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將中國佛教發展到登峰造極的男人,規定了和尚吃素和寺廟撞鐘

一個將中國佛教發展到登峰造極的男人,規定了和尚吃素和寺廟撞鐘

梁公蕭衍打著聲討南齊最後一位昏君東昏侯的旗號,兵壓南齊都城建康,東昏侯被誅。南齊湘東王蕭寶晊認為自己人緣好,名聲好,又頗愛好文學,他希望人心都能向著他自己,就坐等即位了。這下蕭衍可不高興了,就給蕭寶晊按了個謀反的罪名,送蕭寶晊弟兄三人上路了。蕭衍披上黃袍以後,更年號為天監。史稱梁朝,蕭衍,即梁武帝。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土,至兩晉時發展到高潮。宋齊梁陳之間,更因帝王的推波助瀾弘揚佛法,使得佛院禪林在南方以南京為首,發展到了空前的規模。至粱武帝時發展到登峰造極。

究竟發展到什麼程度?據宋樂史所撰地理志《太平寰宇記》記載:「鐘山(即南京紫金山)自梁以前,立佛寺七十所」,一座城市有寺院七十座,可見當時佛教的盛行。後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詩句形容江南一帶寺廟之眾,其實並不誇張。

梁朝建於戰火之上,所以當時經濟不是很發達,梁武帝不從發展經濟著手,而是總結了南朝宋和南朝齊政權動蕩的原因後,說:「建國君民,立教為首」,蕭衍一面大力提倡儒教以維護綱紀,一面又著書立說,宣揚佛教。據《梁書?本紀》記載,蕭衍「篤信佛教,制《涅盤》、《大品》、《三慧》諸經,累數百卷,所覽餘閒,即於重雲殿及同泰寺講學,名僧碩學,四部聽眾,常萬餘人。」主持編修了五千多卷譯註經。為了將佛教演變為教化萬民的一種信仰,梁天監18年(519年),梁武帝在都城受佛戒,法名冠達,同時令王侯子弟將佛教定為國之所宗,大興土木於江南各地,普建廟宇。並且將大批金錢投入佛門。最後梁武帝又別出心裁地三次「捨身」同泰寺,然後每次有政府官員替他「贖身」,花費四萬萬錢。

梁武帝不但信佛,還對佛教的一些戒律作了修改。譬如規定了和尚吃素和提倡寺院撞鐘。

素食之風,在佛教傳入中土之前就比較盛行。不是因為當初經濟落後,沒肉吃,而是那時已經出現了「五穀為養,五果為助」的理念。還有一點也許是受了老莊的清凈無為的哲學思想影響,一批隱逸文人,崇尚自然,追求返璞歸真,認為吃肉使人氣濁,吃素使人氣清。文人一帶頭,素食一時間成為時尚,就象現在的女孩子流行的減肥一樣。但是,任何事情做過了頭,往往就會進入走火入魔的境地。相傳漢代有一個叫周澤的,也想時尚一下,餐餐吃素,終於因營養不良而導致面黃肌瘦。他的老婆勸他注意營養,這位老兄一聽火冒三丈,馬上以「干犯齋禁」的罪名,把老婆投進監獄。「干犯齋禁」究竟是什麼罪名,我不是很清楚,大概和現在的嚴重破壞社會治安差不多。如果犯了「坐齋不謹」,則要殺頭的。到最後,甚至在吃素的時候不小心放了一個屁,也是要被殺頭的。所以,你不要以為古代的玩時尚和現在一樣好玩,弄不好會把小命玩完。

原來的佛教教義按現在的時髦語言來說還是很人性化的,據《戒律廣義》記載,和尚原來可以吃雞鴨魚肉等葷菜,佛經所指的葷,是我們日常所說的「蔥、韭、大蒜」之類。葷在古義里通熏,泛指氣味熏人的素菜。「葷」的草頭,可以知道葷字的原始意義。

那和尚是否可以吃肉?佛教分大乘和小乘,大乘是一心度人,以自度為度人的手段。所以不允許吃肉;小乘是一心度己,別人如何可以不管,所以可以吃肉,但這種肉也有一定的規定,世稱「三凈肉」,何謂三凈肉,一謂我眼不見其殺者;二謂不聞為我殺者;三謂無為我而殺之疑者。至於和尚如果生了病,那麼就實行革命人道主義,什麼肉都可以吃,現在的印度,泰國等洋和尚還是可以吃肉的。到了梁朝,佛經教義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人們相信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佛教宇宙生物圈的概括,所謂六道眾生,生生死死在這六個範疇內輪迴,永無止盡。六道眾生又名「有情世間」。分別為天界 、非天界 、人界、畜牲、餓鬼、地獄等,既然人都要在這六道中輪迴,今生你吃雞鴨魚肉,等下生你變成了雞鴨魚肉就得被別人吃,這樣你吃我,我吃你,就永遠不能跳出三界而成佛道,梁武帝不但自己想成佛道,可能也想讓大家都能成佛,於是規定和尚就都不允許吃肉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雲閑聊蒼狗 的精彩文章:

太子殺人沒法處置,只能處置太子老師的大秦帝國
最諷刺的祝壽語「萬壽無疆」,慈禧太后「每逢萬壽祝疆無」

TAG:白雲閑聊蒼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