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的智慧,出師表中如果沒有這句話,後果不堪設想

諸葛亮的智慧,出師表中如果沒有這句話,後果不堪設想

原標題:諸葛亮的智慧,出師表中如果沒有這句話,後果不堪設想


對於《出師表》,很多人應該都不陌生。中國歷代對於《出師表》的評價都非常高。南宋詩人陸遊就在他的詩文里提到:」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而諸葛亮也以自己一生的操守和行為,受到後世的推崇。相比之下,司馬懿雖然贏得了戰爭,可在後世的評價卻不高。就連司馬懿自己的子孫,也都是推崇諸葛亮,反感司馬懿。最直接的就是司馬懿的玄孫知道當年高祖篡位的做法,驚嘆說:『做出這樣的事情,晉國怎麼可能長久呢?」


不過,如果我們看完《出師表》的內容,就不難發現,這篇文章不像是大臣出征前,給皇帝上的奏表。我們分析一下《出師表》的內容。一開始的時候,諸葛亮就先講到了現在蜀國的境遇,屬於大業未成,國力疲敝這麼一個糟心的情況。然後緊接著,諸葛亮就開始告訴劉禪怎麼當皇帝,怎麼處理政務。應當多聽大臣的建議,多用賢臣,遠離小人。這樣才能興復大業。然後,又搬出劉備,說一些當年跟劉備的往事,舉例說明,論證自己的觀點。



再接著,就是告訴劉禪,自己一把年紀還要出去拚命是為了什麼。不是為了金銀財寶,官位名聲,而是為了報答當年劉備的知遇之恩,是為了興復漢室。最後再請求劉禪,同意自己前去北伐。整篇《出師表》看下來,確實非常棒。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有人說,「讀《出師表》不淚者,不忠」。(讀《出師表》沒有流眼淚的,不是忠誠的人。)


整篇下來,其實更像是一個老成謀國的大臣,教育一個普通人,應該如何當皇帝。雖然劉禪需要稱呼諸葛亮為「相父」。但以這樣的口吻,多少有些不合適。更何況,諸葛亮在蜀國內部是以法家為基礎,配合儒家忠君報國的理念治理的。


作為丞相,他不可能帶頭破壞這樣的規矩。所以,在《出師表》中就有一句話,奠定了他跟劉禪之間真正的關係。「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知遇之恩和盡忠於陛下的本分)



這句話的重要性,不僅讓劉禪可以同意,甚至沒有理由拒絕諸葛亮的請求。更重要的是,它告訴了其他人,作為臣子應當作的事情。這一點,跟當時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三國時代,同樣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過去君臣父子之間的關係,而那些仁義禮信的信條,也早被丟之腦後。現在最重要的,就是互相交換的利益。


與此同時,諸葛亮卻在蜀國重新營造出另一種風氣。一種完全不同於這個時代的風氣。並且,諸葛亮願意親身做出表率。也正是諸葛亮自己做出的這種表率,才讓蜀國在諸葛亮以後,又能延綿幾十載。靠的就是像蔣琬、費禕、姜維一代代人的堅持。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微信公眾號: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腦洞外星人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20世紀時被日本佔領後的琉球群島
中國最厲害的將軍,為中國收回大片失地,自己卻十分清貧

TAG:腦洞外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