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技助力雪域高原建築產業現代化

科技助力雪域高原建築產業現代化

西藏日喀則市堆龍德慶區、曲水縣、當雄縣精準扶貧房-實景照片

揚子晚報網5月31日(記者 羅曉娜)作為歷史上的「南方絲綢之路」、「唐蕃古道」、「茶馬古道」的重要參與者,西藏面臨新的發展機遇,迎來新一輪工程建設熱潮。西藏高海拔、高寒冷、高烈度地震及生態脆弱的特點,使得工程建設受到惡劣自然環境的制約嚴重。在新的歷史時期,因地制宜推動高原藏區建築產業現代化進程,對實現西藏地區的跨越發展、長治久安、安定團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局具有重要意義。

冷彎薄壁型鋼龍骨結構-牧民安置房

樂高模式,解決難題

傳統造房子,水泥攪拌,現場澆築,鉛錘測量;新式造房子,工廠預製,標準構件,快速拼裝。這種被形容為「樂高積木」模式的環保節能的裝配式建築,不僅可以解決高原藏區的建築施工難題,也能進一步保護當地的脆弱生態環境,並具有良好的抗震設防效果。

在房屋施工現場採用的「樂高搭積木」作業方式,即按照每一個鋼構件的編號進行現場安裝,現場採用「干」式方法施工,節點拼接均以螺栓連接形式完成,無需灌漿及焊接作業,最後完成屋面吊裝及水電安裝。

高原裝配式建築的施工方式是將包括主體在內大部分構件和部品轉移到工廠生產,將傳統的建築工地變為住宅工廠的「總裝車間」。其施工周期只需傳統建築現澆施工方式的1/3,很好地解決了藏區施工時間短的難題;其現場施工場地可壓縮到最小,施工現場可以比較方便地實現信息化管理,使得施工現場整潔清爽、有條不紊,不破壞周邊環境;成品住宅完工後,因為內外裝修已經與主體施工同步完成,不會出現後期二次裝修污染和擾民現象,從而大幅降低了浪費現象的發生,能夠實現每百平方米建築面積減少5噸左右建築垃圾的產生。

近日,在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下,來自住建部和中國建築學會、西藏自治區住建廳和科技廳、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學、上海建工集團、西藏藏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政府部門、科研院校、協會學會、行業企業的七位評審專家,對本項目進行了現場驗收評審。在聽取了項目組的彙報和質詢之後,驗收評審專家組給出了「研究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總體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的高度評價。

輕鋼密肋模塊化結構-屋面安裝

就地取材,變廢為寶

西藏高原氣候寒冷、乾旱、缺氧,90%以上地區處在高寒。嚴酷的自然環境導致西藏高原生態系統具有不穩定性、敏感性、易變性等脆弱性特徵。環境保護成為日喀則地區推廣裝配式建築的重中之重。高原裝配式建築新體系的主體結構全部採用鋼結構,只有起圍護、分隔作用的牆體需要用到水泥,而水泥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粉塵排放量佔到了建築施工粉塵排放總量的35%左右,是造成建築施工粉塵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如何降低牆體施工的水泥用量?

經過調研發現,日喀則地區有採石場,其產品廢料小石塊,大有用武之地。研究團隊將採石場廢料小石塊破碎為石粉狀,替代部分水泥用量,再與發泡劑、少量水泥、粉煤灰等原料攪拌,並通過發泡機充分發泡形成發泡混凝土。由發泡混凝土形成的內、外牆與保溫層一次成型,通過可靠的連接件連接形成結構保溫一體化預製牆板(SIP)。這種牆體具有輕質高強、保溫隔熱和綠色環保等特點,而且由於構件整體性好,防水、防潮性能也有明顯的提高。通過這種變廢為寶、就地取材的做法,不僅很好地解決了高原裝配式建築新體系與藏區生態環境脆弱的矛盾,還為當地採石場的廢料找到了穩定的銷售渠道,並且為預製構件加工企業節約了成本,從而實現了三贏。

西藏日喀則市堆龍德慶區、曲水縣、當雄縣精準扶貧房-實景照片

藏區文化,得到傳承

日喀則是西藏第二大城市,也是上海對口援建所在。日喀則建城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濃厚的文化氛圍也使當地的傳統藏式民居有著非常鮮明的民族特色。

在藏區推廣和發展高原裝配式建築,首要考慮藏民們對這種創新型建築的接受程度。為此,研究團隊將藏區傳統住宅元素融合在高原裝配式建築新體系中,研發的三大類別九種戶型樣板房,具有典型的藏區傳統建築文化風貌:外形端莊穩固,風格古樸粗獷;牆壁上厚下薄,門窗小;採用框架結構,結構穩固;室內空間較低,在3米以下;屋面為平頂。這種將創新建築與西藏傳統建築風貌結合的做法,在改善了藏區人民居住水平的同時,也兼顧了當地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使之成為高原裝配式建築在當地推廣應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揚子晚報網 的精彩文章:

TAG:揚子晚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