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跨界對話,腦洞大開!各界名人代表共話古老運河

跨界對話,腦洞大開!各界名人代表共話古老運河

杭州網訊 5月25日下午,第二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跨界對話沙龍在大運河畔的老開心茶館舉行。詩歌界、文藝界、企業界、教育界等多方名人代表齊聚一堂,共話古老運河。

於杭州而言,大運河不僅僅是串聯起南北交通的漕運之河,更是積澱了深厚獨特底蘊的文化之河。「在這樣一條真正開放的詩意之河前,我們以『新詩百年』為背景,以『運河文化』為紐帶,牽手杭州市知聯會和杭州歐美同學會,以跨界對話的形式開展文化交流,希望大家共同唱響詩意運河,為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注入新的文化活力,提供精神的滋養。」杭州運河集團總經理章維明說。

跨界對話,腦洞大開!今天我們如何遇見大運河?為什麼說大運河是流動的博物館?大運河如何塑造城市性格?……代表們各抒己見,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展開對話,帶來了許多真知灼見。

崔巍:把開放的、流通的、交融的中國文化呈現給世界

要說與運河相關的作品,杭州市知聯會副會長、杭州歌舞劇院院長崔巍導演的《遇見大運河》是最具代表性的。四年時光流轉,這部凝聚著崔巍全部心血的作品,從沿中國大運河六省兩市的巡演,到世界各國運河沿岸城市演出,已經讓無數觀眾為之動容。崔巍將中國千年文明裡最閃耀的運河名片帶出了國門,用相通的舞蹈語言、文化符號,與世界各國文明對話。

沙龍上,崔巍將這部作品的創作歷程濃縮在寥寥數語之中。「千年的歷史,從南至北,如何完美呈現?在『遇見』這兩個字上,我們找到了突破口。一路行走中,我們遇見了運河兩岸的人,遇見了文化遺產,遇見了歷史,我們用一滴水去貫穿古今,它帶著我們看運河兩岸經濟、政治文化的興衰枯榮,男女主角的相知相愛相戀,展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當今社會與文化遺產保護間的相互依存。」

一路巡演,一路傳播,一路遇見,一路感動!崔巍說,她在和希臘史學家共同探討這部作品的時候,對方的一句話讓自己十分感動,也堅定了要把中國的運河故事傳播得更遠、更廣的信心。「希臘專家說,中國兩大人工奇蹟被世界記住,一個是長城,一個就是運河。長城代表著中國的過去,它是防水的、抵禦的,而運河代表著中國的今天和明天,它是開放的、流通的、交融的。」

崔巍說,運河不僅是史學家的,更是各行各業的。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她將繼續傳播運河文化,把開放的、流通的、交融的中國和中國文化呈現給世界更多的人看。

張海龍:運河——中國古代的互聯網!

它是一個永遠都挖掘不盡的題材

大運河之於中國的意義,杭州市知聯會常務理事、我們讀詩創始人張海龍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說『國』字中間的三橫分別代表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系,那麼『國』字中間的一豎就是縱貫南北、打通東西的中國大運河。而那一點,在今天正是中國互聯網之都——杭州。」

在張海龍看來,互聯網的概念在大運河上完美體現了出來,大運河就是中國古代的互聯網!「大運河其實從來都不只是一條河,它是一個水上運輸體系的總稱,是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和物聯網,讓這個國家通過水系互聯互通、整合資源並形成區域協調。」

對歷史最好的保護就是讓它延續!前幾年,張海龍製作了一部大型紀錄片《國之大運》,這個名字有兩層含義,一層是說中國的大運河,另外一層是指大運河與國運緊密相關。「運河包羅萬象,它不僅僅是中國的經濟命脈,也是中國的文化血脈。讀懂了這條河,才真正讀懂了中國。」

張海龍說,運河是一個永遠都挖掘不盡的題材,值得花時間、下功夫去慢慢參透。

何軍:發揮歐美同學會的優勢和力量

當好運河文化的傳播使者

「千百年來,運河始終突出的是一個『運』字。過去運糧草、物件,現在應該運文化,甚至是更深層次的東西。」杭州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公羊會創始人何軍說。

何軍表示,運河文化是中國文化濃縮的一個印記,藝術家用歌唱舞蹈的形式去呈現,公羊會則用體育健身的方法去傳播。「公羊會一直以來都很注重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挖掘,每年舉辦龍舟賽,在國內辦,在國外也辦,點睛、彩炮、上供上香……加深大家對中國龍舟認識的同時,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血脈,彰顯中華民族精神。」

何軍認為,在緬懷古老文明、傳承中華文化的進程中,要把運河作為載體,通過添加多種元素,把運河文化做成品牌效應,再由不同渠道進行推廣,讓世界了解中國、走進中國。「杭州歐美同學會會調動一切資源和力量,當好運河文化的傳播使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杭州網 的精彩文章:

逃了22年被抓獲 殺人嫌犯面對當年的兇器……
第四屆「天堂碗」美式橄欖球比賽舉行 下城區成橄欖球運動……

TAG:杭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