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禪才是大智若愚的人,一句話就讓「仇敵」死心塌地的為蜀漢賣命

劉禪才是大智若愚的人,一句話就讓「仇敵」死心塌地的為蜀漢賣命

一句「此間樂,不思蜀」讓後主劉禪成為了一位名人,也讓他成為了眾人眼中軟弱無能的昏君。劉禪,蜀漢後主,小名為阿斗,劉備的兒子。劉備在入蜀之後,立劉禪為太子,在公元233年繼承了皇位,在位四十一年。後來投降曹魏,蜀漢滅亡。有很多認為劉禪是弱智,主要表現在親信小人、不戰而降和沒心沒肺,但是事實上劉禪並不傻,劉禪不僅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國君,同時也是在歷代亡國之君中年齡最大的,下場也沒有很悲慘。若是只憑他的昏庸無能,怎能執政這麼久,存活那麼久呢?所以,他並不像眾人說的愚鈍,相反他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

大家都知道劉備死在白帝城,那個時候可謂是四面受敵,外部,魏國虎視眈眈;盟友東吳成瞭勢不兩立的仇敵。內部,精兵良將已所剩無幾,雪上加霜的是,真可謂內憂外患,岌岌可危,但是劉禪繼位不過短短五年時間,「務農殖穀,閉關息民」,農業消費恢復瞭元氣。「南徵四郡,四郡皆平」,國內局勢完成瞭平定。「吳王孫權同恤災患,潛軍閤謀,椅角其後」,吳蜀聯盟重修舊好。「涼州諸國王各遣月支、康居鬍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詣受節度」,友邦良將紛至踏來入朝相助,外交成果令人注目。不但使危機四伏的蜀漢政權徹底走出低穀,反而使國度呈現一種中興的氣候。

可見劉禪是非常的聰明了,不但如此,劉禪還非常善於籠絡人心;大家都知道夏侯淵是曹操的左膀右臂,在漢中定軍山之戰中被黃忠所部斬殺,從此劉備得到了漢中,建立蜀漢。夏侯淵在定軍山被黃忠斬殺的時候,夏侯霸就已經成年了,他對蜀國恨之入骨,立誓要為父親報仇。後來夏侯霸也被魏國任命為大將,多次參與對蜀漢的戰爭,曾屯軍隴西御邊,在魏國官至右將軍、征蜀護軍。

不過後來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兵變。一下子奪取了曹魏的皇權,司馬家族也被打壓,裁撤掉,而身為夏侯家族之子的夏侯霸,也遭到了司馬懿的撤換。由於夏侯霸對司馬懿的篡逆行為十分不滿,一怒之下,他便跑去了蜀國。劉禪知道後親自去迎接他,不過劉禪深知那件事情在夏侯霸心中的陰影,特意一臉真誠地對夏侯霸說:「卿父自遇害於行間耳,非我祖先之手刃也。」一語將這筆血債輕描淡寫地撇清之後,話鋒一轉,指著本人的兒子對夏侯霸說:「此夏侯氏之甥也。」就是說,你的父親並非死於我父輩之手,況且,我的兒子還是你外甥呢,我們是真正的親戚啊!原來,劉禪之妻乃張飛之女,而張飛之妻又爲夏侯淵的堂妹,這不是一家人嗎?

一句話,大大拉近瞭彼此的間隔。夏侯霸從此死心塌地地跟定瞭劉禪,出生入死在所不辭。面對這個年過花甲、一生征戰沙場的老將,劉禪先化其怨,再收其心,三言兩語忽悠或感動得夏侯霸死心塌地為蜀漢賣命。如此帝王心術,還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司馬昭之所以沒有殺死劉禪,原來是因為劉禪說了這樣一句話!

TAG:武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