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想當「熊爸媽」?先教好自家的「熊孩子」

不想當「熊爸媽」?先教好自家的「熊孩子」

聲明: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作者,否則視為侵權。

如果喜歡本文,轉發到朋友圈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時不時在媒體看到關於「熊孩子」的報道:對著電梯按鍵撒尿,用籃球打孕婦肚子,還有因為太調皮在公交車上被打,等等。

作為一個3歲多小男生的媽媽,我自認為平時挺注意培養孩子的教養和禮貌,自己在生活中也與人為善,盡量不影響和麻煩別人,應該不會成為別人眼中的「熊爸媽」。但不久前的一個周末,三歲半的蛋蛋和我還是飾演了一回「熊孩子」和「熊媽媽」。

那天我們一家三口去公園,搭好帳篷玩了半天,我就帶著蛋蛋到外面草坪轉悠,看到兩個四歲左右的小朋友(一個男孩一個女孩)和男孩媽媽在草地上用落葉擺形狀,蛋蛋也想玩兒,於是在旁邊蹲下來,學他們撿落葉擺落葉。玩了一會兒,兩個小朋友開始在草坪上跑,蛋蛋也跟著一起興奮的跑來跑去。雖然不認識,但是小朋友在公園一起玩耍很開心,我跟小男孩媽媽就在不遠處跟著,確保他們安全,小女孩和小男孩的兩個爸爸在旁邊的長椅上聊天。

小朋友們瘋跑了一陣,男孩媽媽說,出了那麼多汗,去洗洗臉洗洗手吧,於是帶他們去衛生間,蛋蛋也跟著去,我想著正好也給他洗洗。結果到了衛生間,蛋蛋不肯進,要在外面等,我就沒勉強,只給他擦了汗。他們出來後,蛋蛋又跟著跑回去,這時,男孩媽媽拿出一大盒切成小塊的西瓜,還有其他水果,兩個小朋友用小叉子叉西瓜吃起來。

蛋蛋站在旁邊也想吃,我對他說,「我們回去吧,爸爸包里有果汁,回去喝果汁好不好?」可是小傢伙不走,他平時就愛吃西瓜,這會兒估計渴了,我拽不動他,只好蹲下來慢慢跟他講。

安頓好兩個小朋友,男孩媽媽叉了一塊西瓜拿給蛋蛋,蛋蛋接過來就大口吃完,我讓他說謝謝也沒說,吃完一塊又去叉。因為野餐墊鋪在地上比較矮,西瓜盒子是男孩媽媽拿在手上的,蛋蛋叉的時候,還把她的手拉過來盒子在他嘴下邊接著,我這邊剛把他腳抓回來不讓他踩到墊子,那邊又發現他手上的西瓜汁快滴到盒子里,於是把他上半身也往回拉,一邊說「寶寶,我們回去了「,他完全不聽。因為他手裡拿著小叉子,我擔心戳到他,就沒強行拉,想著等吃完這塊帶他走。

男孩媽媽舉著盒子不好意思拿回去,只是盡量避免蛋蛋的西瓜汁滴進去,另外兩個小朋友也時不時過來叉一塊。

就這樣蛋蛋吃了兩三塊西瓜,我準備帶他走,男孩媽媽對小男孩說「來,你把西瓜拿去給爸爸和叔叔吃吧。「我就對蛋蛋說:」真的要回去了,吃了那麼多西瓜,要謝謝阿姨「。

結果蛋蛋根本不聽,他還沒吃過癮,又跟著小男孩跑到旁邊的長椅。男孩爸爸接過盒子剛還沒叉起一塊西瓜,蛋蛋又把盒子拉近,叉起一塊,就著盒子吃,手上的汁滴進盒子,咬了一口叉不穩了,還把剩下的放回盒子,重新叉一塊。

我看到這樣,生氣地把蛋蛋拉回來批評他,「你怎麼這樣,咬了一口的怎麼又放回去呢?還把汁滴到人家盒子里,多臟啊「,同時無比尷尬地向小男孩爸爸道歉。小男孩媽媽也看到這一幕,看著盒子里剩下的半盒西瓜,猶豫地對男孩爸爸說:」要不這些不要了,你們吃點兒別的水果。「

我更不好意思,再次道歉,然後抱著被我說哭的蛋蛋回去了。

還沒到帳篷,蛋蛋爸就聽到哭聲,站在外面等我們,我說了事情經過,爸爸抱過蛋蛋說:「寶寶,你這樣是不對的」,繼而扭過頭說我「你也是,應該早點把他帶回來。」

我確實很懊惱,因為不想跟孩子來硬的,結果蛋蛋吃人東西還把一盒水果都弄髒了,我全程反應慢半拍,沒能及時制止,這回肯定被當成沒教好熊孩子的熊媽媽了。當時特別想送點吃的回去給人家道歉,可是我們只帶了幾瓶水和飲料,公園附近也沒賣的,只好作罷。

後來我跟蛋蛋爸說,這事兒也不能怪蛋蛋,因為他完全是按照平時的習慣來的,沒有故意幹壞事兒,不能責備他。我也經常給他買西瓜,讓水果店幫切好裝盒子里,他在家吃的時候,盒子就擺在他面前接著,他拿小叉自己叉著吃,有時候也會一塊西瓜咬一半兒剩下的掉盒子里了。

公園吃西瓜這情景跟在家很像,不一樣的是,在家吃之前都洗乾淨手,而且是跟爸爸媽媽一起吃,我們不會嫌棄他,但是在這裡是吃別人的水果,並且這臭蛋蛋沒洗手。

從這件事情以後,我和蛋蛋爸在吃飯和吃水果的時候就開始給他講相關的餐桌禮儀,以前只是吃飯的時候給他個單獨的小碗,現在吃水果也會給他一個小碟子,讓他把水果放在自己碟子里吃,而不是就著公共的盤子。

這次當熊家長的經歷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孩子也會有熊起來讓你無地自容的時候,要想避免這種情形,平時對孩子良好習慣和禮儀的培養一點都不能馬虎。

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心得,也算是這次的經驗教訓,希望跟大家一起實踐檢驗,把咱家孩子那些壞習慣逐漸改掉,也省的咱再被貼上「熊家長」的標籤。

首先,要告訴孩子什麼是不對的,不應當做的。

家長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理所當然的認為孩子應該知道這個,懂得那個,比如,打人是不對的,吃東西之前要洗手,這些都是當然的啊。可是孩子這麼小,你不明確告訴他,他真不知道。就像一個3歲小朋友的媽媽總跟他說「你要懂禮貌」,可是孩子卻問媽媽「禮貌是什麼」;再比如一歲多的小朋友總是打人,因為他在家打奶奶,奶奶從來不批評他,還覺得挺好玩,甚至故意逗他動手,他不知道打人不對,當然就不會改。

就像這次在公園,蛋蛋作為一個三歲半的小朋友,他不知道吃東西的時候把汁水滴到公共的盒子里不衛生,也不知道自己咬了一半的西瓜再放回盒子不文明,因為在家一直是這樣吃的,媽媽從來沒告訴過他,甚至媽媽還專門把盒子放下面防止西瓜汁滴到別處,也沒制止過他把咬了一半的又放回盒子。平時帶他在小區玩的時候,如果遇到有熟人給他好吃的,我也從來沒說過不能吃不能要,只是問他自己想不想吃,想吃就拿著(僅限於熟人,且有家長在場的時候)。所以呀,熊孩子這個鍋還真不能讓他背。

家長要明確告訴孩子什麼行為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哪些可以,哪些不行,先教他們小小的心靈分清楚是和非,才能做的對。

其次,對孩子行為標準要統一,不能在家一個標準,出門另一個標準,此一時彼一時,家庭成員也要統一標準,不要爸爸和媽媽要求不一樣,讓孩子無所適從。

我們經常聽到家長說,這孩子平時不這樣啊,今天是怎麼了,或者說這孩子在家都挺乖的,怎麼一出來就搞事情。真的是這樣嗎?有沒有在家裡很乖但是在外面很難搞的娃?不敢說沒有,但是絕對少,孩子在外面表現出來的行為,大部分都是他在家長期形成的習慣。

家長會覺得在外面更熊,其實是因為環境把孩子和家長都置於大庭廣眾之下,需要接受社會公眾的評判和審視,家長不自覺提高了對孩子的期待和要求。想讓孩子走出門去懂禮貌和有教養,就要在平時的一點一滴培養,包括在家裡的言行舉止都要注意,咱不能期待一個粗魯無禮的孩子到了外面自己變得彬彬有禮呀。

就像我以前在家給蛋蛋吃水果,沒意識到要教他注意禮儀,就是怎麼方便怎麼來,反正都是自家人,結果就發生了這次的西瓜事件。

所以,想讓孩子在外面怎麼樣,在家就按這個標準來,並且不同扶養人要標準統一,不能媽媽一種說法,爸爸另一種要求,讓孩子無所適從。

最近,我發現蛋蛋說話的時候經常不加稱謂,有啥事兒就扯著嗓子喊,比如「給我打開」,「我要吃冰淇淋」,如果不改掉,到了外面還這樣說話可就顯得很粗魯了。於是我和蛋蛋爸爸一起教給他怎麼說,比如要加上稱謂「爸爸、媽媽、老師」,多說「可不可以」,「能不能」,蛋蛋有事找我,但是說的不夠禮貌的時候我就不回應或者不幫忙,讓他按照有禮貌的方法說才幫忙。現在他開始改變,有時候跟我說完一句話發現說的不好,自己又按照我要求的方法再來一遍,比如玩樂高玩具的時候,先扯著嗓子喊一句「媽媽給我搭隧道」,隨即很快加上一句「媽媽,能不能來幫我搭隧道?」我聽到偷笑,小傢伙有進步了。

最後,在外頭遇到孩子熊起來的時候,家長不必執著於一種方案,分情況處理。

萬一孩子在外面熊起來大哭大鬧,或者硬要跟你對著乾的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要怎麼處理呢?是妥協求安還是強硬拒絕?亦或是帶離現場再慢慢安撫?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大部分情況下,先把孩子抱起來離開現場,然後使用共情、轉移注意力等方法來慢慢安撫當然是最好的,但是有時候這方法不靈,有時候不適用,或者根本就弄不走他,怎麼辦呢?

我個人認為,以家長對自家孩子的了解,稍加觀察和分析,是很容易找到問題癥結的,再對症下藥,分情況處理。至於什麼時候該滿足,什麼時候該拒絕,什麼時候要安撫,這個就要看具體情況了。

比如,蛋蛋出去經過玩具店的時候經常會要買玩具,我們一般都不會同意,因為他大部分時候就是看到了一時興起,不給他買,哼唧幾下就過去了。但是有一次就過不去,那次是看到一台玩具挖掘機,任我們怎麼說都不行,都抱出去好遠安慰半天了還哭的稀里嘩啦。我想到那陣子小區水務施工,蛋蛋總是讓我帶他去看大挖掘機工作,一看就是大半天,看來他是真的喜歡,於是我帶他回去買了下來,歡天喜地抱著回去,滿足了他小小的願望。我們大人遇到特別喜歡的東西都剋制不住購物衝動呢,何況這麼小的孩子,只要把握好量和度,偶爾一兩次不會養成以哭鬧來要挾大人的壞習慣。

還有一次,我帶著蛋蛋在外面走路,他非要踩著那條盲道走,但是當時那條路電動車有點兒多,我就把他往右邊拉,他死活不肯過來,再怎麼說危險都沒用。拉扯了半天,我生氣了,他也要哭了。我問他:「為啥非要走這裡?」,他哭著說,「因為我是小火車,要在軌道上走。」我聽了以後,對他說:「媽媽知道有一個地方,那裡有軌道,還有站台,我們去那邊好不好?」他於是興高采烈跟著我去了。

當然,滿足孩子也有底線,像危害到自己或者他人安全以及公共安全的,或者對別人造成了妨礙和不便的,要堅定的告訴孩子,不可以。就像那個在電梯里對著按鍵撒尿的熊孩子,還有把籃球往孕婦肚子上砸的熊孩子,這種嚴重損害他人健康安全的行為,即使用強制措施也要制止並且嚴加管教。

孩子不會天生調皮搗蛋不講理,也不會天生就禮貌懂事像天使一樣,都在於家庭和環境的引導和示範。家長從自身出發,端正自己的行為和思想,做到講規則明事理,孩子耳濡目染,近朱者赤,自然不會熊到哪兒去。

培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總是辛苦而瑣碎,但是只要付出真心,用愛來感化,用心去傾聽,用自己的行動和適當的方法來引導,孩子會一步步成長,他會逐漸懂得規矩,曉得事理。

有一天,你會發現,那個把我們氣的腦殼發疼的熊孩子不知何時已經漸行漸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每個月持續掉血卻生龍活虎的人,原來是靠它
三十歲前女生應該要有的十個愛情領悟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