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妒戰神」薛岳真的不如「常勝將軍」粟裕么?此戰見分曉

「天妒戰神」薛岳真的不如「常勝將軍」粟裕么?此戰見分曉

原標題:「天妒戰神」薛岳真的不如「常勝將軍」粟裕么?此戰見分曉


薛岳有著抗戰中最多殺死日本鬼子的將領,自創天妒戰法,殲滅10萬日軍;而粟裕也是中國首屈一指的將領,有著常勝將軍的美譽,殲滅日軍不計其數,然而兩人卻分屬不同的陣營,因此很多人都會拿兩人來比較,薛岳和粟裕誰厲害?下面我們就從各個方面來對比一下。


人生履歷:


薛岳(1896-1998),字伯陵,廣東韶關人


1910年,加入同盟會;

1933年,任國民革命軍第5軍軍長;


1934年,任第七縱隊司令;


1937年,任漠黔綏署主任兼貴州省主席、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第九戰區第一兵團總司令;


1939年,任第九戰區副司令、湖南省主席;


1946年-1949年,任徐州綏靖公署主任、總統府參軍長、廣東省主席、海南防衛總司令;


1952年,晉陞為陸軍一級上將。



薛岳


粟裕(1907-1984),侗族,湖南會同人


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

1930年,任紅64師師長;


1938年-1945年,任蘇中軍區司令員、新四軍先遣支隊司令員、蘇浙軍區司令員、華中野戰軍司令員;


1949年-1980年,任解放軍總參謀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國防部副部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粟裕


軍事才能


薛岳:以退為進,迂迴作戰


長沙會戰中,薛岳創造了著名的「天爐戰法」:「天爐」則是將兵力在作戰地帶,布成網狀的據點,以伏擊、誘擊、側擊、尾擊等方式,分段消耗敵軍的兵力與士氣,最後,把敵軍「拖」到決戰地區,再狠狠的圍殲之。從岳陽下來,近150公里的鐵路沿線,卻有4條河流橫跨其間。薛岳便以此地形著棋布陣,由北而南,先是新牆河,這條河的南岸便是防衛長沙的第一線陣地,它的正面從鹿角到麥市,寬達100餘公里,在這裡擺了7個師的重兵,加上幕阜山上的游擊隊,足有10萬人之多。此戰術造成日軍成軍以來大規模會戰的慘敗記錄。經此三戰,指揮長沙大捷的薛岳被日本人稱為「長沙之虎」,日寇幾年之內不敢再向長沙發起進攻。


粟裕:


一是集中兵力,速戰速決。粟裕用兵,深諳集中優勢兵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初期,在總體上敵人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粟裕更加註重戰術上的以多勝少,每次戰役必然集中數倍於敵人的兵力,在局部形成壓倒性優勢,以排山倒海之勢速戰速決。


二是兵無常勢,出奇制勝。《孫子·虛實》言:「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粟裕在戰爭實踐中創造性地運用了這一理論,收到奇效,堪稱一代戰神。粟裕長期遠離中央,孤軍作戰,一般情況都是在敵人包圍的形勢下打的仗,不冒險就無法生存,形成了他以智取勝、以奇制敵的特點。


三是臨機專斷,兵貴神速。戰爭年代,軍情瞬息萬變,需要指戰員擁有高超的預判力和決斷力,而不能事事向上級請示,貽誤戰機。傑出的軍事素養、長期的指揮實踐,使粟裕具備了高人一等的眼光和威震三軍的魄力。


四是謀篇全局,運籌帷幄。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粟裕富有戰略遠見,善於把握戰略與戰役和各戰役、各階段之間的聯繫,適時集中和調動兵力,牽一髮而動全身,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戰役的勝利。早在淮海戰役發起一個月前,粟裕充分考慮到後勤保障問題,要求必須備足百萬人3個月以上的糧草供應。



經典戰役:


薛岳:長沙會戰大捷


1941年12月23日,日軍在新牆河上游油港以北地區發起進攻,並揚言要在長沙過元旦,打響第三次長沙會戰。薛岳針對日軍的進攻行動制定名為「天爐戰法」的後退戰戰略,這一戰法取得了空前成功。


第三次長沙會戰,日軍傷亡5.6萬餘人,被俘139人,中國軍隊傷亡2.8萬餘人,中國軍隊取得輝煌勝利。這是珍珠港事件以來,盟國在亞洲戰區中唯一的勝利,也是盟軍自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軍事勝利。

粟裕:車橋戰役


1944年3月5日,新四軍一師在我們車橋這裡發起了著名的車橋戰役,這場戰役,一舉攻克日偽堡壘車橋據點,並阻擊和消滅多批增援之敵,共殲滅日軍465人,俘獲日軍48人,殲滅偽軍600多人,取得了輝煌的戰績,揭開了華中地區戰略反攻的序幕,在中華民族抗戰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


車橋戰役是打響華中地區抗戰形勢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第一槍。車橋戰役打通了我新四軍蘇中、蘇北、淮南、淮北根據地的戰略聯繫。車橋戰役之後,日軍在蘇中乃至整個華中再也沒有力量發動更大的軍事「掃蕩」,它標誌著華中敵我相持的平衡被打破,揭開了華中地區局部反攻的序幕,華中地區抗日形勢從此走向轉折.;是華中抗戰史上我軍對日一次作戰斃傷日軍人數最多的一次,是華中及全國抗戰史上一次戰鬥我軍生俘日軍人數最多的一次。



戰鬥場面


魯南戰役見分曉


指揮魯南戰役,粟裕已不像指揮宿北戰役那樣緊張,但他更慎重了。


薛岳不同,除了兩淮外,佔領山東也是他的份內活,所以他對魯南一路非常看重,配置兵力不少。


從棗莊一直擺到徐州附近,薛岳擺了個一字長蛇陣,各部成掎角之勢,便於相互策應,其中的核心是馬勵武所部,為魯南敵軍中最強部隊。


「先打弱敵」是粟裕的一個基本用兵原則,但對於魯南之敵,如果你先打弱的,基本解決不了問題,也難以緩解山東戰場的緊張局勢。

粟裕決定反常用兵,先打強敵。


1946年12月下旬,粟裕下令分布在兩淮的部隊晝夜行軍,以最快的速度開進魯南,中間連元旦也不準休息。


陶勇第一師在跨過隴海路時,被偵察飛機發現,陶勇便請示粟裕,問是否還要晝夜兼程。


粟裕回答:「為什麼不?這叫將計就計。」



新四軍一向都是晝宿夜行,如今忽然一反常態,竟然大白天行軍,薛岳在得到這一情報後,馬上形成錯覺,斷定粟裕是「敗退山東,不堪再戰」。


薛岳的戰將比薛岳更麻痹,馬勵武對粟裕的作戰意圖毫無察覺,新四軍大部隊不動,他還以為要過幾天才會有仗打,悠哉得很哩。


在將前方指揮任務交給副手後,馬勵武便回到位於嶧縣的後方司令部,參加元旦晚會,看起了京劇《風波亭》。


正看得高興呢,接到電話,前方起「風波」了。


1947年1月2日晚,粟裕比原計劃提前兩小時,分兩路對第26師發起突然進攻,當晚就完成了戰役合圍。


無論如何,兩者皆為抗日名將,為中華民族做出巨大貢獻,到底誰能力更勝一籌,我想各位都有不同見解,歡迎留言探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典回眸 的精彩文章:

他先從政後從軍,12年從副省長跨升中將,背景相當罕見!
金屋藏嬌,軍統特務戴笠飛機失事,成為電影皇后胡蝶的解脫!

TAG:經典回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