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不忘初心 開創科教頻道新局面

不忘初心 開創科教頻道新局面

不忘初心

開創科教頻道新局面

黨的十九大吹響了新時代的號角,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的歷史方位,明確了我們黨和國家今後一個時期的指導思想與前行方向。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高屋建瓴,大氣磅礴,凝心聚力,催人奮進,通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光輝。報告舉旗定向,總攬全局,指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要矛盾,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黨的十九大是我黨歷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盛會,必將對未來中國乃至世界發展進程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作為世界第一大黨——中國共產黨的一員,我深感自豪,更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央視科教頻道肩負著傳播黨和國家教科文衛事業的重要職責,必須提高政治站位,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不忘初心,積極行動,深入貫徹落實宣傳好十九大精神,努力開創科教頻道工作新局面,為實現十九大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宏偉目標做出貢獻。

01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方向

推動科教頻道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

習總書記指出:「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的試金石。」

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央視科教頻道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和宣傳導向。多年來,央視科教頻道堅守科教文衛的專業定位,堅持對「高品質、高品位、高品格」的不懈追求,大力創新創優,以特別節目為龍頭,在科教文衛宣傳領域開闢出一塊精神高地,推出了《中國詩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科技盛典》《尋找最美教師》《尋找最美醫生》《綠水青山看中國》等一批膾炙人口的節目,為電視傳播領域注入一縷清風,在文化、科技、教育、衛生和生態文明宣傳領域樹立了品牌,表明了國家媒體的立場和態度,發揮了國家媒體的引領作用。然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觀眾對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對電視節目的內容選擇和審美取向逐漸呈現出多層次和多元化特點。這無疑對央視科教頻道的創新創優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九大報告指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就電視節目而言,廣大觀眾對教科文節目更高更好的期待和需求與央視科教頻道自身節目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客觀地說,近年來央視科教頻道在一些大型文化節目、季播節目、大型紀錄片、年度盛典節目等方面做得有聲有色、風生水起,但是,與特別節目大發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常規欄目節目創新創優力度不大,效果不明顯。品牌欄目影響力下降,有些節目表現手法相對陳舊。欄目與欄目之間、欄目與特別節目之間發展確實存在不平衡現象。因此,解決頻道節目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放大亮點,做強欄目,補齊短板,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觀眾對教科文節目更好更高要求的期待,已經是央視科教頻道工作的當務之急。

2018年,央視科教頻道將緊緊圍繞這一課題,按照「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精神,實施頻道全面改版,用全新的設計、全新的面貌、嶄新的姿態,以滿足新時代廣大觀眾更高層次、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目標,全面推進頻道欄目節目的創新創優,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布局,全面提升頻道的影響力、傳播力、公信力和競爭力,以適應新時代要求,開創央視科教頻道新局面。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於教育、健康、生態文明等事業高度重視,明確提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重要思想,這些內容既是我們黨堅持不忘初心、一切為了人民所做出的重要戰略部署的邏輯起點,也完全契合央視科教頻道的核心定位。

科教精彩節目

2018年,央視科教頻道將緊緊圍繞這些重要思想和理念,以頻道改版為契機,統籌規劃,在教育、健康和生態文明三個維度上重點發力,強化主題宣傳。

一是通過對《健康之路》《地理中國》《自然傳奇》等常規欄目的改版升級,夯實頻道基礎,築牢頻道根基;

二是創新升級已有的特別節目品牌,進一步擴大《尋找最美教師》《尋找最美醫生》《綠水青山看中國》的影響力,使之再上新台階,再創新輝煌;

三是聚焦人的成長,關注人才培養,創新推出一檔教育勵志節目《學生時代》(暫名),為頻道再添新亮點。《學生時代》旨在通過回顧和解讀「大家」和成功人士學生時代的成長經歷,分享成才感悟,助力人才培養,啟迪人生智慧,探尋教育真諦,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教育支撐。

02

堅定文化自信,深挖文化資源

積極踐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做強做大文化節目

黨的十九大把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一個新高度,報告第七章專門就堅定文化自信做了全面深刻的闡述,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自信」,強調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指導思想,為新時代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回顧央視科教頻道近年來的發展歷程,一些大型文化節目之所以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和強烈共鳴,其根本原因,一方面是源於廣大觀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烈的情感認同,另一方面也是節目創作中對優秀傳統文化實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成功。

2016年,央視科教頻道推出的第一季《中國詩詞大會》創造了用「文化節目實力圈粉」的屏幕熱象,第二季節目更上一層樓,吸引11.63億人次收看,成功開創春節的詩詞新年俗,成為繼「春晚」後又一現象級的強勢文化品牌。2017年,央視科教頻道新推的兩檔特別節目《中國影像方誌》和《綠水青山看中國》再次引發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譽,前者被《光明日報》專文評價為「紀錄片史上的創舉,是繼《中國詩詞大會》後的又一現象級文化節目」,後者被評價為「首度以競技類綜藝的嶄新樣態解讀生態文明建設治國理念,達成了對主旋律宣傳的創新與突破」。

《中國詩詞大會》的核心創意在於對傳統詩詞內容進行了創造性轉化,比拼的是詩詞,落腳點是當下人民的精神需求,最終落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追根溯源、生動詮釋和大力弘揚上。

《中國影像方誌》用影像手段對傳統地方志做了創新性拓展,通過聚焦中國各地歷史變遷和文化傳承,喚起觀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共同記憶和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

《綠水青山看中國》則創造性地挖掘地理文化資源,巧妙地將知識競猜和歷史問答融匯於湖光山色、綠水青山之間,讓綠色、生態文明、人與自然共生等理念潤物無聲地成為廣大觀眾的共識。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積澱深厚、博大精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把悠久的歷史傳承下來,把優秀的文化發揚光大,服務於黨和國家的大局,滿足新時代的觀眾需求,央視科教頻道大有可為。2018年,央視科教頻道將進一步在廣博的歷史傳統文化領域不斷挖掘,精心提煉,著力推動《百家講壇》《讀書》《探索·發現》《第10放映室》等文化欄目的改版升級,創新形態語態,創新形式表達,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傳統品牌煥發出新的活力,促進文化節目均衡發展,讓文化傳播跟上新時代步伐,創造新的輝煌。

03

弘揚科學精神,強化科技創新和科普宣傳

助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

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17次提到「科技」,使之成為報告中的「高頻詞」之一。

央視科教頻道「科」字當頭,聚焦科技創新,強化科普宣傳,弘揚科學精神,用科技夢詮釋「中國夢」,既義不容辭,又責無旁貸。

2017年,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普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促進《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央視科教頻道創新推出了大型科普益智節目《中國青少年科學總動員》,用寓教於樂的益智比拼形式,生動展現了我國航空航天、信息技術、人工智慧、能源、材料、海洋、生物等不同領域的創新成果,普及了科學知識,弘揚了科學精神。節目在央視綜合頻道和科教頻道播出,共吸引2.59億觀眾收看,被媒體評價為「吹響了科技強國的號角,把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從年輕人身上點燃,為科學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下一步,央視科教頻道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從三個方面做強做大科技傳播,著力提升科技欄目集群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一:做好科普知識宣傳,努力追求科普內容和表現形式的趣味融合,在深度創新上下功夫;

二:做好科技創新宣傳,突出導向引領,聚焦重大關鍵領域創新成果,為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做出貢獻

三:做好科學精神傳播,大力宣傳優秀科技人物的典型事迹,點贊科學精神,著力營造崇尚科學、崇尚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氣,為科學「圈粉」,讓科學家成為「網紅」,讓品德高尚、功勛卓著的「專家」「大家」成為廣大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和「明星」。

目前,央視科教頻道已經啟動科技欄目的改版工作,正在策劃設計新欄目《解碼科技史》和《創新一線》,力求從歷史和現實兩個維度,揭示科學發展史帶給人們的啟迪,展示當代科技創新的魅力。

04

堅持融合傳播,強化陣地意識,

牢牢把握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權和引導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面對新媒體的迅速崛起,面對日益激烈的媒體競爭格局,央視科教頻道必須建立融合傳播的理念,將互聯網基因納入電視傳播的創新體系,通過創新推動融合傳播,抓牢抓實意識形態領導權,為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發揮主力軍主渠道作用。

所謂「融合」,我個人理解:不能是簡單的「算數相加」或「物理組合」。「融合」首先應該是觀念的轉變、思維的創新、資源的整合、能量的聚合,應該統籌設計、統籌規劃、統籌實施,實現優勢互補、相得益彰,提高傳播力和引導力,實現傳播效益的幾何級數式放大和增長。要實現融合傳播的良好效果,既要有先進的傳播理念,還要有針對性的內容和有效的傳播手段。

2017年,央視科教頻道推出了特別節目《點贊中國》,以「網聚正能量、共繪同心圓」為主題,生動回顧了中國互聯網年度最具影響力的現象級網路話題和事件,全景呈現「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互聯網大發展的盛況,創造了話題熱度新高點,節目微博話題閱讀量達8.6億次,全網收視次數超745.7萬,海外社交平台總瀏覽量超2.8萬次,百度平台相關搜索超422萬次。中宣部《新聞閱評》專家評價,「在黨的十九大前播出的特別節目《點贊中國》,為推進網路家園天朗氣清、和諧向上做出積極努力,更弘揚了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時代主旋律」。

在探索融合傳播的過程中,央視科教頻道堅持「一體化策劃、一體化運行、一體化呈現」的制播模式,在欄目組設立「媒體融合專員」,建立起媒體融合的專業隊伍和工作機制,將媒體融合方案作為標配列入重點選題策劃方案的必備內容,同時加大了在融媒體領域的培訓頻次和力度,頻道在媒體融合上的步伐明顯加快。2017年,央視科教頻道微信訂閱號關注人數同比2016年提升120%;《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話題閱讀量超過1億次;《中國影像方誌》前6集全網視頻播放量1.1億次;《綠水青山看中國》全網收看次數超1.36億次;《港珠澳大橋》央視網多終端覆蓋人數4.5億,全網點播人次3754萬;《中國青少年科學總動員》央視網多終端覆蓋人數超10.4億,海外社交平台總瀏覽量超115萬次。

融合傳播為電視業提供了巨大機遇,同時也給新形勢下把握意識形態領導權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課題。在推動融合傳播過程中,牢牢把握意識形態領導權是重要前提。2018年,央視科教頻道將充分發揮科教文衛節目的內容優勢,利用節目資源,加強微視頻產品的開發製作,通過融媒體,實現優質節目內容的二次傳播、三次傳播、N次傳播,打通電視網路,貫通「大屏小屏」,堅守主陣地,唱響主旋律,提升傳播力。

黨的十九大已經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時代在召喚,人民在期待。央視科教頻道作為黨和國家意識形態主陣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教科文傳播第一平台,理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肩負起時代重任,以堅定者、搏擊者、奮進者的姿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文化傳播和科技傳播兩個著力點,堅定走融合傳播之路,擼起袖子加油干,努力開創頻道工作新局面,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中做出新的貢獻。

作者:

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總監 闞兆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科教 的精彩文章:

尿完記得看一眼!五顏六色的尿液藏著身體大秘密!
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中醫推薦美容養顏4大法寶!

TAG:央視科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