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是大宋的一位清官,白天在人間審案,晚上卻在陰間斷案

此人是大宋的一位清官,白天在人間審案,晚上卻在陰間斷案

在如今的書本和影視劇里,包拯題材仍是大熱IP,長盛不衰。包拯,作為歷史上最著名的忠臣的代表,不僅在世時受到人們尊敬,死後的千百年間的仍是剛正不阿和清廉執政的化身。

包拯性情嚴峻,憎惡貪腐,為人剛正,與人交往不假意附和、不巧言令色。私人朋友和親戚基本都斷絕來往,雖說有些極端,但這也正是不攀附的體現,與那些貪官污吏抱團行骯髒之事有本質的區別。包拯雖然身居高位,但衣食住行都極其簡樸,與百姓無異。時人稱有「凜然不可奪之節」。(注1)

包拯一生致力於整治清明吏治、為廣大百姓請命,深受君王重視和百姓愛戴。鐵面無私,不畏權威,人稱「包青天」。正因為如此,包拯在深受百姓擁護的同時,成為了一些權貴的肉中刺。僅在任職監察御史時包拯就向皇帝遞送了187份奏摺,內容不外乎彈劾和告發貪官污吏和不正之風的。

據民間流傳當時京城有一句話,行賄不通的人除了閻羅王就是包老頭。包老頭就是指包拯。當時朝中官員和富家子弟暗中勾結私自建築樓亭園林,侵佔了惠民河道致使河道堵塞,包拯就下令將其全部毀掉。還有歷史上著名的智斗龐太師等傳聞,雖然龐太師並不存在,但其原型張堯佐,也是被包拯彈劾的不輕。

公元1062年包拯因病在開封去世,享年64歲。據包拯的墓志銘記載,包拯從突然發病再到死亡只有13天時間,並且在期間服用了朝廷派來的使者賜的良藥。(注2)如此短暫的、突發性死亡,不禁引發人們的猜測,包拯是正常病死還是被毒藥毒死?

包拯去世後,宋仁宗輟朝一天並弔唁。後來在包拯家人的安排下,要將包拯的靈柩運回故里安徽合肥。至今在合肥等地還有著一個傳說,傳言在包拯出殯的那一天,從合肥的7個城門中同時抬出了足足21口棺材。毋庸置疑只有一口棺材是真的。那麼為何要這麼大費周章呢?

實際上,如此之舉也是迫於無奈。由於包拯升遷得罪了太多權貴,為了使包公安息,他的後人就採取了障眼之法,下葬後還散布了墓地虛假、棺材詛咒的謠言,造成驚悚的效果,令人膽顫。

而關於是否被毒死的傳聞,據最新的研究表明是謠傳。眾所周知,毒藥在古代主要有砒霜(砷)、硃砂(汞)等構成,這是依據當時的技術和史料記載。而據中國科學院對包拯遺骨的最新研究表明,初步可以排除生病時服用毒藥的說法,因為遺骨里砷和鉛的含量都比較低,表明包拯極大可能只是屬於正常死亡。

在中國民間的傳說中,包拯成為公正的化身。有的認為他死後成為閻羅王,繼續審理陰間的案件。有的則認為他「日斷人間,夜判陰間」,就是說白天在人間審案,晚上則成為閻羅王,在陰間斷案。人死後,靈魂到陰間接受包拯的審判,如果確實是受人陷害,包拯會把他放回陽間活命;如果的確有罪,則被送入地獄受罰。

1956年,包拯墓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在文革期間,包公墓未能倖免難,1973年,考古人員開始挖掘包拯墓,在其墓中一共發掘出6具骸骨,其中就有包拯、董氏和其他後人。

注1:出自《宋元卷》

注2:出自《孝肅包公墓志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慈禧太后晚年有一個新愛好,宮女太監聽了臉紅,卻反映新時代面貌
黃皓是蜀漢最大的奸臣,為什麼諸葛亮臨死之前不除掉他以絕後患?

TAG:一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