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恩榮詩《鏡子》

王恩榮詩《鏡子》

請點右上方非飛馬家族關注

?民間立場|原創品質| 底層視角| 獨立精神

非飛馬讀詩:第69期

非飛馬點評 || 鏡像里的審美與哲思

讀到王恩榮老師的《鏡子》一詩,突然有眼前一亮的感覺。這首僅有八行的短詩,文字簡練、句式簡單、表達簡約,如果僅僅從字面上看,這首詩或許還有幾分單調。但這首文字簡短的詩歌並不簡單,它的字面意義清淺透明,但透露出來的意味、意蘊卻是醇正而豐沛的,蘊藏著較為深厚的哲理。

應該說,鏡子這個意象,本身內涵極為豐富。在西方繪畫中,鏡子像中世紀藝術作品中的任何一件物品,並不只是具有單獨的意義,而是被賦予宏大的象徵性內涵。在中國,鏡子有著自省的比喻義與象徵義。最為著名的是唐太宗以魏徵為自己的鏡子。王恩榮以《鏡子》作為詩歌的題目,本身也是表達一種對自省意識的審美觀照。在詩中,詩人以「魚」「鷹」「花」「月亮」等意象分別在不同的環境里看見了自己,最後引入沉默不語的「我」在妻子的喋喋不休以及無奈眼神中看見了自己收束全篇,虛實相生、由遠及近、由此及彼、由表及裡,有如抽絲剝繭、層層深入,讀起來饒有趣味,又充滿哲思。

值得一提的是,王恩榮在詩中,以「魚」等外物起筆,結尾將自身切入詩境,前幾節類似於「比興」手法,給詩歌帶入一種悠遠、深邃的氛圍,增加了詩的厚度、也拉長了詩歌的美學「長度」。或許,在《鏡子》一詩創作之初,詩人其實更在乎如何在鏡像里自我審視,在自我審視里巧妙地表達對妻子的深情。而實質上,他無意間製造了一場審美與哲思的美好旅途,對讀者來說,審美的享受其實甚於情感的衝擊,無論是「魚」、「鷹」「花」還是「我」對自身存在的審視與找尋,都給讀者極大的審美的樂趣與思想的啟迪。

這種感覺,或許恰如汪國真詩句「原本只需要一片綠葉,而你卻給了我整個森林」所表達的那種情形吧?

2018.5.30

王恩榮 || 鏡子

魚在水中看到了自己

鷹在長空看見了自己

花在春風裡看見了自己

月亮在十五看到了自己

天涯在咫尺看見了自己

遊子在故鄉看見了自己

沉默不語在喋喋不休中看見了自己

我在妻子那無奈的眼裡看見了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飛馬家族 的精彩文章:

TAG:非飛馬家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