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特立獨行的新娘

那些特立獨行的新娘

關於哈里王子和梅根的婚禮,呼聲最高的話題全都繞開了王子,比如王妃的婚紗。

「猜婚紗」環節

梅根·馬克爾(Meghan Markle),如今應被稱為薩塞克斯公爵夫人,居然選擇了一家法國高級定製時裝屋為這場萬眾矚目的英國皇室婚禮設計婚紗。當她穿著那件絕對簡潔的紀梵希白色禮服長裙走出克里維登酒店時,長達半年的「猜婚紗」環節終於塵埃落定了。

哈里王子與梅根的婚禮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從去年11月官方公布婚訊後,婚禮的各項準備細節便成為大眾焦點,其中包括准王妃的婚禮裙。在短短6個月的時間裡,梅根一躍成為時尚界最具影響力的風向標之一。根據全球時尚搜索平台Lyst的說法,她的「帶貨」能力甚至高於卡戴珊一家以及「宇博」吉吉·哈迪德姐妹。凡是加上梅根標籤的服裝或者配飾都會成為熱門的搶購商品,媒體稱其為「梅根效應」(Meghan Effect)。

這風頭就像劍橋公爵夫人所引發的「凱特效應」一樣,僅是當年的世紀婚禮就觸發了35萬遊客的英國旅行熱潮。品牌價值諮詢公司Brand Finance 2015年統計凱特王妃為英國經濟帶來了超過1.5億英鎊的貢獻。而現在,據《福布斯》的最新推測,這位薩塞克斯公爵夫人對英國經濟的影響價值預計達5億英鎊左右,在未來有望超過凱特。不難想像,誰替梅根設計婚紗,誰就會成為被「被命運選中」的幸運兒。不過在婚禮之前,皇室緊鎖了關於婚紗的訊息,才導致了只要一有風吹草動,揣測便洶湧而起的態勢。

威廉王子與凱特的大婚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很多媒體更是把這次「猜婚紗」環節,作為其專業洞察力的驗證。他們首先是從梅根的個人風格入手,試圖尋找線索。英國《ELLE》雜誌時尚專題總監認為梅根的穿衣風格大部分時間輕鬆、低調,不過她也能瞬間變成另一副光芒萬丈的模樣。畢竟,她來自紅毯的世界,深知如何用一件禮服來表達自己。就拿今年2月出席奮進基金獎(Endeavour Fund Awards)來說,梅根那身亞歷山大·麥昆黑色褲子套裝,對皇室身份來說,有種耳目一新的現代感。

英國品牌Ralph & Russo在媒體的婚紗「押注」中最被看好。一是因為哈利王子與梅根拍攝訂婚照時,她那件飾有施華洛世奇的黑色長裙就是這個牌子;二是作為首個受邀參加巴黎高級定製時裝周的英國品牌,Ralph & Russo注重立體輪廓,時有手工刺繡和釘珠的繁複細節,與皇室格調也頗為契合。此外,設計師艾爾丹姆·莫拉里奧格(Erdem Moral?o?lu)的同名品牌也位列前茅。擅長以浪漫的印花圖案和大膽廓形打造女性剪影的Erdem一直深受年輕皇室成員的喜愛,其擁躉不僅有凱特王妃,尤金妮公主在與未婚夫的官方婚紗照中就穿著它。也有人認為Stella McCartney或Burberry可能會當選。至於最終「中標」的紀梵希,基本沒人提及,估計所有人都想當然地把範圍鎖定在「英國品牌」身上了。

梅根踏出女王的復古勞斯萊斯時,人們終於看到了這條千挑萬選的禮服全貌。婚紗的設計乾淨純粹,捨棄了王室婚禮上標配的蕾絲而採用了雙面糖霜絲綢(double-bonded silk cady),散發著一種柔順的霧光質感。長達5米的手工刺繡頭紗綉著53種代表英聯邦國家的花卉,每一朵都不相同,代表了梅根和哈里王子將在英聯邦世界裡擔任的青年大使角色。其中還有代表著肯辛頓宮的英國蠟梅,和梅根家鄉加利福尼亞的花菱草。固定頭紗的是瑪麗王后的鑽石白金束髮頭冠,它是從女王那借來的,以1893年瑪麗王后在婚禮上佩戴的鑽石胸針為主體改制而成。

查爾斯和黛安娜的世紀婚禮

為什麼選擇紀梵希?英國皇室的官方聲明表示,梅根喜歡這種不被時間抹滅的優雅。雖然婚紗出自紀梵希,但其幕後設計師是克萊爾·韋特·凱勒(Clare Waight Keller),一位英國女性,更是紀梵希品牌創立以來首位女性創意總監。這對於相當有女權意識的梅根來說可能是個多層含義的決定。

凱勒在接受採訪時透露,她希望這件婚紗可以代表梅根,凸顯現代風格。梅根的確帶來了改變。首先在英國皇室婚紗上看不見蕾絲幾乎聞所未聞。其次是婚紗的顏色,這是梅根的第二次婚姻,一般認為不適合穿白色。當年康沃爾公爵夫人卡米拉在與查爾斯王子結婚時就選了一件薄荷色調連衣裙外套。然而梅根的婚紗卻是白到不能再白的象牙白。在另一些人看來,船領幾乎開到肩膀的設計是在打擦邊球(皇室婚禮禮服不能露肩)。

無論以上種種是媒體的過分解讀也好,是梅根試圖通過婚紗的真實表述也罷,「吃瓜群眾」關心的永遠是效果。紀梵希極簡婚紗被大眾認為有點「差強人意」,吐槽最多的是其不明顯的收腰設計,即便腰線提得很高,還是讓梅根的腰身顯得有些壯碩了。

賦予婚紗性格

事實上,英國皇室為什麼喜歡蕾絲、主流婚紗顏色為什麼是白色等問題,都可以在1840年維多利亞女王的婚禮中找到答案。她創立了一套婚禮的標準,比如需由雕版緞紋紙製成並緞帶打結包裝的請柬、富含深意的手捧花和盛極一時的「婚禮早茶」等,此外,還決心藉助婚禮昭示一種規範整個不列顛的美德風尚——「莊重、簡樸與虔誠」。為此,她挑選了一件純白色緞面禮服長裙,拖尾長達18英尺,裙擺搖曳,同時摒棄了象徵王權的皇冠,轉而佩戴了一個香氣濃郁的香橙花花冠,象徵美德與多產,與頭紗交相呼應。就連珠寶的選擇也極其克制,只搭配了一條土耳其鑽石項鏈和耳環,以及阿爾伯特平日里佩戴的藍寶石胸針。

維多利亞女王與阿爾伯特親王在他們的結婚典禮上 (圖片來自wikimedia commons)

那件載入史冊的白色禮服完全由斯皮塔菲爾茲的工匠製造,禮服邊緣處綉著「霍尼頓蕾絲」,藉以表示王室對於英國本土手工業的支持與尊重。這種蕾絲荷葉材質生產於距離霍尼頓10英里的一座海濱小鎮,由當時任皇家設計學院院長的威廉·戴斯設計。光是這一個部分就花費了1000英鎊,維多利亞特派的女官監督了200多名工人花費了8個月的時間才製成。後來女王出於經濟因素的考慮,反覆使用了婚紗上的蕾絲。

在此之前,歐洲貴族女子通常會選紅色或者靛藍來製作禮服。雖然維多利亞女王不是第一個在婚禮上穿白色的皇室,她卻是被廣泛認可將白色婚紗變成婚禮傳統的人。因為白色是純潔的象徵?這個答案並不完全。白色還代表了財富,至少200多年前是這樣,缺少漂白物增加了白色婚紗保存和清洗的難度。現代人對於婚紗的選擇太多了,但美國最大的婚紗連鎖店David"s Bridal的數據表明,其他顏色的婚紗只佔了總銷量的4%到5%。

雖然女士盛裝的款式幾乎在200年間停滯不前,婚紗的設計還是多少做出了改變。比如,工業時代物質的極大豐裕讓19世紀70年代的婚紗裙尾長度發展到了驚人的量級,有時需要8~12名伴娘才能將其順利托起。爵士時代興起的Flapper風讓婚紗也變成剛剛蓋住膝蓋的長度。「一戰」後,經濟低迷時期的婚紗多為人造絲材質,裙子的長度又回歸到腳踝的傳統。20世紀40年代以後,也許是為了釋放「二戰」時期的壓抑,婚紗可以是能騎單車的短裙,也可外搭夾克來保暖。

相比之下,滋養了薇薇安·韋斯特伍德的朋克美學以及搖滾歌手大衛·鮑伊的雙性與華麗風格的70年代,顯得尤為喧囂、多彩和迷亂。它也是迪斯科的黃金時代。紐約最負盛名的studio 54棲息著耀眼的搖滾巨星、藝術家……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派對搭檔,模特比安卡·賈格爾(Bianca Jagger)。1971年,比安卡與「滾石」樂隊主唱米克·賈格爾舉辦婚禮時,把面紗隨意地繞在白色遮陽帽帽檐下,並用伊夫·聖洛朗設計的「吸煙裝」來充當禮服。也許因為婚紗應是裙裝,搭配白色亞麻西服上衣的從長褲變成了半裙。透過大敞的領口,攝影師能毫不費力地捕捉到新娘裸露的胸部。而新郎賈格爾則穿了一套出自薩維爾街知名高級定製工作室Nutter的淺綠色三件套西裝,這更加襯托出比安卡的強勢和反叛。

《亂世佳人》劇照

正是這些特立獨行的新娘增添了婚紗史的生氣。1999年,《OK!》雜誌斥資100萬英鎊,獲得了辣妹維多利亞與曼聯足球明星大衛·貝克漢姆婚禮的獨家報道權。維多利亞選擇了薇拉·王的一款香檳色緞子長裙,上身是緞帶束身內衣式禮服,以模仿1939年版《亂世佳人》中的費雯麗。2005年最為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蒂塔·萬提斯(Dita Von Teese)與美國哥特死亡金屬搖滾明星瑪麗蓮·曼森在愛爾蘭格廷古堡舉辦的婚禮。蒂塔選擇了一件紫羅蘭色絲絨露肩禮服,新郎依舊帶著平時舞台上驚悚的白色妝容與巨大的哥特黑眼圈,身穿一套黑色天鵝絨禮服,搭配奢華的白色18世紀風格領結。美國版《Vogue》在標題為「穿紫色的新娘」一文中酸酸地說,「這對新人彷彿是來自19世紀浪漫主義吸血鬼傳說中的人物」。要知道,有史以來對名人婚禮的點評都是媒體最「剛直不阿」的時候。《每日電訊報》曾讚歎了克萊曼婷·霍西爾為她和丘吉爾婚禮選擇的一款飾以義大利蕾絲花邊的寬鬆緞子長袍,可她那位尚未發福的新郎卻遭到了嗤笑,「丘吉爾先生的雙排扣大衣是本城上流人士婚禮著裝史上空前的失敗,這讓他看起來像個馬車夫……」

Grace Chen高定婚紗 (品牌供圖)

高定設計師Grace Chen發現大部分時候,「當一個女生穿上一件婚紗,她就『沒了』,你看見的就是一個新娘,根本不會意識到她是誰」。所以,相比於黛安娜王妃那件長達25英尺的傳統塔夫綢長袖婚紗在說這是「一位童話中走出的公主」,梅根的省去了華而不實虛飾的極簡婚紗更像在說,這是梅根·馬克爾。

大家都在看這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男人總是喜歡年輕的女性及其他
可養成的偶像:製造「蔡徐坤」

TAG:三聯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