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劍橋大學飲酒社再爆黑料,校園酗酒文化走到頭了?

劍橋大學飲酒社再爆黑料,校園酗酒文化走到頭了?

從「比基尼果凍摔跤大賽」,到酗酒豪飲、極限狂吃、生吞金魚,劍橋大學飲酒社團憑藉這些臭名昭著的「壯舉」上了不少頭條。最近,一群致力於成為飲酒社團「劊子手」的學生在Facebook上,發布了上百份飲酒社成員不當行為的「罪狀帖」,其中包括性騷擾、欺凌行為和階級歧視。面對民憤,劍橋大學開始對這些飲酒社團展開調查。這一次,不醉不歸的狂歡是否走到頭了?

許多學校都有各自的飲酒社團,組織喝酒派對,進行各種奇葩活動。有的飲酒社團會僅限男性或女性成員加入。

Facebook上掀起的劍橋飲酒社討伐戰

在這個名為「Grudgebridge」的Facebook主頁上,聲討劍橋飲酒社的匿名「吐槽」帖還在不停地更新著。一名曾經的劍橋學子寫道,自己在校時的迎新活動中,有飲酒社的男性成員性騷擾長得好看的女性新生,並沒收了她們的鑰匙和手機。當時還有社團男性成員聲稱,活動結束後,女生們「會坐著輪椅回家」。在其他帖子中,飲酒社成員還被爆霸佔酒吧場所,阻止他人進入,只因為瞧不起對方上的公立大學。

Grudgebridge承認,主頁上的一些帖子也存在不實言論,但由於數量太大,不可能全部核實。不過一旦有要求,他們會進行刪除。

其實,Grudgebridge主頁的出現,最初源於一個視頻。Grudgebridge的第一位管理員拍攝了一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新月社團(Crescents society)的聚會視頻。在當地的小酒吧里,一位喝醉的學生髮表演講,大肆宣揚包容性是「現代社會面臨的唯一且最大的問題」。雖然事後查證這位學生並不是新月社團的成員,但因這一事件被學院調查的新月社團,就此解散了,而曝光者Grudgebridge也從此成了飲酒社的「死對頭」。

據《衛報》報道,這位最初創建Grudgebridge的「初代管理員」自稱來自中產階級下層,「深知來自另一個階層被排斥的感受」。他認為,飲酒社固化了學校男性校友的舊關係網,減少了來自工薪階級、黑人和少數族裔的學生申請入學的機會。主頁現在的管理員是兩名女生,其中一位也講述了自己入學時參加飲酒社活動的經歷。她回憶道,當時只有外貌出眾的白人女學生被邀請參加,「二、三年級的男生們想盡辦法讓女生坐在他們的大腿上,儘可能地給她們灌酒。有人告訴我們,去年有3個女孩喝的酒里被摻了烈性酒。」

該不該對飲酒社「斬立決」?

在這次對飲酒社群起而攻之的批評前,雖然媒體也曾多次報道飲酒社的狂歡亂象,但學校對社團的行為可以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了回應Grudgebridge上的指控,劍橋大學學生會(CUSU)表示將在本學期結束前,和飲酒社成員以及學生性騷擾活動者們一起,制定一份行為守則。CUSU學生主席艾爾(Daisy Eyre)稱,預計學生會的主管部門還將針對是否關閉飲酒社團進行投票。「個人而言,我認為飲酒社是很有問題的,非常混亂。如果你星期五晚上去酒吧,會看到許多穿著飲酒社西服和襯衫的人,他們用著裝和你劃清界限。這些社團的活動綱領或明或暗地宣揚著反對同性戀、種族主義和階級歧視。」

不過,也有高年級學生代表認為,Facebook上對飲酒社的宣傳無異於一次「在線裁決」。劍橋大學唐寧學院研究生會主席貝多弗(Andreas Bedorf)稱,Grudgebridge發起的這場運動讓他想到了政治迫害和異端審判。這位博士生認可給飲酒社團制定行為準則,但如果要全盤否定所有的飲酒社,他認為不太可取。「因為其中的大多數並沒有問題,他們只是想和志趣相投的人一起縱情享樂。」

明令禁止能解決大學校園酗酒問題嗎?

脫離父母的約束、派對生活、發泄課業壓力,讓酗酒文化席捲了不少國外大學校園。有的新生為了快速融入新環境,義無反顧地加入飲酒社。為了解決大學校園裡的飲酒問題,校方們也是操碎了心。5月10日,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澳洲國立大學和酒精研究教育基金會聯合發起了一項「減少危險飲酒」(Reduce Risky Drinking)的運動,旨在改變學生們對飲酒的認知,降低酗酒概率。

酒精研究教育基金會曾隨機調查過校內學生, 80%的受訪者承認自己存在過酗酒的情形。

2016年8月,由於校內派對性騷擾案高發,斯坦福大學制定了禁止本科生在校園派對中飲用烈性酒的規定。但消息一出,立即有人反對,認為飲酒並不是導致性騷擾案件的直接原因,況且政策的有效性也還有待研究。更重要的是,禁了烈性酒就像「打地鼠」,學生們會繼續飲用其他還未被禁的,如啤酒、葡萄酒等。目前,據劍橋大學發言人稱,各個學院正在和學生代表討論,針對飲酒社團和被指控的欺凌、社交排擠等不當行為推出一個共同的解決辦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春天最美的風景, 就是你!
脫歐倒計時1年,梅姨「一日四訪」能解民眾心結嗎?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