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所不知道的作文基本功

你所不知道的作文基本功

社會各界習慣戴著放大鏡來看待「中小學生作文能力愈來愈低落」這一現象。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有人提出很具體、很震撼、同時很有說服力的研究數據,來說明這塊基礎寫作的教育園地,其所凸顯的脆弱體質與可怕現狀。誠然,中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並不樂觀,但是,卻很少有人認真去發現或者協助學生髮現:「其實每個人都有寫出感人文章的能力。」

比較悲哀的是,很久很久以來,我們的小朋友,多數從小就失去學習作文的自信心,對自己的寫作能力感到羞愧、感到乏善可陳、甚至於感到一無是處。作文,恐怕讓大部分人在成長歲月里受到了深深的傷害。

我們用心想一想:是不是整個作文學習的過程,其實幾乎沒有人完整地教我們一套寫作的基本功夫?

兩個黃鸝線上微課堂第11課由兩個黃鸝明星作文教師,曾擁有十年教學經驗,指導過千名學生寫作的張佳慧老師給您講一講什麼是「作文基本功」,只要具備了作文基本功就可以讓孩子寫出一篇流暢、完整、邏輯清晰的文章。

兩個黃鸝線上微課堂第11課

線上微課堂精華摘要

很多家長私下向我抱怨孩子寫的作文自己都讀不下來,更別提真情實感。在日常的作文教研中,我也發現部分孩子語句沒有邏輯、表意不清楚、句子與句子之間毫無關聯。更有甚者,讀來真是「滿紙荒唐言,不知所云」。

很多家長希望自己孩子也能寫出「別人家」孩子的作文,當然我們說寫作是一個 個人化 程度很高的事情,但借鑒一下一些好的經驗和方法其實也很有必要。那麼,「別人家」孩子的作文到底有什麼好呢?其實好文章還是能找到一些共性之處的。張中行是我國著名作家,與季羨林、金克木、鄧廣銘合稱"燕園四老"。季羨林先生稱讚他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他曾說到,好作文有四條標準:一是看是否明確通達;二是看是否真實;三是看是否懇摯;四是看是否高尚。

今天我們談到的是寫作的基本功,其實對於初學寫作的小學生來說,我們首先要達到的基本功其實就是第一點要求——明確通達。

今天是向大家介紹如何幫助孩子寫作時達到「明確通達」的目標。

明確通達到底是什麼意思

信息完整

當我們與人溝通的時候所要傳達的信息一定是完整、清楚的,寫作當然也一樣,一篇合格文章的基本要求要確保信息的完整。

知道什麼是完整句,怎樣的句子才算完整,這只是一個知識性的問題;落實在行動上,即平日在說每一句話,在寫每一句話時,都要認真思考,反覆斟酌,提高「完整」意識,不寫殘缺不全的句子,這才是最重要的。

語意連貫

連貫,即句子之間連接貫通。顯然,把句子寫連貫、有邏輯,這是指寫幾句話(又叫「句群」)來說的。

目的明確

主題為一篇文章的內容主題和核心,這要求句與句、段與段之間都得互相關聯,互相合作傳達鮮明的中心思想,表達一定的意義。

如何練習做到明確通達

如果說受人青睞的文章是一棟高大的建築,那麼句子就是整座大廈的基石「會寫」文章,需要若干條件,其中最基礎的條件就是練好基本功。在基本功的各項練習中,打好寫作基礎,練好寫句段的基本功。為此,我們需要做到兩點:

把句子寫完整,理解句子的基本結構

一個完整的句子,要符合兩個要求:一是表達的意思要完整;二是結構完整。結構完整的句子一般有兩個部分。前一部分主要講「誰」或「什麼」,後一部分主要講「幹什麼」、「是什麼」或「怎麼樣」。要告訴別人一件事,或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一定要把句子的兩個部分都寫出來,意思才能表達清楚。

會用連詞,明白不同連詞表達的句子連接關係

要清楚關聯詞可以分為八大類型,分別為並列、承接、遞進、選擇、轉折、因果、假設和條件。

這些只是知識性問題,在實踐當中無論是落筆時還是談話時一定想一想,前半句與後半句到底是什麼關係,我要表達的這句話符合邏輯嗎?

會用過渡,明白段落之間的關係,段落處理有主有次

我們在寫作的時候可以用小標題、句子、關聯詞或者表示過渡的詞達到承上啟下的效果。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做哪些訓練?

經常對孩子說「我說清楚了嗎?」而不是「你明白了嗎?」

想要讓孩子句子「寫『明確、通達,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可以先將句子「說」完整、流暢。比如將一句話說完整,將』吃飯「換成」孩子來客廳吃飯了「、」來了」換成「我馬上就來吃飯」。

接句子遊戲

影響句子明確通達的另一個常見問題就是句子和句子之間沒有關聯性,層次不清晰。在生活當中呢,我們可以進行「接句子「遊戲,讓孩子有意識的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接句子談話,媽媽可以根據生活中的實物進行提問。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好的文章就是無數句明確通達的句子組合而成的,寫好每一句,練就好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兩個黃鸝教育 的精彩文章:

2018清華自主招生看重文學創作人才,要求能背誦「四書五經」
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焦慮也轉嫁給孩子了吧?

TAG:兩個黃鸝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