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這3種情況,別去跑馬拉松!

這3種情況,別去跑馬拉松!


Photo via Colin Morley Photography



很多新手跑者都會坐擁「完成馬拉松」的大夢。雖然我們多半會鼓舞新手跑者勇於挑戰,但如果跑者還處在這三種狀態,我們建議你先把馬拉松擱在腦後,讓自己先維持運動的習慣、循序漸進是比較好的方法。







 01 


沒有足夠的訓練








新手跑者最常出現的迷思就是,在身邊眾多跑者的洗腦下,會以為「跑馬拉松是件很簡單的事」。但事實上跑馬拉松一點都不簡單,如果沒有適當的訓練,足夠的訓練里程,可能一場42.195公里的馬拉松賽要跑四到五個小時以上。沒有足夠的肌力,受傷更是板上釘釘。




怎麼判斷自己是否可以參加馬拉松呢?

當你能順利完成兩次到三次半馬以上距離的活動或賽事,或許你可以考慮嘗試全程馬拉松,但要做好後半段用走的心理準備就是,務求順利完賽,然後不受傷為主。




 2 


 為了流行跑馬拉松 







跑馬拉松的首要前提是,先成為一個健康的跑者。




跑步成為一種習慣性的生活方式後,再通過訓練而挑戰馬拉松。



我們首先需要做的,是打造健康且耐跑的身體,而不是為了在朋友圈po幾張點贊過百的照片把馬拉松當成流行趨勢而來嘗試。




熱潮來了又去,一會流行微胖,一會流行狗啃劉海兒,但馬拉松熱畢竟是有點太辛苦了些。如果你只是為了趕一回馬拉松熱潮,而在沒有訓練的情況下貿然挑戰馬拉松賽,換來的可能就是受傷跟過勞。




要先成為健康的慢跑者,再考慮成為挑戰馬拉松的跑者。或許這是比較正確的方式。



 3 


設定目標太密集






如果你想要周周跑馬,就要有一個放低強度、讓身體養成每周都能跑馬的體質(或你可能有超馬夢)。

最令人害怕的地方是,你有太多密集的目標、但卻沒有足夠的時間養成適合各不同的目標的體質。




四周後跑全程馬拉松,六周後打破半程馬拉松紀錄,兩個月後跑長距離越野賽,十周......當然這不是說完全不可能,奇蹟總有發生的概率,只是隨著目標與賽制的不同,你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調整與體質的恢復與轉換,意外受傷的可能性會超大。




如果你設定了多重目標,盡量留6到8周讓自己進行調整與體能改變。不要過度期待自己每次都有飛躍式的改變。你可以周周都跑馬,但不要奢望每周都能打破個人最快紀錄。




 總結 







歸納一下,這幾種狀態下去跑馬,你受傷的幾率都會大大增加。所以,不管你是新手還是老手,永遠都要記得,先成為健康的跑者,再來成為馬拉松跑者,才是最正確的道路。




* 本文轉載自don1don



 # 來,今天來評論區聊聊 # 




你是哪種馬拉松跑者?





·


·


·


 用3小時發現跑姿問題 


 跑姿分析矯正課程全國開課 



點擊圖片,查看2018跑姿分析與矯正課詳情





點擊

「閱讀原文」

報名跑姿分析與矯正課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跑步學院 的精彩文章:

這雙鞋幫你找回原始人類般強健的腳掌。
這個95後首馬跑進250,4個月PB241,還創造過吉尼斯世界紀錄!

TAG:跑步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