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里健康不斷買買買,大漲之後終究是一地雞毛?

阿里健康不斷買買買,大漲之後終究是一地雞毛?

阿里健康發公告宣布,通過發行股份方式收購阿里巴巴子公司Ali JK Medical Products Limited,總代價相當於106億港元。總共將發行18.27億股,每股對價5.8港元。交易完成後,阿里健康將成為「醫藥電商一哥」。至此,馬雲的「醫療健康帝國」版圖已漸漸成型。

公告披露,截至2018年3月31日,該子公司的業務包括天貓醫療器械及保健用品、成人用品、醫療和健康服務等業務,年度商品交易總額已達人民幣205.61億元,涉及8550萬活躍買家和超過3300名入駐商家,包括歐姆龍、魚躍、強生、博士倫和杜蕾斯等知名品牌。

公告表示,阿里巴巴集團一如既往繼續支持本公司發展為其在健康醫療領域的旗艦平台,未來將繼續探討各種合作模式,以助力本公司達成目標。

阿里健康認為,醫療器械等類目的併入,有助於其繼續向精細化專業運營的方向,更全面的服務好健康精準用戶的需求。

阿里健康多次向阿里買買買

事實上,這並非是阿里健康第一次向阿里發起收購。

早在2015年4月15日,阿里健康發布公告將以總代價逾194億港幣,向阿里收購內地網上大藥房產品銷售交易平台業務。代價全數以發行代價股份支付,交易完成後,阿里巴巴集團持股比例將上升到約53%,而阿里健康將成為阿里巴巴集團的子公司。可惜在將近一年之後,阿里健康一紙公告宣布這筆收購告吹。

2017年,阿里健康啟動收購阿里巴巴旗下保健食品業務。當年5月19日,阿里健康發布公告稱,正式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股份認購協議,阿里巴巴集團將價值38億港幣的天貓平台「藍帽子」保健食品在線業務注入阿里健康。

通過這兩次收購,阿里健康的業務版圖雛形初現。據公告顯示,目前阿里健康電商業務板塊包含阿里健康自營、天貓醫藥類目代運營服務以及醫藥O2O一套完整的體系。阿里健康本月中旬發布的2018財年業績公告顯示,由阿里健康代運營的天貓醫藥類目商品及阿里健康收購的保健食品類目電商平台服務業務交易總額合計超過人民幣300億元,電商平台服務收入達到人民幣1.71億元,同比實現324.1%的增長。

阿里健康的前世今生

2014年5月,中信21擬更名為「阿里健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6月提出計劃發展國內藥品監管網;10月,公司簡稱正式更改為「阿里健康」。此後阿里健康以「阿里」之名一頭扎進大健康板塊的發展建設之中。

資料顯示,2014年1月23日,中信21公告宣布以每股0.3元折讓近64%向馬雲旗下阿里巴巴與雲鋒基金共配售44.23億股新股,占擴大後股本約54.3%,將申請清洗豁免提出強制性全購建議。交易完成後,阿里持股38.1%成為中信21最大股東,雲鋒則持股16.2%,原大股東中信集團持股降至9.92%。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公告宣布控股權易手阿里之後,中信21股價在次日便從原先不足1元暴漲3.72倍至3.92元。由於當時的阿里仍未上市,外界不少猜測和期許認為阿里可能借殼登陸港股,一時間市場對於被幸運選中的中信21「羨慕嫉妒恨」。

不料到了2014年3月,阿里最終宣布赴美上市,中信21作為其原「候選」殼股股價立時下挫。隨後,市場便陸續傳出消息指阿里有意利用中信21發展醫藥網,因為彼時全國只有中信21拿到第三方網上藥品銷售資格證的試點牌照,馬雲有望藉此打入規模達到8萬億元人民幣的醫藥產品市場,實現其「醫療夢」。

2014年5月,公司擬更名為「阿里健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6月提出計劃發展國內藥品監管網;10月,公司簡稱正式更改為「阿里健康」。此後阿里健康以「阿里」之名一頭扎進大健康板塊的發展建設之中。

阿里健康大漲背後

阿里健康逐漸步入正軌,伴隨公司靚麗的業績,公司股價也走出了一波牛市行情。阿里股價自4月30日的3.97港元一路狂飆,漲至目前的7.01港元,盤中更是漲到7.84港元的近三年高位。以今日收盤價計算,阿里健康股價一個月大漲77%,市值一個月勁飈299億港元。

1、股價大漲背後,是市場對公司業績的認可

2018年5月16日,阿里健康發布借殼後的第四個年度財報。數據顯示,該公司實現收入約人民幣24.43億元),同比增長414.2%;毛利約6.53億元,同比增長248.7%;年度虧損約1.09億元,同比減少約47.7%;經調整後利潤凈額為800萬元,去年同期經調整凈虧損為9832.9萬元。

需要指出的是,這是阿里健康自借殼上市以來首次實現調整後盈利。因此,自5月17日起,阿里健康在4個交易日大漲了53%,令人咋舌。而收入暴漲,主要益於阿里健康醫藥電商業務的快速成長。

2、股價大漲背後是對阿里回A的炒作

隨著網易、百度、阿里、京東四大互聯網公司不斷被爆出有望成為第一批回A上市公司,回A概念股獲得炒作,據報道,阿里可能在6月份成為首批回歸A股的科技公司之一,而這也成為資金關注的焦點。隨著6月臨近,阿里概念獲得進一步炒作!

最近幾天天,阿里概念A、H股集體爆發。5月25日,新華都、路暢科技一度漲停,三江購物、海泰發展、蘇寧易購等跟風上揚。今日三江購物、新華都等再度漲超5%

5月24日收盤,港股阿里影業大漲31.52%,創下自2015年7月以來的最大漲幅。同是阿里系的阿里健康自5月以來也累計上漲了77%。

暴漲背後存隱憂

1、捧殺效應後往往一地雞毛

阿里系的走勢只是港股新經濟公司的一個縮影。實際上,在港股市場上,有這樣一種類型的公司,身傍巨頭,懷抱互聯網,人稱「新經濟獨角獸」。

近年來,香港股市積極推出新規爭取科技行業新貴到該地上市,吸引來了一大批新經濟獨角獸登陸港股。其中不乏騰訊投資的眾安保險、閱文集團、易鑫集團,海外外設巨頭雷蛇,以及平安旗下的平安好醫生等公司。

這些公司往往頂著母公司或是股東的光環,上市之前就受到市場熱捧。比如閱文集團,作為騰訊的子公司,最終獲超額認購625倍,而平安旗下的平安好醫生在上市之前更是獲得超額認購653倍。

市場給與這些公司超高關注的同時,估值也隨之水漲船高。然而,「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上市之後,這五家新經濟的代表公司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這幾家的公司更是不約而同地跌破發行價,市值大幅縮水,總市值更較此前高點縮水約1,700億港元。因此,隨著這種捧殺效應逐漸失靈,後市會否被摔得一地雞毛?

2、業績存在漏洞

近日,阿里健康發布了2018財年的年報。從其年報可以看出,其營收與毛利保持了非常快的增速,而經調整後的利潤首次為正,這是其近段時間股價增長的主要原因。

格隆匯發文表示阿里健康業績背後存在幾個漏洞,一是阿里健康的營收能否在接下來保持如此之高的增速是存疑的,更何況去年的增速更快,股價反而沒有反應;二是高增長之下,盈利能力在承壓,其2018財年的毛利由前一年的39.4%下降至26.7%;三是只看經調整後的利潤,未免太過樂觀了,就如巴菲特在1998年的致股東信中所說:「幾年前我們就問過這樣的問題,但始終沒有得到答案。如果期權不算補償的方式,那麼它們到底是什麼?如果補償不算作費用,那它們到底是什麼?如果費用不計入對利潤的計算,那它們到底應該放在哪裡?」

本文部分內容綜合自格隆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港股 的精彩文章:

北雄安、南海南格局形成,哪些股票將「扶搖直上」?

TAG:新浪港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