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有氣味的山水畫

最有氣味的山水畫

山水畫看起來很高深的樣子,but, 真心不懂......"

明朝人唐志契有一本《繪事微言》,解讀中國山水畫,見解獨到,自有性情。

從這期開始,我們一起讀這本書,解碼中國山水畫。

01

明朝人寫書,當然是文言文,

不用擔心看不懂,我來講給你聽。

第一部分是這樣的:

畫中惟山水最高,雖人物花鳥草蟲,未始不可稱絕,然終不及山水之氣味風流瀟洒。

昔元章題摩詰畫云:「雲峰石跡,迥出天成,筆意縱橫,參於造化。」

至題韓幹畫,則曰:「肖像而已,無大物色。」

東坡一時見吳道子佛像、摩詰《輞川圖》,喟然嘆曰:「於維也無間然。」

其有所重哉。

中國畫中,山水畫為最高,雖然人物畫、花鳥畫(包括草蟲),也可以說是偉大的傑作了,然而終究比不上山水畫的風流瀟洒。

宋四家之一的米芾(fu,第二聲),書法和繪畫都是能手,他在王維的畫上這樣說:雲彩、峰巒、山石,明顯出自於天成,下筆縱橫之間,與大自然無異。

面對畫馬名家韓幹的畫,卻這樣寫道:畫得像而已,沒有太高的觀賞價值。

蘇東坡也一樣偏私。

東坡同時見到吳道子的佛像和王維的山水畫《輞川圖》,嘆息道:對於王維,我尤其服氣,沒有異議。

圖:王維像,來自網路

02

米芾和蘇軾都是宋代書法家、畫家。

名列「宋四家」,天資高邁,影響很大。

我們之前寫過米芾的山水畫(讀懂中國畫:文化核心與意向布置),

作為在藝術方面極有造詣的全才,蘇東坡留下了一幅很有趣的《枯木竹石圖》,巧的是,米芾也在畫上留言了。

宋.蘇軾《枯木竹石圖》

怪石既圓潤,又有稜角,有陰陽面,也在地面留有陰影,給醜陋的石頭增添了柔美與真實的感覺。

石頭一角露出一叢碎竹,筆法宛如行草書,偏於一隅,默默地引人注目。最顯眼的是這根虯曲的枯木,伸展的樣子好像依然有活力要爆發出來。

有趣的矛盾結合在一起,丑石不醜,枯木不枯,真的很蘇東坡!

米芾和蘇東坡是一個藝術陣營的,題字中是滿滿的讚揚:

子瞻作枯木,枝幹虯屈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蟠郁也。

這兩個人,相互發揮,奠定了文人畫的基調:

不拘於法度,從心所欲,抵達進境。

3

韓幹和吳道子,

都是千古流芳的大畫家。

韓幹重視寫實,善畫人物,畫馬尤其精絕。

《照夜白圖》《圉人呈馬圖》藏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牧馬圖》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神駿圖》藏於遼寧省博物館,件件均是舉世無雙的珍寶。

唐.韓幹《照白夜圖》

吳道子是另一位大神級別的人物,他被尊稱為「畫聖」,擅長畫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沒有什麼是他老人家畫不了的。

(我們之前介紹工筆畫時,提到他的《八十七神仙圖》,各位可以串門去複習一下:喜愛工筆畫:《藕花深處》作畫步驟圖)

04

能把韓幹和吳道子這兩位

比下去的山水畫長什麼樣子?

王維《輞川圖》畫中有詩,是中國山水畫的最高標準,世所公認。

畫面中有亭台樓榭,有過往的舟楫,也有士人游於其中,投壺飲酒,曲水流觴,極盡儒雅瀟洒之態。

這一切,都發生在山水大幕之下。

山水和田園,充滿了古代文人士大夫所嚮往的一切。

紙上桃花源。

王維在千年前創作的這幅壁畫早已不存,幸好宋元明清歷代摹本無數。

明.王原祁《輞川圖卷》

王維固然筆墨精微,樓台、市肆、舟子、草木、雲霧、流水,個個刻畫得飛動靈妙,但是韓幹與吳道子所輸的,絕不是筆墨技法,而是審美和身份。

當然,韓幹和吳道子都是專業畫家中一等一的高手,足以載入千萬年的畫史。

王維勝在一點:他不是專業畫家。

他憑無法複製的「氣味」取勝。

狀元出道的王維,官居高層,能參禪悟道,學莊子,習道法,精通詩文、書法、繪畫、音樂,是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

安史之亂期間,他被迫接受了偽職,成為一生的污點,也是他後半生痛苦複雜的源泉。

一生所學,一腔情緒,無處釋放,這才凝聚在積雨輞川的一山雲霧之間。

以《輞川圖》為代表的王維,被推為南宗山水畫之祖。

後來的事情毫無疑問:

當文人的才氣和抱負,

豁達和沉鬱,

嚮往和失落,

都被畫入了筆下,

還有什麼畫,

地位能夠超越至尊的山水畫呢?

ps: 明天就是六一了,你過兒童節嗎?怎麼過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舌尖上的琅勃拉邦,高大上vs接地氣
春天,從一杯龍井開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