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諾貝爾獎獲得者:拜名師,真的很重要

諾貝爾獎獲得者:拜名師,真的很重要

很多人都說,成功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努力,特別是看了莫言和屠呦呦的成長之路後。

但是,少有人知道,成功更加需要一位貴人相助---名師。

如何站在諾貝爾獎壇上?

怎樣才有資格站在諾貝爾獎的選拔現場上?

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在斯德哥爾的諾貝爾頒獎典禮上說了下面一段話:

怎樣才能獲得諾貝爾獎呢?我可以把這個方法告訴大家,其中有一個條件就是要有偉大的老師。」

諾貝爾獎獲得者可以推薦提名諾貝爾獎候選人的永久資格,

因此,他們可以把自己弟子送上「諾貝爾獎」選拔現場。

在諾貝爾獎的歷史上,曾多次出現師徒相承延續四五代的「人才鏈」。

1909年,德國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之後他悉心培養了本國的物理化學家:瓦爾特·能斯脫;

1920年,能斯脫獲得諾貝爾獎。

獲獎後的他培訓了美國的物理學家羅伯特·密立根;

1923年,密立根獲得諾貝爾獎。

獲獎後的他進入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之後又接受卡爾·安德森為他的學生;

1936年,安德森獲得諾貝爾獎。

隨後大力提攜和熱心指導了唐納德·格拉賽 ;

1960年,唐納德·格拉賽獲得諾貝爾獎。

就這樣,師徒五代相繼獲得諾貝爾獎的故事在歷史上延續了半個多世紀。

名醫的師父都是名醫

名師是面奪目的旗幟,吸引著弟子們去追趕、超越,所以,就有了名師出高徒。

在中醫界,劉渡舟老先生是我國傑出的中醫教育家,

是國家教委首批核准的中醫教授,

也是我國首批中醫碩士研究生導師和博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津貼。

他所主持的國家衛生部課題「《傷寒論》整理研究」,榮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獎。

劉渡舟教授一生為弘揚中醫藥學做出了巨大貢獻,投身教育事業以來,也從未間斷過臨床工作。

劉老先生的《傷寒論》課程影響了幾代中醫人。作為名醫的他,又是師從誰尼?

劉教授的簡歷:

劉渡舟老先生,

1917年10月9日出生於遼寧省營口市。

幼年時,因體弱多病,

常年請中醫大夫治療,

親身感受到了中醫藥的療效,

逐漸對中醫藥產生了興趣。

由於他體質虛弱的原因,

他父親在擇業時給他選了中醫這條道路

16歲時在營口正式

拜當地名醫王志遠先生為師,

矢志學習中醫,

從而邁出了此後漫長中醫生涯的第一步。

所以,劉渡舟教授師從名醫王志遠先生。

除了劉渡舟老先生,又有哪些名醫是名師的高徒?

我們不妨看看身邊的名醫。

圖*左國醫大師唐祖宣教授,右國醫大師呂景山教授

國醫大師唐祖宣教授是學徒出生,師父名老中醫周連三。

國醫大師呂景山教授師從「京城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

拜名師--來名醫訓練營

名師出高徒的例子舉不勝舉,

許多人說,成功需要不斷的努力與學習,

但是,成功更加需要一位名師為你指點迷津,為你提供機遇。

「讀經典,跟名師」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提出的培養中醫藥人才的方法。

在華醫世界,有數萬名優秀的中醫學子,

他們可以關掉門診跟隨「講透經方」在全國遊學,

他們可以通宵達旦整理線上「萬人學傷寒」課件複習。

他們其實就是想提升臨床技能,造福更多患者。

於是,華醫世界為他們推出了一個量身定製的名醫培養計劃---「名醫訓練營」

集拜名師,培養,鍛煉於一體,很好的詮釋了讀經典,跟名師中的「跟名師」三個字,

「名醫訓練營」的目的:

1:挖掘中醫藥人才

2:繼承發揚中醫學術

3:為更多的中醫人才提供跟名師的機會

4:整合人脈,發展未來

「名醫訓練營」福利

1,加入名醫訓練營,三個月內推薦拜入大師門下,提供跟師學習機會,不收任何費用。

2,一年線上課+面授課培養

3,一年線上推廣+現場課鍛煉

4,將其學術思想,臨床經驗文章在華醫世界新媒體平台進行推廣

5,聘為北京名醫堂國際疑難病醫學研究院研究員

名額有限,少量招生

華醫世界私塾班學員優先

1

END

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醫世界新媒體 的精彩文章:

愛發火的她,其實是不得已
名醫劉志龍:「讀懂許叔微,則仲景之法,可坐而定也」

TAG:華醫世界新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