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春秋時期,管仲究竟是因為什麼而聞名的?

在春秋時期,管仲究竟是因為什麼而聞名的?

管仲,又稱管敬仲,名夷吾。在年輕時期與鮑叔牙熟識,鮑叔知道他很有才能,而管仲家中貧困,常在鮑叔占點小便宜,鮑叔始終對待他非常好,從來不較勁這些,後來鮑叔牙追隨齊公子小白,而管仲追隨公子糾,齊桓公在與公子糾爭奪君位的道路上取得勝利,強迫魯國人殺死了公子糾,當時管仲淪為階下囚,齊恆公讓魯國人將天下奇才管仲送回齊國。鮑叔牙就向齊桓公大力推薦管仲,稱管仲其實是一位才能兼優的奇才,管仲受到齊恆公重視並重用。

於是,他召來管仲,問:「齊國能不能一直安定?」管仲回答:「您能建立起霸業,齊國就能永遠安定;建立不了霸業,齊國就無法安定。」齊桓公一聽這話,就回答:「我可不敢有那麼大的雄心,只要求國家能夠國泰明安就好了。」管仲再次請求齊恆公建立霸業,但齊桓公仍然回答:「不行。」管仲看到齊恆公心無大志,頓時心灰意冷:「國君能免我於死,是我之幸運。但我之所以不死節於公子糾,就是為了把齊國真正做到安定齊國社稷。如今社稷卻不能安定,而我卻不能死節於公子糾,那我還活著有什麼意思!」說完,管仲掉頭就向外走去,準備一心尋死!最終齊恆公叫回管仲,並承諾為了國家安定而想建立霸業。

「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鮑叔。」鮑叔既薦舉管仲,又願做他的下屬。管仲的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拿齊國的俸祿,封邑延續十幾代,很多都是有名的大夫。天下都稱讚管仲的才能好乾,也稱讚鮑叔有知人之明,也是伯樂之稱,管仲在齊國做宰相,把處於東海之濱的小小齊國治理得有條有理,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舉國一體。

民強而國強,齊桓公因此成就霸業,九次和諸院會盟,尊王夷,保護中原百姓和文化,這些謀略都是採用於管仲的謀略,管仲說:「我當初窮困時,曾經和鮑叔一起經歷過商事,在盈利的時候,往往自己多拿些,鮑叔知道我生活比較貧窮,不認為我是貪財的行為。我曾經為鮑叔謀劃經營之法,卻賠了本錢,鮑叔知道時運有利與不利兩種之分,不認為這是管仲的一個人責任。

管仲治理國家,善於轉禍為福,將失敗變為成功。珍重廉恥之心,謹慎得失之事。齊桓公本來是怨恨蔡國嫁了少姬,去襲擊南方的蔡國時候,因為楚國不向周王室進貢祭祀用的包茅,管仲乘便順路征伐了楚國,以不尊重周王室,使齊師出之有名。齊桓公本來是去征伐北方的山戎,管仲就藉機叫燕國重整召公的政治,使得齊國獲得「尊王攘夷」的美名。

齊桓公在柯會盟,被迫和魯將曹沫簽訂了歸還侵地之約,齊恆公本想毀約殺曹沫,管仲卻力勸齊桓公踐約,表現出齊國講信用的稱號,諸侯因此而多歸附齊國。所以說:「懂得『給』是為了取』,才是為政治的上策。」

管仲的財富能和齊公室相比擬,娶三姓之女,設置只有諸侯才許有的叫做「反坫」的放置酒杯的台,但齊國人並不認為他奢侈越禮。管仲死後,齊國還奉行他制定的內外政策,使齊國強於其他諸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采柳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采柳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