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袁泉300封家書讓董卿落淚:那些見過愛的女孩兒,有什麼不一樣?

袁泉300封家書讓董卿落淚:那些見過愛的女孩兒,有什麼不一樣?

5月12日,央視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第二季第二期節目,以「想念」為主題與大家見面。節目播出不到一天,僅騰訊視頻單網播放量已達600萬。

其中,袁泉選擇以《牡丹亭·驚夢》,紀念她「曾經在中國戲曲學院附中,十一歲到十八歲的這一段光陰」。

而這一切成就追根溯源,選擇走上演藝道路竟只是一個11歲少女一時衝動的決定。

11歲,中國戲曲學院附中去袁泉就讀的小學挑選有潛質的學生,袁泉順利考上了。

回憶起當年小小年紀就決定到北京學京劇時的心情,袁泉坦言:「可能當時只是對外面的世界有一種好奇。

回憶起當年小小年紀就決定到北京學京劇時的心情,袁泉坦言:「可能當時只是對外面的世界有一種好奇。

董卿說:你哭了嗎?

袁泉說,她當時沒哭,但是回到宿舍看到媽媽新買的兩雙尼龍絲襪放在床上,「那個時候開始覺得……真的要開始了,自己要面對所有的一切。」

說到這,袁泉和董卿都哭了。

那個年代,沒有QQ、手機和微信,近300封家書就是連接袁泉和家人思念的主要媒介。

袁泉回憶,進入戲校的前兩年,是她最痛苦的兩年,袁泉個頭挺高,這是同齡人都挺羨慕的優點,但到了學戲上,卻成了袁泉苦難不已的「致命傷」,「(我當時最怕的是)基本功,這樣的日子裡,父母的信是她最大的慰藉。「下星期又要扳腿了,我真害怕。基本功還是那樣,絲毫沒有進步。」

面對女兒的害怕無助,爸媽在信中說:「做父母的理解你,心疼你。我們絕不會在你竭盡全力仍暫時達不到目標的情況下,還要你去拚命。泉泉,切記住,在挫折面前不氣餒,要保持良好的情緒,振作起來吧。」

「很溫暖的,每天下了課之後吃晚飯之前都會到傳達室去看一看有沒有你的信,好象收到父母信的時候就像是過節一樣。」。

7年間,父母和她的通信有290多封。

很多袁泉和父母的通信,最大的感觸是爸媽字裡行間的情感和智慧。

女兒的信里,是事無巨細的生活。訓練的枯燥辛苦,實習的忐忑和收穫,偶爾偷懶的自責,有了成績後的滿足,還有一個人在外對家的思念。

父母除了想念和關懷,信中給她最多的是「幫助」

腳踏實地的鼓勵、力所能及的推動、行之有效的教育,讓這個年幼的女兒在無助時能夠堅持,畏難時找到方法,驕傲時認清自己。

七年里,將近300封家書,儘管不在女兒身邊,父母的愛和教育卻從未缺席。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就是孩子對待世界的方式,這一點,在袁泉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戲校畢業的袁泉考取了中央戲劇學院,她是「96明星班」的學生,和劉燁、章子怡、梅婷、秦海璐同班,「中戲七朵金花」之一。

後來就是我們看到樣子: 自信、獨立,大三就拿下金雞獎最佳女配角,後選擇話劇,30歲入選」中國戲劇百年名人堂」是最年輕的一個。

袁泉曾說,父母在她人生的每一個關鍵時刻都很有預見地做了選擇。父親的自律審慎、母親的感性活力,都深刻地影響了她!

原生家庭留下的烙印會復刻到再生家庭里

在有愛會愛的環境里長大真好啊,我們都有愛我們的爸爸媽媽,但是卻不一定擁有會愛的爸爸媽媽,這讓我想起現在很流行的一個詞兒,原生家庭 ,美國心理治療專家鮑恩認為,原生家庭對個人親密的關係影響非常大。

一個人,是他家庭具體微小的縮影。

當然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遠不止如此。

記得之前高曉松就在節目里提到過他的原生家庭對他的影響, 與父親極差的關係,直接導致他有二十多年的時間:愛較勁、討厭心理干預、抓住他人缺點不放 【因為我直到最近幾年,當我終於走出來了,我才知道我原來沒走出來。】

久而久之,孩子在生理、心理與社會方面的需求特點,以及家長對這些需求的反饋模式,就漸漸形成了所謂孩子的脾氣。

原生家庭中父母關係模式和親子關係模式,會持續影響孩子未來。

當我們自己變成父母重新組建新生家庭時,我們必須要讓自己走出原生家庭的影響,建立一個新秩序,雖然這非常難,但是我們不能讓原生家庭留下的烙印再復刻到再生家庭里。

你愛你的孩子嗎?那你會愛你的孩子嗎?

如果有人問:「你愛你的孩子嗎?」相信100%的爸媽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愛啊!」「那你會愛你的孩子嗎?」這個問題卻讓爸媽們陷入深思。愛和「會愛」僅一字之差,意義卻大不相同。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這樣一段經典的話:「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GIF

我們應該給予的愛不是溺愛、心靈施暴、物質刺激、不是過多的干涉、過度的保護、過分的關心、過多的指責……這些扭曲的愛,會使孩子無望、無奈、無能、無情、無措……有時候,似乎父母付出的越多,孩子感到越痛苦,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存在?因為這些父母沒有弄懂什麼才是真正的愛。

當然我們更為關注的是寶貝的0——6歲,因為這個階段是最重要的階段,因為如果這個階段寶貝是在輕鬆的、愛的環境里成長,長大後她們不會迷失自己。因為她自信,清醒,一生擁有勇氣和溫暖,這些內心的篤定,來自小時候被珍視過,愛過,才會從容不迫。

看過一個心理學家說,人在成年後尋找愛情 ,其實是" 重溫童年的溫暖,彌補童年的缺憾 「。

那些情路坎坷的姑娘,大多在原生家庭里,就沒有被愛過,她們沒有見過愛,拚命尋找愛,然後陷入" 越匱乏越尋找越無愛 "的悲劇輪迴里。

沒有見過愛,才會被一顆棒棒糖或幾句甜言蜜語就騙走,或者拚命地付出,用討好的姿態祈求對方在感情里的那一絲絲溫度。

如何會愛?

走出原生家庭的影響好好的經營你的再生家庭,會愛也並不難, 愛是尊重、放手、等待、鼓勵、陪伴和擁抱……

我們可以:

用愛的目光注視孩子 、用愛的微笑面對孩子 、用愛的心情傾聽孩子 、用愛的眼睛發現孩子 、用愛的渴望調動孩子 、用愛的細節感染孩子 、用愛的語言鼓勵孩子、用愛的管教約束孩子 、用愛的胸懷包容孩子 、把愛的機會還給孩子 。

請每一位父母珍惜和孩子的這段緣分,做好生活中的榜樣,讓孩子更好地感知愛,學會愛!

- END -

淄博頭號媽媽,在這裡成為頭號媽媽!

策劃丨是小s

撰文丨王雪倫

編輯丨依然還是小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淄博頭號媽媽 的精彩文章:

TAG:淄博頭號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