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曾走在「癌症晚期」的人生邊緣,卻用純自然的方法成功自愈

他曾走在「癌症晚期」的人生邊緣,卻用純自然的方法成功自愈

「我們都需要知道

什麼時候該從容地迎接死神降臨

什麼時候該堅定地尋找康復之路

視死如歸固然可敬可佩

叩開康復之門卻更困難也更可貴

這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

—— 凌志軍《重生手記》

凌志軍,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資深記者

他的一生,做過工人、農民,也當過兵

沒讀過中學,也沒讀過大學

卻在30歲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3年後獲得法學碩士學位

一生經歷坎坷的他

嚮往精神的獨立與自由

身為時政作家卻不與流行思想相雷同

觀點冷靜、客觀、獨立

被譽為「中國的威廉·曼徹斯特」

和當代中國記者的「標杆」

他的書籍更是被譽為「最佳紀實文學」、「值得記憶的好書」……

就在他剛剛完成當時的新作《中國的新革命》時

一場噩夢開始了

醫生在其顱內和肺部發現腫瘤

他被醫生診斷為「肺癌晚期」,活不過3個月

這場變故讓他從忙碌的工作中抽身出來

重新審視自己的一生與對生死的理解

最終,他憑藉著對癌症治療的冷靜與理智

創造了癌症救治的奇蹟

他非但沒有像醫生預見的那樣迅速走向死亡

反倒感覺死神離自己越來越遠

除此外,他用了五年的時間,將自己的療愈過程

與對癌症的理解濃縮在了一本書中(《重生手記》)

「在經歷了與死神的對話之後,我對死亡的理解變得達觀和通透,我的生命也變得更加豐富和從容」

他是行走在筆尖的戰士

從記者到作家,凌志軍一直在文字工作上兢兢業業

雖然辛苦,卻也享受著寫作所帶來的自由與滿足之感

在《重生手記》中,他甚至坦言

「這些年裡每完成一本書,總是意味著從肉體到精神的極度疲勞。對我來說,這不是什麼可怕的事,而是一種充滿愉悅和滿足感的心靈體驗。」

而為了當時的新作品

他已經沒有休息日地工作了一年

就在完成那本書的夜晚

他在睡夢中度過了整整24個小時

卻在一陣眩暈中醒來

「我看到天花板在旋轉,四圍的牆壁也在旋轉。接著就感到了頭痛和噁心,胃裡有什麼東西在恣意翻滾,還有一種要嘔吐出來的感覺……我覺得自己忽然變得虛弱萎靡,與一天前那個生機勃勃的我簡直判若兩人。

時常的疲勞讓他對這樣的情況不以為意

以為只要徹底地放鬆幾天

就能讓身體恢復如常

最後,他在朋友的勸誡下,前往醫院檢查

並得到了晴天霹靂般的檢查結果

「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與死亡如此接近,真切地感受到一個癌症患者的恐懼和絕望。」

「癌症就是絕症」,」確診癌症等於宣判死刑」……

民間對癌症的態度一度讓他陷入絕望的沼澤

就在他對治療前景深感絕望時

若干美國朋友不約而同地告訴他:

癌症不是絕症,而只是一種慢性病

只要合理治療,存活率並不會低於其他慢性病

將信將疑中,凌志軍開始了對癌症治療的研究與「親身試驗」

並用五年時間,完全改變了對癌症的看法

癌症不是絕症

「癌症患者中有很多人並不是死於自己的疾病,而是死於自己的恐懼和錯誤的治療。」

民間的「談癌色變」,不知道讓多少人在治療之前

就已經放棄了希望

人們不了解自己的肌體

過低地估計了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

卻過高估計了藥物的能力

而那些所謂的「特效藥」有可能正是致命的殺手

有研究顯示

90%以上的癌症患者不是死於自己的疾病

而是死於恐懼與不正確的治療

和慘淡的現象相反,世界衛生組織卻公開宣布

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預防

三分之一可以根治

三分之一經過治療可以長期生存

換句話說,幾乎所有的癌症患者都是有希望的

重要的是不恐懼、不盲從、不走上錯誤的治療之路

在醫生那裡得到悲觀答案的凌志軍

決定放手一搏、為自己尋找康復之路

他接受了肺部的腫瘤切除手術

卻一直沒有接受腦瘤切除

他拒絕了一些「抗癌特效藥」

也拒絕了化療和放療

術後出院時,他甚至連一片葯,也沒帶回家

當意識到腫瘤治療領域存在一些致命的弊端後

他開始嘗試用一些純自然的方法恢復體能

而不是急於用藥物「圍剿」體內殘存的癌細胞

這些方法也許在醫生看來什麼都不是

至少算不上醫學意義上的治療

卻寄託著他生的希望

希望在我們自己手裡

「不要以為只有手術、化療、打針吃藥才是治療。其實,走路也是治療,吃飯也是治療,呼吸新鮮空氣也是治療。」

在康復這條路上,比治療更關鍵的

是患者的身體素質和精神狀態

相比苦苦尋找「靈丹妙藥」

儘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慣

從而增強免疫力與身體素質

才是更有效、更少副作用的治療

在《重生手記》中,凌志軍詳細披露了

他所堅持的九個「非醫學意義的治療方法」

方法一:樹立正確的治療觀念

根據研究,癌細胞的產生

是人體內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相比把癌細胞「趕盡殺絕」

不如與之和平共處,並避免不當和過度的治療

總的來說,對所有直接殺滅腫瘤細胞的治療手段

都必須特別慎重

不管動什麼刀、打什麼針、吃什麼葯

我都堅持一個前提,那就是不能損害我的免疫機能

不能阻礙我以更健康、更符合人之本性的方式

——比如飲食和睡眠,以恢復和增強免疫力

方法二: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除了遺傳之外,有三點誘發癌症的原因是我們可以避免的

那就是環境、生活習慣和精神壓力

在得知自己患癌症之後

我的日常起居習慣徹底改變了

我可以感覺到時間的流逝,卻不再分秒必爭

過去幾十年,我已經習慣了忙碌

而現在,我發現自己習慣了無所事事

我學會了享受散淡庸常之樂

不再有慾望和焦慮來打擾我的生活

在忙碌了大半生之後,可以這樣來體驗生命

真是奇妙

GIF

方法三:每天做好五件事

我特別看重五件事:吃喝拉撒睡

並把它們當作我走向康復的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

在吃上,我不完全偏向某一種飲食

卻做到了四個「足夠」

那就是足夠雜、足夠粗(粗糧)、足夠素與足夠天然

同時,我每天喝2400毫升水,並且定時定量

就像吃藥一樣

除此外,我也盡量保持排泄的規律

並通過飲食而非藥物來調整這一規律

而調整心理,爭取「每天睡個飽覺、好覺」

也是重要一步

方法四:適量散步

過去幾年,我每天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湖邊漫步

無論風雨雪霧,沒有間斷

這片湖水目睹了我起死回生的每一個細節

從剛開始的艱難離床,到室內散步

再到藉助家人的攙扶和拐杖的支撐

在戶外走上十幾分鐘

我走路的時間漸漸變長,距離也越來越遠

最後,我做到了「每天步行五公里」,從不間斷

每次漫步湖邊,總是神清氣爽,呼吸順暢直達肺腑深處

已經失去的體能在不知不覺中回來了

病入膏肓的疲憊和倦怠也漸漸遠去

方法五:多曬太陽

體內維生素D的水平對於腫瘤患者的生存至關重要

而曬太陽,就能滿足身體幾乎所有對維生素D的需求

每一次走在陽光里,都是一種身體的享受

同時也是精神的凈化

我的戶外作息隨著陽光的變化而改變

而完全不在乎人世間的冷暖悲歡

毫無疑問,這時候,治療已經成了我的一種享受

我的生命再次被陽光照亮

生機和活力不知不覺重新回到我的身上

方法六:深呼吸

在蘇州郊外一段療養的日子

使我的身體產生了明顯的好轉

這使我建立起對新鮮空氣的信任

「深呼吸」成了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的「深呼吸」,每天持續大約30分鐘

在大多數時候是和散步一同完成的

伴隨步子的節奏,緩慢深沉地呼吸

讓我感覺到體內器官的擴張和收縮

感覺到血液在加速流淌

全身的活力躍動起來

方法七:修鍊一副好心情

心靈有可能成為肉體最完美的守護者

也有可能成為肉體最直接的摧殘者

癌症患者的麻煩

也許不只是切除腫瘤病灶那麼簡單

事實上,我們還不得不面對一些「精神的」

」情緒的」,或者叫作「心理的」問題

「快樂的心情是世界上最好的藥物」

在我的療愈過程中,對於這句話深有同感

方法八:沐浴在家人和友人的關愛中

如果沒有看到我在自己家裡悠閑自在的樣子

你就很難想像,一間真正有利於癌症病人康復的病房

與那種醫學意義上的病房之間有多大區別

治療的過程既是物質的,也是情感的

沒有哪個病房能比一個家更適於我們康復

而今天回想起那些困難的日子,我能感覺到

在我的情感世界裡起著支撐作用的

既不是來自醫生的好言安慰

也不是自己的堅強意志

而是來自家人和友人的關愛

方法九:做自己喜歡的事

愉快的心情常常起因於生活中有一些令人愉快的事

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歡的事

用快樂把我們的生活填滿

讓美好的東西進入我們的內心

這樣,我們體內的「自愈機制」和「免疫系統」

就有更多機會獲取新的生命力

我們必須有足夠的堅強

去接受那些應當接受的治療

我們必須有足夠的勇氣

去拒絕那些不應當接受的治療

我們必須有足夠的智慧

去分清楚哪些是應當與不應去接受的

在經歷了與死神的對話之後

我對死亡的理解變得達觀和通透

我的生命也變得更加豐富和從容

我想這就是所謂「向死而生」吧

Ref.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7%8C%E5%BF%97%E5%86%9B/8141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癌症 的精彩文章:

癌症真的會遺傳!全家癌不是危言聳聽 趕緊戒掉這些壞習慣
預防癌症的方方面面包括洗澡詳解及可能誘發激活癌細胞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