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張韶涵:為什麼有些父母總想撕掉孩子的翅膀

張韶涵:為什麼有些父母總想撕掉孩子的翅膀

文/羅文娟

張韶涵,沉寂多年之後,終於又回歸大家視線。

就在大家都以為她已經調整好自己,可以重新開始的時候。

她又被父母和舅舅控告棄養。

他們公開指責,說張韶涵答應每月給父母6萬台幣生活費,各買一套房,至今沒兌現諾言。

他們甚至威脅張韶涵,要毀了她在大陸的事業。

對於這件事,呈現出了兩邊倒的評價:

正方:真心疼張韶涵,竟然有這樣的父母!

反方:為什麼連舅舅都會出現,肯定是她不好!

正方:張韶涵父母有問題,要不然不會兒女三個都出走!

反方:娛樂圈哪有好人,當年就吸毒!

然後評論區黑粉和紅粉撕成一片,作為心理諮詢師,我不說誰是誰非,我們先看看這一類的問題。

吸血鬼父母知多少

娛樂圈一向各種問題頻出,廣大群眾表示「貴圈真亂」!其實大家不知道的是,娛樂圈裡,背著父母生活的人更多:

蔡少芬的媽媽曾經嗜賭,並欠下巨額賭債。蔡少芬出道後,曾辛苦工作為母還債。

2000年,蔡母欠下巨額賭債,位於香港黃埔的單位被人淋油,蔡母則不知所蹤。

蔡少芬入行10年,耗盡積蓄代母還債,不堪重負。遂與母親劃清界線,強調再沒有能力為母還債。

其後,蔡少芬的阿姨召開記者會,力數蔡少芬及其兄絕情。

2015年去世的童星鄧鳴賀,年僅9歲。

在梨園春上一展風采火了之後,被父母安排到各種文藝演出去參演。後來,檢查出鄧鳴賀有白血病。

醫生再三叮囑他的父母,不能讓孩子太過勞累。

可是鄧鳴賀的父母根本聽不進去,還是帶著鄧鳴賀到處商演,之後這個孩子就累垮了,小小年紀離開人世。

徐婷,原名叫徐佳妮,她自幼家境貧寒,父母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嚴重。所以徐婷上了大學後就再沒問父母要過錢,都是靠著一邊打工掙錢,一邊完成自己的學業。

因為家庭的壓榨,她在北京的生活舉步維艱。

而當她得知自己患上淋巴癌時,卻發了條微博說「終於解脫了!」其中透著無限的辛酸。

之後,她放棄手術,把最後一筆錢留給家人,去世時年僅26歲。

當然,還有許多,大家一搜就會知道,比如劉德華,梁朝偉,陳曉春,舒淇,孫儷……

這樣的家庭,最大特點是:父母沒有站在養育者的位置上,而是把孩子當成了家裡的賺錢工具。

按照成長規律,人長大了就獨立了。但在心理上並不是這樣,很多人終生都被父母束縛。

所以,在成年期與父母產生糾紛的孩子,不管誰是誰非,在心理學上,都認為——他們在完成和父母的分離過程。

沒長大的父母

大家還記得么,在2010年左右,網路爆料一對父母,為了賭博,把6歲不到的孩子關在家裡七天,孩子活活餓死。

也就是說,在這對父母的心裡,放在第一位的是:賭博賺錢。孩子是死是活,他們是顧不上的。

這些沒長大的父母,他們有什麼特點呢?

A、極度自戀。

他們所看重的,才是最重要的,才是首位的。

他們不能夠像普通的父母親一樣愛孩子,也沒辦法在孩子出生後執行父母的功能,不在意孩子的發展和健康。

這類父母的極度自戀,他們內心一直佔據著一個巨大的、貪婪的、從來沒長大的嬰兒。

自體心理學認為,這一類父母會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延伸的手臂,讓孩子來為他們的慾望來埋單。

B、高度控制,界限不清。

控制的方法無花八門。

方式一:當他們要孩子為他們的人生埋單時,如果孩子不給,他們就哭鬧:

不孝女,如此對待親生父母!

十月懷胎,沒想到生出的是白眼狼!

父母含辛茹苦養育,到老了連個睡覺的地方都沒有!

甚至就像張韶涵十年前後,先是母親抖出她吸毒,十年後舅舅跑出來「仗義執言」,說如果不肯就要毀了她。

唯一的關鍵點是:你滿足我,你才是好的!

方式二:排斥所有能讓孩子獨立的線索,特別是孩子的朋友。

張韶涵的父母和張韶涵的朋友在路上都能打起來,一直在互懟。

這些父母都覺得——孩子交的朋友是有問題的,是危險的。

有一名來訪者說,父母為了讓自己保持品學兼優,不讓他和別的孩子玩,特別是差生。

有一次甚至跑到同學家,斥責同學品質太差帶壞自己的兒子。從此他再也不敢禍害其它同學,再也不敢交朋友。

在戀愛方面,更是極度控制。

我記得曾接過一名一直不結婚的來訪者,他說自己的母親,會因為喜歡自己的女孩「檔次太低」大發脾氣。同時,也恨那個女生,找機會就在大庭廣眾之下羞辱女孩——「想當灰姑娘,也要看看自己有沒有資格」。

在這些父母的心裡,從來不覺得孩子是另一個生命,他們覺得孩子是屬於自己的,孩子的一切都是自己的。

所以,張韶涵的爸媽會覺得要求她給幾套房子,一個月給多少生活費,都是再合理不過的了。經典名言是——我們含辛茹苦地養大了你,你不應該孝順么?

我曾經認識一個朋友,有一次她非常得意地說,兒子一工作就給我買了化妝品、珠寶,還有某大品牌的內褲。

這讓我感覺挺怪的。「為什麼不是你丈夫給你買啊!」

她卻覺得非常正常,並且值得炫耀。所以,特別經常在朋友圈裡發孩子為她做了什麼什麼!

C、缺乏普通父母的共情能力,這個地方我說得清楚一點:

所有人,腦袋裡都有共情神經元,也就是說,普通的人,看到別人痛的時候,大腦的共情神經元,會讓他們能夠「感同身受」地明白別人的痛。

但極度自戀的父母,共情神經元是關閉的。

我記得有一位來訪者這樣談及母親:她小時候摔在地上,膝蓋上都是砂子,血糊糊的,她媽媽看了她一眼,露出極度厭惡的樣子。那一刻她覺得自己連只野狗都不如。

慢慢地,她就明白了,在母親那兒,一切免談。談了更可能受傷害。

被撕去翅膀的孩子

「她從小還很獨立,什麼事情都是她自己做。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她就在母親開的「黑鬍子牛排館」里打工了,端菜、收盤子、洗碗等活她都要做 。」——這是張韶涵的童年經驗。

這些父母親會在孩子讓自己滿意的時候,有一些表揚,同時,在不滿意的時候極度的打擊,往往帶著「我是為你好」的面目出現,即:父母都是對的,你這樣才乖。

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的孩子,會長成什麼樣子?

A、覺得被剝削、付出犧牲是正常的

比如讓大家咬牙切齒地罵過的《歡樂頌》里的樊勝美,生長在重男輕女的貧寒家庭,父母的不公讓她耿耿於懷,工作後更屢屢被兄長拖累,賺來的錢全填了家裡的無底洞。

現實版則是:已去世的女神梅艷芳,一樣生在母親偏疼哥哥的家裡。梅艷芳給哥哥錢做生意,但哥哥都賠光了,梅艷芳媽媽還讓梅艷芳不斷給哥哥輸血,後來梅艷芳得癌症,媽媽不關心她,只想分錢。

我的一個來訪者也在第40次談話時,幽幽地說,我現在才發現,全家人都覺得關心弟弟是應該的,而我有一點什麼要求,大家都會很自然地覺得我多事,甚至連我自己都覺得不應該。

B、一直在努力,在等父母的愛

「如果我考上100分,媽媽就會愛我了!」

「不是我不想愛媽媽,是我做不到了!希望媽媽能明白!」

「媽媽,我很愛你啊,不要傷心了,我很愛你!」

這些孩子,往往以為自己足夠優秀了,父母就能好好愛自己;以為解釋得夠清楚,父母就能夠理解自己;以為自己給予的越多,就可以填補父母心中的坑洞。

事實上,基本是不可能的,沒有人能夠填補別人的坑洞和傷痕,所有的填補,只會引發更多的貪慾。

碰上這樣的父母怎麼辦?

如果你不幸有這樣的父母,同時,你開始醒悟,不打算再做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了。

首先,恭喜你,你終於做好準備開始關注自己了。

其次,很重要的是,你需要認清自己的內疚感和罪惡感,敢於向父母的無禮要求說「不」。

在和父母分離的過程中,因為父母已經習慣了工具性的使用孩子,而孩子也已經習慣了父母的控制。

所以,一開始的分離過程會很艱難,父母往往會使用孝道、疾病、輿論來控制孩子。孩子呢,會經歷巨大的內疚和罪惡感,有些就會選擇停止建立界限,放棄獨立成為自己的過程。

就像張韶涵說過的:「第一天晚上很傷心,但是第二天,又和媽媽和好了!」

第三,嘗試寫個人成長回憶錄。

通過回憶錄的方式,更能夠看清自戀父母對自己人生的控制過程。

第四,加入一些成長性團體。

比如張韶涵是有許多朋友支持著一路風雨走過的。當下有許多網路或者地面成長性的團體和小組,通過朋友的支持和認可,來彌補優質父母缺失的不足。

第五步,成長性的心理諮詢。

一般上,被自戀的父母控制著長大的孩子,事業上往往都OK,也可能會成為不婚主義。所以,他們不會因為事業發展不良,或者是親密關係問題而進入諮詢(因為可能沒有親密關係)。

他們的人生態,更大的可能是——人生沒問題。但過得好辛苦,感受不到幸福感。也就是說,他們往往不一定是因為癥狀而進入心理諮詢的。所以,成長性的心理諮詢,是好的選擇。

作者簡介:羅文娟,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EFT伴侶關係治療取向諮詢師,新人本系統長程受訓,為個人成長與婚姻、情緒困境提供深度支持。微信公眾號:文娟陪你成長。

潘幸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潘幸知 的精彩文章:

老公對我說:「你這個對自己下狠手的女人太可怕了。」
李宗盛三婚:婚內出軌追愛才女,卻只能在平凡女人的懷裡療傷

TAG:潘幸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