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燕園少兒:與美育「美遇」,讓每個少年成為最好的自己—燕園人合致六一兒童節

燕園少兒:與美育「美遇」,讓每個少年成為最好的自己—燕園人合致六一兒童節

  「6.1」,是這個星球上所有兒童的節日。少年純正的眼神、燦爛的微笑、超萌的語言,是這個紛繁世界的一抹亮色。

  可是,不同的歷史時段賦予一個人帶有深刻烙印的童年,一代人也有一代人刻骨銘心的純正年代。「6.1」這個詞里有歷史拋灑的純正熱血,有天真爛漫的追逐嬉戲。

  今天,我們想用一個個不同歷史時期的故事,去探尋才智少年的成長軌跡,去發掘美育教育蘊藏的嶄新天地。

  1942年6月,捷克利迪策村。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村中所有173名15歲以上的男子,全村104名兒童大多數在毒氣室被害。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召開執委會,決定每年6月1日為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節日。

  歷史的場景轉換到去年,一段視頻講述課堂上一名少年聲情並茂朗讀課文《劉胡蘭》,讀到動情處竟情不自禁哽咽落淚了,可能是表情略顯誇張,令身邊童心未泯的同學們大笑。網上一封「老師的回信」贏得了無數點贊:劉胡蘭和王二小等少年英雄誕生於特定年代,沒有無憂的童年,只有山河破碎、血雨腥風,只能依靠抵擋的勇氣去義無反顧地迎擊。並直言:讓孩子遠離自己民族的英雄,這是可恥的!

  當英雄遠去,一個時代的精神氣質就會暗淡;當是非觀扭曲,一個人的價值判斷就會模糊。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強調,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發想像力和創新意識、擁有開闊的眼光和寬廣的胸懷,培養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孕育不一樣的童年。但是人類對美的追求、對正義的呼喚、對公平的堅守是一樣的、永恆的。

  今天,儘管美育工作實施已經三年了,但這個領域仍是教育事業中的薄弱環節,在一些地方和學校對美育育人功能認識不到位,重應試輕素養、重比賽輕普及,應付、擠占、停上美育課的現象仍然存在。

  今天是祖國的好少年,明天是祖國的建設者。少年,如何認識和扣好你人生的第一粒紐扣?

  一、塑造「童年的情形」—— 培養祖國明天的合格建設者

  魯迅先生在《南腔北調集》里說,人童年時的情形,便是他將來的命運。中國人老百姓也有句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未來總是由今天的少年兒童開創的,實現中國夢,靠我們這一代,更靠下一代。「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人生的道路就會越走越寬,中國的未來就大有希望。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幾千年前,孔子就提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強調審美教育對於人格培養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聲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喬布斯也曾直言,蘋果與其他計算機公司最大的區別,在於追求科技的同時,始終保持對於藝術和美的追求。

  美好的事物人人嚮往,若缺少發現的眼睛,它便被塵世的風沙遮蔽。在上海市某兒童畫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個洞,評審們好奇地問,這是不是一幅破損的作品。小朋友說,這是進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尋味。如何擦亮發現美的眼睛,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去回答的課題。

  沒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讓少年釋放自己的天性、探索心中的好奇、繪出眼中的色彩,還原童年的意義。

  燕園人合、北大博雅、元培商學院認真落實國家教育改革方針和美育教育的意見,在人社部、教育部、工信部的指導幫助下,發揮北大雄厚的教育資源優勢,聯合打造了「燕園少兒」綜合素質能力培養與提升的教育品牌,以全國少兒美育專業能力培養項目為基點,在全國10餘個省市建立培訓和測評中心,培訓總量正以每年10萬人快速遞增,開啟了少兒素質教育的強勁「引擎」,成為才智少年的成長搖籃。

  為美而獻身,比為麵包而活著更加幸福。成長需要全面練好「童子功」。走進「燕園少兒」,「雪花和花瓣,早春和微風,細沙和風暴……」給你不同的獨特體驗,讓每一個童年在快樂中出發,讓每一個少年在美好中成長,讓每個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二、面對「成長的煩惱」——小小少年的世界您真的懂嗎

  目前一些不正規的課外培訓機構正在「蠶食」孩子童年的幸福。一些培訓班還是題海戰術,培養的是慣性思維,雖然會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但僅僅培養了解決已有問題的能力,卻不能讓孩子去發現問題,感知美的趣味,培養創新思維。

  這裡和大家一起分享幾個故事。通過故事裡的「事」,我們會產生一些共鳴,引發一些對名利、成長和文明的思考。

  有一首原創歌曲《我只是個孩子》,曾一度引發關註:「隔壁鄰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我爸戰友的兒子一口流利的英語,聽到這些消息,我只能默默不語……我知道少壯要努力,可為什麼要和別人比……」

  這是競爭壓力帶來的學習壓力,家長們不願等,用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將孩子的業餘時間填滿。成人世界的期待與生存法則,成了推動孩子疾行的動力。面對深陷學習的壓力,知乎上有一個神問答。問: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道理嗎?答:一輩子都要和別人去比,是人生悲劇的源頭。

  法國前總統希拉克是個大個子,也愛一人漫步巴黎街頭。一天他發現一個小孩緊隨其後,便回身問:「是要簽名嗎?」孩子說:「不,不需要簽名。天熱,我走在你的影子里涼快些。」童言無忌,他十分慚愧。事實上,人民不看重他的虛名,而是要他給人民帶來實惠。

  有人說,童年是一張白紙,不應有功利與高低。可實際上,事事攀比、時時較量,在一些中小學乃至幼兒園,孩子們居然也「曬」起誰家的車更好,誰的家長更有本事,這使得孩子之間的交往產生了功利色彩,給那些家境稍遜的孩子以無形的壓力,孩子們把「快樂」簡化成測評表上的數字,漸漸遠離了教育的本意。

  然而,四川綿陽的一所鄉鎮小學的故事,讓我們看到讓孩子「去野」的快樂童年,詮釋了運動之美的意義生活。「放學後別回家玩手機了,跟老師踢球去!」去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一群由留守兒童組成的「鄉下娃」球隊,榮獲一項全國青少年五人足球邀請賽亞軍。足球帶給孩子的健康和快樂,超越了城鄉之別,成為成長天空中的一抹亮色。

  今天的孩子,從出生起就浸泡在互聯網環境里,網路拓展了孩子們的世界,縮小了成長的差異。回應孩子們的需求,把快樂帶給他們,成年人也會獲得一次重新審示自己的機會。

  對孩子來說,從教育部門到家庭和社會等,成長是一起完成的事業。燕園少兒根據教育部《中小學生美育專業測評辦法》,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在全國開展美育專業技能測評認證,緊貼素質培養要求,契合少年成長階段的「天性」,著力引燃一生的學習熱情,開掘少年發現美的眼睛,播種下善的種子,校正價值的座標,而不是讓他們為了現實的利益壓抑愛好,扼殺追求美的衝動。

  我們無法探求少年的全部心事,但實踐證明,當每一個少年都擁有發掘美好的眼睛與心靈,擁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僅是個人之福,也是國家之幸。

  三、灌注「美育的涵養」——以美育化人育德的成長搖籃

  還是想與您分享一些真實的事件,因為我們相信真實的力量。

  1998年,著名花樣滑冰選手關穎珊和美國一名新秀——15歲的高一學生李賓斯基爭奪奧運會女子單人滑冠軍。決賽中,經驗豐富的關穎珊因為緊張而失誤,最後屈居亞軍,李賓斯基毫無壓力、正常發揮,獲得了冠軍。賽後,兩人都接受了採訪。李賓斯基說,我當時就想著轉呀轉呀,結果完全發揮了水平。關穎珊說,我想到了父母、奶奶……為了報答他們,我要好好發揮。

  兩相對照,我們得出一個結論,所有的競爭都有自己的目的,而忽視對競爭中美學意味的理解與享受,純目的性的競爭往往成為一種負累。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內心裡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彆強烈。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實和現象,缺乏認識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

  燕園少兒注重為兒童的精神世界「提供養料」,先後在珠海、杭州、紹興、青島、湘潭、深圳等15個省市,開展了少兒模特、少兒藝術、少兒演講、青少年研學等素質培訓項目,深受家長青睞,已成教育行業的新寵。目前,培訓內容與項目因需求不斷適應時代變化而持續創新。他們還將在全國334個城市、2862個區縣,開啟素質教育的強勁引擎。

  他們注重配強師資力量,聯繫中央和各地藝術類院校,在相關的每個省成立5至6人的專家團隊,聘請在相關領域能夠拍板定案的大咖專家,負責業務指導幫帶,承擔考評任務。

  他們還投資了30餘萬元,開發了內容涵蓋廣泛的題庫,嚴格考評的程序和標準,以80%的優秀率進行認證考評,20%進行再培訓後補充認證,切實做到讓優秀者勝出,讓後進者有能力一樣勝出。

  ……

  少年說,你剪斷了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這個世界,愛就是為自己、為他人,為孩子打開另一扇窗,讓他們遇見美好,感受明月清風徐徐吹來,感知野百合悄悄綻發,感受星空大地、人情溫暖,給他們留一塊自由翱翔的彩色地帶,讓他們全面發展,擁有仰望星空的力量。

  是的,能夠仰望,是一種能力。

  四、打好「精神的底色」——讓祖國的花朵在陽光下綻放

  少年擁有幸福美好的今天,我們的祖國就會擁有光明燦爛的明天。

  在人生每一個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去美術館,讓孩子欣賞一幅幅名畫,凝神觀望、放飛想像;去博物館,駐足一件件承載文明的物件,引發孩子叩問歷史、思接千載;去音樂廳,因為一首首樂曲而舒展心靈、流連忘返;去星空大地「野」,看風吹麥浪、聽花開聲音……在浸染這些美的瞬間,孩子們清澈的雙眸觀賞到了意義的世界。

  在這裡,少年的心事不再是「曬」誰家的車更好,誰住的房子大,誰的家長更有本事,誰的成績排前面……童年的時空里,回蕩的是高水流水、陽關三疊,遇見的是富春山居、漢宮春曉,擁抱的是錦繡山河、千里沃野,這是每個兒童精神拔節成長的聲音,是人性綻發光芒的萬千氣象,也是一個兒童「活在自己的節奏里,每分每秒都是黃金時區」的生動詮釋。

  而美育的核心問題是德,德乃做人之本。一個民族的文明進步和國家的發展,需要今天的少年、明天的青年接力努力,砥礪前行。從小立志向、有夢想、愛學習、愛祖國,打好少年兒童的精神底色,是美育的根本指向,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

  葉聖陶曾說:「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工業品沒有生命,農作物則相反。受教育者是有生命的個體,有其自身成長的規律,在每個階段都會呈現不同的特點。

  有一則寓言《牽著蝸牛去散步》,令人深思。牽蝸牛去散步,想走得快點兒,可蝸牛用盡了全力,也只能前進一點點;備感絕望鬆手的一剎那,卻突然發現自己已置身於美麗的花園,不禁疑惑:究竟是誰在牽著誰散步?與孩子一道放慢腳步,與美育「美遇」,在美中體味雲淡風輕、打好精神底色,永葆最純真的視角、最飽滿的心靈,我們才能共同體味生命與成長的美好。

    垂大名於萬世者,必先行之於纖微之事。少年兒童可以從小做起,每天都想一想,對祖國熱愛嗎?對集體熱愛嗎?學習努力嗎?對同學關心嗎?對老師尊敬嗎?在家孝敬父母嗎?多想一想,多做一做,日積月累,好思想、好品德就潛在滋長。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要在青少年中形成崇德向善的氛圍,養小德成大德。

  未來是由今天的少年開創的。燕園少兒願與您一道,以豐富多彩、現實可感的美育方式,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少年兒童中落細落小落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

  中華少年,鮮衣怒馬,與美育「美遇」,定會側帽風流。(作者:清水河/燕園人合行政副總裁、元培商學院院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第八十集團軍某特戰旅探索新兵訓練新模式追蹤調查
澳遭野火和颶風夾攻 致數萬家庭斷電數百人疏散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