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菊,你憑什麼改變中國觀眾的審美?

王菊,你憑什麼改變中國觀眾的審美?

「Pick王菊,就是pick你自己」

文/李霽琛

我曾篤定地認為自己不會追《創造101》。

直到王菊這個名字突然在我的朋友圈裡高頻出現,打破了我這個「菊外人」生活的寂靜。

上一次在朋友圈看到這麼多「菊」字,還是比利王去世的那個夜晚。

好奇心溶解次元壁。

如今,我帶著王境澤招牌式的笑容,反覆地翻看著網路上所有關於王菊的信息。

不管是嘲諷還是讚譽。

對於大多數陶淵明(晉陶淵明獨愛菊)來說,喜歡上王菊的過程可以這樣來形容:

始於大眾調侃,陷於獨立個性,忠於內心渴望。

王菊的驟然躥紅,說小了就是一檔爆款節目製造的一個話題事件,說大了則可以稱之為一次由小眾引導的對大眾審美的革新。

誰在製造偶像?

每次打開電視看到各種各樣的選秀節目,我都會想到《迷失東京》里斯嘉麗·約翰遜一個人斜倚在窗邊的那個鏡頭。

繁華的都市和喧鬧的節目一樣,似乎都是種孤獨的催化劑。

當然,它們也都是我們自己發明的解藥。

《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火起來的時候,我身邊有朋友不解:

選秀都選了十幾年了,怎麼還有市場?

這個問題很好解答:

任何時候,偶像都被需要。

尤其是身處於這樣的時代:

哪怕發達的網路讓我們即使身處不同大洲也能完成信息交互,你卻無法真切地了解身邊人心中所想。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世界,私密性帶來安全感,卻也悖逆了人類作為群居動物的本性。

頻繁襲來的孤單感無處遁形,共識成為很多人迫切的需求。

也許只是一句話,我們就會找到久違的舒適感:

「你pick誰?孟美岐嗎?」

「山支大哥很棒,但我選吳宣儀。」

漂亮的小姐姐在那一瞬間普度眾生。

GIF

這對話是那樣熟悉。

在六十年代的紐約街頭,一定也有人進行著相似的對話,只不過將主角換成了滾石樂隊和披頭士。

而在三十年代的北京戲院,梅蘭芳和程硯秋也都有著屬於各自的信徒。

十幾年前,我還在上學,我的同桌會小心翼翼地問我喜歡春春還是筆筆。

十幾年後,我坐在辦公室桌前,同事笑呵呵地分析起了哪位小姐姐整過容。

一切都沒有變,一切又都發生了變化。

沒有變的是我們內心的孤獨。

永遠都不會變。

變了的是我們消解孤獨的方式。

曾經,偶像遙不可及。

我們那一代人,常常將偶像奉為神祇。或者說,不管是張國榮還是邁克爾傑克遜,都是生生地用令人信服的才華和堪稱傳奇的人生征服著一個個年輕人的心。

那是亞歷山大和凱撒式的征服,也許會暫時被遺忘,卻總是常常被想起。

後來,偶像成了夢想。

超女、快男、快女、好聲音、好男兒,這些看上去像是量產的時代寵兒,其實都源出於我們的身邊。

至今還常在酒席上遇到「李宇春的小學同學的朋友」和「張傑表弟的女朋友的閨蜜」。

言下之意可以如此推理:

其實,我們也行。

十幾年前成名的這代選秀偶像,比起老一輩的天王天后,和粉絲之間少了一種距離感。

也許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機會見到自己的偶像,但他們從心底里會認為是那個人的璀璨,照亮了他們心底的光。

就像是買一張彩票我們就能擁有得到500萬的可能性,粉一個偶像,也許就獲得了成功的方向。

如今,偶像這個詞變得不再準確。

大多數人不再膜拜傳奇,也不指望能復刻夢想。

小哥哥小姐姐,很多時候似乎變成了我們身邊所缺失的社交角色的補充。

GIF

男友粉女友粉、媽媽粉阿姨粉、姐姐粉妹妹粉……

人們開始習慣於在網路上完成情感的宣洩,現實中的某種匱乏,用最簡單的方式就得到了補充。

何況,欣賞美好的肉體和長相也是人類的剛需。

Pick王菊,就是pick你自己

我自然是喜歡孟美岐和吳宣儀的,但當她們第一次在《創造101》里露面的時候,我心底還是閃過了一絲失望。

她們太完美了。

完美到讓所有人都能夠預見結局。

哪怕吳宣儀在第一次Battle時就遭遇敗北,我們還是絲毫不會懷疑她在節目中最後的成績。

看到吳宣儀和孟美岐,電視機前的女孩可能並不會產生太多複雜的情緒。

單純的羨慕、嫉妒、佩服,都伴隨著同一種心態:

我永遠都不可能成為她。

Yamy 、紫寧、傅菁這樣的女孩也同樣讓人絕望,她們的出眾顯而易見,老天爺似乎早就暗中給所有人分好了A到Z。

王菊則不同。

她的不同不只體現在這頗有計劃經濟時代風格的名字上,更是全方位地打破了人們對《創造101》這類節目的定式思維。

當我們意識到王菊「真的不同」時,就很難不喜歡上她。

GIF

她第一次出現在節目里的時候,就讓太多人感到了驚訝。

白皙的皮膚、精緻的五官、纖瘦的身材,似乎是練習生們的出廠設置。

王菊的出廠設置截然不同。

或者說,打眼一看,我們就知道這個人沒有「廠」。

模特經紀人的身份、格格不入的外形、過硬的業務能力、不卑不亢的講話態度,等等等等,構成了王菊。

一開始,她是太多人的開心果。

看著網上各種各樣的表情包,我必須承認自己笑了。

哪怕像「地獄空蕩蕩、王菊在土創」這樣太過刻薄的話語,也還是讓我笑了。

反差感重重地作用在了我的笑點上,沒想到,黃子韜和羅志祥沒做到的事情,王菊做到了。

集體調侃帶來的新鮮感過去,我們才終於有機會再次觀察王菊。

突然就意識到她的難能可貴。

「還想回到過去美瘦美瘦的樣子嗎?」

「不想。」

真是氣吞萬里如虎,壯哉我菊。

她的態度,完美地貼合了如今主流媒體所倡導的「獨立女性精神」。

但這不是重點。

核心問題是,王菊讓太多人找到了共鳴。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質疑過:

誰規定了美?

憑什麼白就是美?

為什麼瘦就是美?

你可以拋出各種各樣的學術研究和科學依據,但那些是否都是在我們出生時就已經預設好的騙局呢?

我們的質疑不如王菊有力。

她如果和佟麗婭同時說:

「老娘天下最美。」

我還真不知道該pick誰。

畢竟,王菊坦然和自信的態度,讓我們在喝肥宅快樂水的時候平添了幾分豪氣。

不久之後,就會很少有人提起王菊。

當籃球迷大呼「火箭總冠軍」的時候,非球迷則可能在思考火箭現在有誰。

「紅出圈」永遠都是難上加難的事情。

《創造101》不是春晚,黃子韜無法比肩趙本山,王菊更不是節目組預設計劃里的小瀋陽。

她的爆火,本就不夠爆,也就更不會持續太久。

朋友圈終究只是朋友圈,你的朋友可能是我的朋友,但多半就不是他的朋友。

大眾審美其實無從撼動

吃糖覺得膩不代表就永遠不再吃糖,何況,全世界的媒體從你出生起就告訴你糖的甜美。

人們大都會在短暫的欽佩和喜愛後迅速遺忘王菊,然後又開始尋找生命中新的驚喜。

但我們都該記得,有一個叫王菊的女孩,曾快樂地滿懷勇氣傳遞給世人她的自信。

她打破的不只是選秀節目的千篇一律,更是孤獨難解的壁壘。

也許我們並不需要那麼多的共識,至少,不需要總是和大多數人達成共識。

在某種意義上,你我都是王菊,你我又都在不斷製造王菊。

而王菊只是王菊。

你也可以只是你自己。

- 還可以看 -

我是一個穿了馬甲的二維碼,快來掃我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咪咕閱讀 的精彩文章:

道德和慾望,你如何抉擇?

TAG:咪咕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