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向來只說官茶暖,消得山泉沁骨寒。紀曉嵐號准了涇陽茯茶的脈

向來只說官茶暖,消得山泉沁骨寒。紀曉嵐號准了涇陽茯茶的脈

茶以悅己,茶以貴人。

官茶指涇陽茯茶,1368年被標註為涇陽茯磚茶的元年。涇陽茯磚茶在明清時期的貿易非常火爆,廣泛被邊疆人民所喜愛。乾隆年間,紀曉嵐曾以戴罪之身在新疆生活過兩年,深入考察了當地政治經濟與民生,這是其中唯一一首寫茶的詩。在這兩年的流放中,紀曉嵐發現新疆人最喜歡茯茶。為什麼喜歡呢?在這首詩中,紀曉嵐給出了一個肯定的答案「暖」!今天我們推廣茯茶,往往以「保健」之名冠之。再追問如何保健,就旁顧左右而言他了,或者會蹦出一些老百姓聽不懂的專業名詞。哎,以己之昏昏豈能令人之昭昭。紀曉嵐這個「暖」字是神來之筆,是茯茶保健之「魂」。

圖:涇陽茯茶

【飲茶(原作第57)】

紀曉嵐

閩海迢迢道路難,

西人誰識小龍團?

向來只說官茶暖,

消得山泉沁骨寒。

自註:「當地水寒傷胃,唯附茶性溫能解。附茶者,商為管制易馬者,初煎之,色如琥珀,煎稍久,則黑如翳。」

圖:紀曉嵐

紀曉嵐,名昀,字曉嵐,清朝的大學問家。他自幼勤學,飽覽群書,工於詩文,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以會試第二十二名的成績參加殿試,獲得二甲第四名,入選翰林院庶吉士,繼授編修,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在漫長的宦海生涯中,他受過一次大的挫折,那就是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被遣戍烏魯木齊。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六月,據《清高宗實錄》記載,兩淮鹽政盧見曾因有營私貪污行為而被革職查辦。紀曉嵐則因為通風報信而被發配烏魯木齊。這件事《清朝野史大觀》的記載更為生動有趣:當時紀昀得知消息,想預先通知盧家。但又怕引火燒身,不敢輕易傳話、寫信。他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把一點食鹽和茶葉封在一個空信封里,里外未寫一字,星夜送往盧家。盧見曾從中終於悟出其中的隱語:「鹽案虧空查封」。這個盧見曾也真聰明啊!可見日有所思,就有所想。後經劉統勛等人的嚴密偵緝,紀昀終於敗露,同年十月,被遣戍烏魯木齊贖罪。

圖:烏魯木齊雜詩

紀曉嵐在烏魯木齊僅僅生活了兩年,可在這短短的兩年里,他懷著積極樂觀的心態,於繁雜公務之餘深入實地,考察了當時的新疆尤其是烏魯木齊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城市建設、民間物產以及風土民情,寫下了大量文字記錄,其記載的很大一部分保留在他的一百六十首《烏魯木齊雜詩》中。今天我們讀的這首詩是其中唯一一首寫茶的詩。

詩中,閩海,指附件沿海茶產區。雖然路途遙遠,乾隆年間閩茶已經由秦晉茶商從茶葉產地福建運往蒙古,再轉運新疆或者恰克圖銷售。這條路線後來被標註為「萬里茶道」,萬里茶道發源於福建。詩中,小龍團,泛指內地的精品茶葉。據宋葉夢得 《石林燕語》所記,「(宋)仁宗時, 蔡君謨 ……擇茶之精者,為小龍團十斤以獻。」作為宋代貢品的團茶是一種名貴的茶餅,茶上印有龍鳳圖案,印盤龍者稱「龍團」或龍茶,印鳳者稱「鳳團」或鳳餅。詩中,西人指新疆軍民。

唐代以後,茶葉由官方統制,貯存邊地府庫,用以交換馬匹,故稱為「官茶」。在官茶販運中,朝廷會撥出一定比例的茶葉作為對茶商的酬勞,這部分茶被成為「附茶」,可以自由流通。至今,史書記載並未明確發現有「茯磚茶」或「茯茶」的正式稱謂,文獻記載只有「官茶」、「附茶」的名稱。概而論之,官茶用來換馬,附茶是商品茶。一說,「茯茶」正是「附茶」的諧音。詩中的「翳」,寫茯茶的茶湯,在這裡當湯色紅艷晦暗不明的意思講,非常形象。紀曉嵐的這首詩,說明了早年間新疆人對茯磚茶的熱愛,比起在內地流行的閩茶,還是磚茶覺得喝起來暖和抗寒。

1

一、關於茯茶功效的描述,紀曉嵐切中了靶心

時至今日,我們看到關於茯磚茶功效的宣傳,其實還停留在很原始的層面,基本都在外圍打轉轉,很難切中消費者需求的靶心。以下三點是我們耳聞目睹,最經常見到的茯茶宣傳程式。作為消費者,你應該是最直接的感受者。

圖:在新疆內蒙茶館喝茶,基本是每人一壺,這和內地不同。

1、茯茶是邊銷茶。我們大講以茶易馬、陝甘茶馬古道、絲茶之路的故事,無非想說明茯茶歷史悠久。但「邊銷茶」這個概念是個雙刃劍,邊銷茶是粗茶老少皆知,在傳誦歷史的過程中倒把粗老的概念深深的植入到消費者的心中了,這對茯茶宣傳來說是個損失。歷史上在涇陽製作的茯茶,有「陝引」和「甘引」之分,甘引色黃茶粗,一般運往蘭州新疆,多煮飲,陝引色黑茶細,一般運往太原蒙古,奶茶素茶各有擁躉。涇陽當地人喝陝引的多,可用銅壺熬煮,也可用白瓷厚壁茶壺燜泡,清朝蓋碗流行,用大號青花瓷蓋碗也是涇陽官商社交場合的必備。不知你注意到沒有,普洱茶現在也在做「正名」,普洱茶要邁入「人文普洱」時期,就要兼顧各種人群的需要。普洱茶現在站出來說,誰說普洱就是粗茶,我也有用明前茶做的餅!安化黑茶也有天尖、貢尖,為什麼涇陽茯茶要「邊銷茶」一條路走到黑呢?可喜的是,涇陽茶企也在逐步改善黑毛茶用料的級別,如雪域系列,如紅茯,就是用的較細的毛茶原料。

2、茯茶有很好的金花,學名冠突散囊菌。目前最流行的就是用顯微鏡觀察金花,但是能有幾個人能把冠突散囊菌的保健機理講清楚?講到能讓消費者一聽就懂。劉仲華教授關於茯茶(冠突散囊菌)保健機理的研究已經非常細化和全面,飲用茯茶對腦血管、肝臟的病理研究,這些都是有數據體系的支撐的。可問題是,這些研究,包括對冠突散囊菌(金花)功效的研究成果並沒有得到轉化,科學研究沒有轉化成消費者感興趣的,能聽懂的話,所以茯茶知識科普需要加強。

圖:傳統做茯茶的器具,如今已被現代化的生產線代替。

3、茯茶刮油厲害,喝茯茶吃泡饃。茯茶消脂減肥,這已成為目前茯茶最大的賣點。茶企為了強化這個賣點,又開發出很多刮油更厲害的產品。從而使得茯茶的銷售走入一個牛角尖。茯茶除過減肥,有沒有其他保健效果呢?想當年,林則徐在赴新疆任職的路途中,不慎身患痢疾,客棧中邂逅一涇陽茶商。涇陽茶商用陳年茯茶幫林則徐調理好了腸胃。2013年,咸陽茯茶投資攝製的微電影《茯茶的故事》,也引用了這一橋段,民間用茯茶治療肚痛。再反觀現今涇陽茶商的宣傳,誰還打「調理腸胃」的牌?除了消脂減肥,還是消脂減肥!茯茶的保健功效還有沒有?我想肯定是有,除調理腸胃以外,比如護嗓潤喉,就值得開發。如果說,陝南綠茶嘹亮了陝南民歌和漢調二黃,關中人愛吼秦腔,陝北人喊信天游,好嗓子和磚茶也有點關係吧。范紫東(1879—1954年),是清末乾州東鄉西營寨人,著名秦腔劇作家,易俗社創始人之一,和涇陽茯茶知名商號「裕興重」往來親密,曾為裕興重掌柜題寫了「腳踏實地行來穩,心不欺天到處安」佳聯,想來范紫東也非常喜愛喝茯茶吧。如今費嗓子的職業,秦腔演員、教師、解說員、交警、歌手等等,人群很多,有沒有一款以「護嗓」為訴求的茯茶呢?三年前我就把這個想法說給一家知名茯茶茶企老闆聽,不過贏得了「呵呵」二字,當然他的企業現在也在市場銷聲匿跡啊了。「漢中茶企忙賣茶,安康茶企忙建廠,商洛茶企忙種茶,涇陽茶企等風來」,這是我在陝南茶企內部調研會上對四市茶業狀態的總結,涇陽茶企普遍缺乏主動性,沒能主動建立起和現代消費者勾連的點。

所以,綜合以上三點,你也能看出來,對普通消費者而言,以上這三點都是在外圍打轉,並不能說到消費者心裡。

所以,紀曉嵐在這首詩中提到的茯茶「暖」的特性,就顯得非常難能可貴了。什麼是直指人心,「暖」就是!「暖」是一個人人聽的懂,而又非常深刻的保健訴求。如果能有店家把紀曉嵐這首詩作為自己門店的背景。或者寫到產品說明書里,我覺得這篇文章就沒有白做。

2

二、紀曉嵐時期茶葉西進中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貿易競爭。

茯茶作為國家統收統管統運的專有物資,所以稱「官茶」,清代每年銷往新疆的茶葉約395萬斤。(見蔡家藝《清代新疆茶務探微》)

官茶,基本上都是官商在甘肅官茶局領引後,到湖南安化一帶採辦,「以散茶裝筐,由湖北襄河運上陝西,在涇陽製造成塊」,然後到達陝甘各省,行銷北口、西口。「行北口者,陝西由榆林府、定邊、靖邊、神木等縣,甘肅由寧夏府、中衛、平羅等縣。其銷西口者,由肅州、西寧等府州各屬承引納課。」西北大學李剛教授對此有高度簡練的概括:「涇陽茯磚茶,原料來自湖南安化,在涇陽加工集散,在蘭州實現銷售。」

圖:《那年花開月正圓》劇照

邊關少數民族兄弟吃牛羊肉喝乳酪為生,需要飲茶。茶是少數民族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無茶則難以為活」,陝西商人就販茶。起先是服從官府需要,販茶換馬,「茶馬交易」,後來乾脆全部商茶化。他們將陝西紫陽茶區所產的綠茶經漢中、徽縣、天水販到蘭州、寧夏,每年不下15萬斤。後來發現綠茶味淡散裝不便於運輸和保管,而湖南安化的紅茶枝粗味重便於擠壓成磚,便赴安化販運紅茶到涇陽壓成茶磚再販運到西部,這就是「湖茶」的由來。當年住在安化的湖南茶區收茶的主要是陝西商人。涇陽更是茶葉加工中心。每年僅在涇陽撿茶的臨時工人就「不啻千百人」,涇陽茶號七、八十家。這些經營茶葉的大商號在西北都很有名,「馬合盛」馬家光運茶的駱駝就千餘匹,每次出發峰峰駱駝相連,蔚為壯觀,連慈禧太后都親口封他為「大茶商馬合盛」。涇陽「裕興重」的東家是安吳堡的周瑩,裕興重每年販茶佔全縣的一半以上,後來慈禧還認她為乾女兒,入宮閑話,足見財力之盛。

什麼是「附茶」?「附茶」原是官方為提供茶商作酬勞和損耗之茶,因許其與自售作本的「正茶」一起運銷,故稱之為「附茶」。考其來源,明時已有所見。例如《明史?食貨志》載:「五年(隆慶)令甘州仿洮河、西寧事例,歲以六月開中,兩月內開馬八百匹,立賞罰例,商引一二年銷完者賞有差,踰年者罪之,沒其附帶茶。」看看這條,茶商超過期限沒有賣完要接受處罰。官茶販運是一個鏈條,作為最基層的茶場茶農,如果逾期不能把茶葉交付到指定地點,也是要被罰的。所以明末茶葉賦稅過重,導致農民毀茶、甚至起義這事也曾發生過。甘肅茶法,「每引納官茶五十斤,餘五十斤由商運售作本」。又云:「定每茶千斤,概准附百四十斤,聽商自賣。」意思是說,商人每運茶100斤,除交官茶50斤外,餘50斤包括附茶共64斤,商人可自行銷售。

圖:左宗棠

清代甘商所運正茶、附茶,向皆「湖南安化所產之湖茶」。本詩之所以將附茶也稱為「官茶」,是為了與從北路輸入的晉茶即私茶相區別而已。在清代官方文獻中,官茶多被稱為「附茶」,而晉茶則多被稱為「雜茶」。左宗棠的公文中也多用「雜茶」一詞。清朝新疆分南北兩道,南軍由關隴,北軍由蒙古及草地,而商路亦遂因之。南商川、湖、江、豫、晉、陝,由甘肅出嘉峪關至新疆古城;北商奉、直、晉由張家口、歸化城,專行草地,所謂山後買賣路,亦至新疆古城」。「南商運銷湖南安化之茶」,故稱「湖茶」;「北道運銷湖北羊樓峝之茶,在羊樓峝、漢口製造,改稱晉茶」。晉茶,是山西商人采自湖北、福建等地,在當地自行收購加工,經由河南、山西以達張家口、歸化,請領理藩院印票,販運至新疆各地。南商的線路就是官茶貿易線路,計劃經濟;北疆的線路後來被推崇為「萬里茶道」,是市場經濟自由貿易的產物。

關於左宗棠公文中提到的「雜茶」,史籍說法多不一致。主要有二說:一說「雜茶」是指:紅梅、米心、帽盒、桶子、大小塊磚茶等名目。一說「雜茶」是指白毫、武彝、香片、珠蘭、大葉、普洱等諸色茶。

「查私販出卡之茶,多系細茶,而雜茶居其少半,如大葉、武彝、六片、白毫、珠蘭等項,名為細茶,味最馨而價最貴,每斤值八九錢。以其性寒,伊犁、塔爾巴哈台兵民、蒙古、回子,向不買食。至廣匣子、千兩、百兩等項,名為雜茶,價與副(附)茶相等,而貴於大茶、斤茶。因其捆縛成束,不肯零星掛賣,是以兵民、蒙古、回子,忌不買食。以上雜茶、細茶,並非蘭商官引,運銷皆系北商自歸化城私販,運至古城,再由古城攙於雜貨,轉運伊犁等處。」又云:「大茶、斤茶,統名磚茶,每斤價值二錢一二分不等,兵民買食最為便利,雖非蘭商引運,但久經北商運賣,應准嗣後專賣。」

注意,上面左宗棠公文中又提到「寒」,這和茯茶「暖」相輔相成。

所以紀曉嵐這首詩中,提到的「小龍團」,並不是泛泛的隔空打物,而是有實指。反映了清朝新疆地區茶葉貿易的競爭。左宗棠、紀曉嵐等都認為茯茶性暖,適合邊民飲用。但「官茶」的計劃經濟怎麼能打敗市場經濟呢?晉商所販運之茶葉,不但種類繁多,而且質量大都比較精細。這就不難看出,晉茶的銷路之所以一直比官茶好,除以前所述諸因素外,與其茶葉種類繁多顯然也有著重要關係。因為人們居地不同,族別各異,其嗜好往往亦會有所不同。種類多,則意味著消費者可以選擇的餘地也多,這是不言而喻的。

3

三、「暖」是茯茶新產品研發的主要方向

目前茯茶的消費市場中,也有往拼配方向發展的產品,以突出茯茶消脂減肥的功能,同時提升沖泡的觀感。比如用茯茶拼配玫瑰花瓣等,還有在茯茶製作過程中添加代用茶原汁,這已成為茯茶新品開發的一個方向。

2016年,火了「小青柑」。所以市場上有衍生出很多用青柑盛裝的茶,其中也包括茯茶。這一點我覺得需要深入分析。各位茶友都知道,普洱熟茶的新茶是有火氣的,這和其製作工藝有很大關係。所以小青柑的搭配普洱熟茶就顯得很中和,小青柑的涼中和了熟普新茶的燥。而茯茶原料一般都要經過一到三年的陳化,火氣盡失,再輔以涼性的代用茶,比如小青柑,性就更涼了,短期可能有減肥效果,但未必適合長期飲用。但是選用大紅陳皮做茯茶的伴侶,是對茯茶品質的提升。大紅陳皮的甜香可以消除茯茶的苦澀,大紅陳皮的理氣和茯茶的消脂得到很好的結合。

圖:顯微鏡下的冠突散囊菌

關於茯茶「功效」的開發,近來又有新的消息。

來自西部網的消息,2017年6月7-8日,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彭小楓帶領全國政協專題調研組到咸陽市調研茯茶產業發展情況。調研結束後,調研組在咸陽市政府召開茯茶產業座談會。聽取了咸陽市政府茯茶產業發展情況彙報,聽取介紹後,彭小楓作總結講話,對咸陽茯茶產業發展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先進的技術一定可以形成資本窪地,可預期、可開拓的市場也會影響資本的走向。茯茶相對其他茶種,將來有競爭力的就是金花(冠突散囊菌)。他建議,咸陽茯茶要發揮技術創新的基礎性作用,在茯茶的功效上多做文章,建立茯茶標準體系,加大科技研發力度,用數據來支撐茯茶的功效。他要求,政府要用政策體系為龍頭企業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推動體制機制的改革,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咸陽茯茶要在功效上做文章」,這個觀點一出來,很振奮人心,但怎麼操作,馬上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怎麼解讀「咸陽茯茶要在功效上做文章」,我覺得有這幾點?

(一)、茯茶生產上發揮技術創新,穩定品質,提高效能。

古老的茯茶生產是看天時的。雖然茯茶給人感覺是三伏天做的茶,但根據老人們的口述,其實茯茶生產時節更多在9月前後,這個時候秋高氣爽,溫差大,太陽毒,風也好,磚茶更好乾燥,發花更好。訂單多了,春夏也做,但冬季做的少。關於茯茶的發花,是自然發花,還是菌種培育,一直存在著爭論,這和「手工茶」和「機制茶」的孰好孰壞的爭論一樣,各說各有理。兩派我都支持,如果你做私房茶,賣的就是手工,自然發花無妨,發壞了扔了,發好了留著更值錢。如果你真正要做通路市場,產量是第一門檻,品質是第一底線。很難想像一個沒有產品儲備的企業他如何打開市場。這個問題不光存在與茯茶,陝南茶區也適用。所以從陝茶產業發展這個角度,市場呼喚規模企業。只有規模企業能給消費者一個品質穩定、性價比最高、可指名購買的服務。

(二)、茯茶推廣要把科技成果轉化成老百姓能聽得懂的話

茯茶的科研是近幾年茶類裡面最出成果的領域。劉仲華教授率領的黑茶課題研究成果拿了「國家科技成果二等獎」,整個國家所有領域,這個榮譽非常了不得。咸陽涇渭茯茶關於黑茶提質爭效的研究也獲得了非常高的榮譽。劉仲華教授關於茯茶(冠突散囊菌)保健機理的研究已經非常細化和全面,飲用茯茶對腦血管、肝臟的病理研究,這些都是有數據體系的支撐的。可問題是,這些研究,包括對冠突散囊菌(金花)功效的研究成果並沒有得到轉化,科學研究沒有轉化成消費者感興趣的,能聽懂的話,這是茯茶知識科普的短板。

圖:茯茶金花,可以喝的微生物。

(三)、茯茶產業鏈的延伸

科學家已經預測,用茶葉做出皮衣皮鞋襪子的時間不會太久。茯茶產業鏈也很長,不一定非得賣茶葉。金花提取就是茯茶科技成果最具有技術含量的一個。金花提取了以後再添加到其他食品,這又是又一個延伸。目前茯茶的金花提純產品已經在日本韓國成為最厲害的保健品,涇陽茯茶也開始在日韓扎點銷售。

「向來只說官茶暖,消得山泉沁骨寒。」紀曉嵐找准了涇陽茯磚茶的賣點!新時代的涇陽茶人能不能以「暖」為靶向(現代人基本都是寒性體質),以「暖」為訴求(溫補是傳統中醫非常重要的理論),以「暖」為方法(消脂減肥去油調理腸胃護嗓保健),這對「茯茶東進」有很重要的意義。

圖:《始翠山,詩詞發現陝茶之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你的茶,要用什麼器,最撫貼你的心呢?
茶與咖啡三個月de日常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