子公司浙江驛棧合計增資31.67億人民幣。

而今在「快遞大戰」來臨前,沒有任何一家快遞企業會選擇孤軍作戰,往往落單者也是最先被蠶食的,除了「豐巢派」的抱團取暖外,通達系雖是競爭同行,但不免也是「老鄉派」,私下的聯盟合作不可避免。下半年快遞企業也將迎來更多的戰略合作,或分2-3個陣營。

跨界轉型,規避風險

而除了戰略合作、聯盟共商外,絕大多數的一線快遞企業都選擇跨界轉型,藉此規避即將來臨的「快遞大戰」的損傷。

當然跨界轉型風險很大,諸如小件快遞企業入局大件快運。現在基本上所有一線快遞企業皆已布局零擔快運,風險是不可避免的,快捷與申通之爭,給所有的快遞企業一記警鐘。

而其中順豐在跨界轉型方面,算是涉足很深、很廣。目前順豐已然在生鮮物流、冷鏈醫藥、快運零擔、即時配送等入局,增加自身籌碼。百世、韻達也緊跟其後。實現產業方向上下延伸,拓展電商快遞以外的業務領域,實現快遞、快運、冷運、跨境、倉配一體等領域多元化布局,向綜合物流轉變;另一方面,業務上進一步擴展國際業務、二三線城市、鄉鎮領域業務,加速其網點布局實現渠道下沉。

總的來看,2018年對於一線快遞而言,是尋求改變的一年,核心會是科技化,需要考慮科技本身的應用落地,如何通過智能化、數字化的手段去增效降本,光拿出來「秀」其實是沒用的。

另外對於中小快遞今年很難,沒有資金,服務能力弱,價格戰也打不了多久,逃不了三種結果,被兼并,倒閉,轉其他細分領域。

留給一線快遞企業尋找戰略合作夥伴以及跨界轉型的時機已然不多了,快遞企業的平和發展期已然到頭,二、三線快遞企業情況堪憂,早前登陸上市的快遞一線企業在市場規範化同質化以及對電商的依賴性服務標準差異化等環境下,不得已而面臨重新洗牌的淘汰之戰。

對此你怎麼看?

(歡迎評論區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言午俊 的精彩文章:

劫後重生的優速,能否上市與德邦一較高下?

TAG:言午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