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孩子晚一年上學,或將改變一生軌跡!(父母必看)

孩子晚一年上學,或將改變一生軌跡!(父母必看)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育兒」

每晚推送】



文丨憶初


來源丨文藝拾趣(smart--mommy)




有一種教育,讓孩子成為孩子,讓他們慢慢長大。  



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描寫過一個夢幻般美麗的場景,每次想到那個場景,都會覺得溫暖。




她寫一個大概只有5歲的小孩兒,用一根草繩綁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繩又長,小小的人兒又偏偏想打個蝴蝶結,手指繞來繞去,這個結還是打不起來。




旁邊,男孩的祖母不停地罵他慢,龍應台說:「不要緊,阿婆,讓伊慢慢來。」




龍應台寫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兒;是的,我願意登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5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0

1




懷孕後,遇到別人,被問的最多的問題通常是「幾個月了?」,「什麼時候預產期?」。




很多人得知預產期是9月28日後,幾乎都表現出非常遺憾的樣子說,哎呀,得晚上一年學。



可是,我並不覺得晚上一年學很遺憾。







人們普遍認為,孩子上學越早越好,很多家長在給孩子選擇幼兒園時,把「能否學到更多的算術、拼音」作為評價幼兒園好壞的標準。我對這種行為,並不贊成。



讓孩子從4歲開始就學習識字、算術,整天忙著排隊、坐好、站立和聽講,這樣孩子「愛玩愛動」的天性得不到滿足,這會為他日後的學習帶來諸多隱患,比如,認知能力弱,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我家老大3歲就上了幼兒園,6歲上了一年級。他上一年級的時候年齡不夠,我們為了讓他早上一年,竟然還為此找了關係。




由於當時我們本身的覺悟不夠,不明白早上學,會有哪些弊端。等我們意識到的時候,我們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糾正當初的決策失誤。




因為兒子年齡比別人小1歲,上幼兒園的時候,自理能力就比大孩子差一些,有人覺得差幾個月關係不大,但孩子年齡越小這種差異就越明顯。




讓他早上學一年,承受了與他的年齡不相稱的壓力,違背了孩子成長的發展規律,學習難度超出了他理解能力範疇,一年級時,別人能讀懂數學應用題的時候,他讀不懂。另外,還有自控力差,注意力差等諸多問題出現。




過早地讓他上學,使他在不該受到約束的年齡受到了過多的約束,一個從3歲就開始被要求讀書、算術、寫字的孩子,他通過什麼方式探索這個世界?在哪裡積極創造屬於自己的想像王國?





02




因為我家大兒子遇到了種種問題,所以我不會再讓我家小寶早早上學。



我不需要他在3歲的時候就有4歲孩子的表現,4歲的時候就具備5歲孩子的認知能力,

我不想被過多的早期教育——學拼音、寫字、算術、認字,無情地佔滿孩子的童年。







我也不需要他在3歲的時候就具有5歲孩子那樣強的自理能力,也不需要他專註,規規矩矩地坐在凳子上一坐就是半個小時。




人的壽命越來越長,而童年的時間卻越來越短。

現在很多孩子,過早地入學,匆匆忙忙地成長。




即便這樣,家長還不滿足,給予孩子過高的期望,一旦孩子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孩子就被貼上了各種標籤——多動症、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認真……




在孩子只有5歲的時候,他應該做5歲應該做的事情,他不可能不愛動,不可能注意力集中,更不可能學習認真。

你要求5歲,甚至更小年齡的孩子在教室里做好,保持安靜,其實是在束縛他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有研究表明,從學術氛圍濃厚的幼兒園出來的孩子,成年後有一半會面臨著情緒障礙。而那些從以遊戲為主的幼兒園出來的孩子,只有6%會面臨這樣的問題。





03




一個雨過天晴的傍晚,我下班回家的時候,在路邊的樹上發現了一隻知了猴,小心翼翼地把它撿起來。




第二天拿到辦公室,放在了一個透明杯子里。




下午,我和同事有幸竟然目睹了知了猴蛻皮的過程。那個過程非常慢,從它背部開始出現一條黑色裂縫開始,到完全蛻皮結束,整個過程持續了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




先是外面的殼出現裂縫,接著知了就緩慢地、一點一點地脫離那個殼。當它皺巴巴的翅膀出來一點時,我忍不住,幫了它一個忙。我小心翼翼地揪著它其中一隻翅膀,幫它脫離了殼。







我沒想到,我的自作聰明竟然害了那隻蟬,當它蛻皮結束時,我發現,被我幫忙揪出來的左邊那隻翅膀,明顯比右邊的短了一截。當時我沒覺得短一截有什麼,可蛻皮結束後的幾個小時,它只會爬,卻不會飛。




也就是說,因為我的幫忙,那隻蟬的翅膀永遠地失去了飛翔的能力。




後來我在網上諮詢一個昆蟲專家,那隻翅膀短一截的原因,是否和我的幫助有關。




專家解釋說,知了猴在蛻皮的過程中,尤其是雙翼展開的過程中,身體必須保持垂直,而且不能受到任何干擾,任何東西都不能碰到它,否則,蛻皮後的蟬將終生殘廢,無法飛翔。




知了猴的蛻皮需要一個過程,我如果不那麼匆忙,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等待蟬慢慢破殼而出,那麼,我一定可以欣賞它展翅飛翔的那一刻。




萬物皆有時,我踐踏了自然的規則,害了那隻蟬。




教育也是一樣,讓一切發生在應該發生的時間,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才能為未來的身心健康打下基礎。




孩子3歲的時候就應該做3歲該做的事兒,4歲的時候做4歲該做的事兒。5歲前的兒童,其實並不適合規規矩矩地坐在教室里學習,而是應該走出去,走到自然中,通過玩沙、玩水、看螞蟻搬家……這樣的學習,完善視覺、聽覺、觸覺等。




至於識字、算術之類的智力學習,最好在5歲之後。而且要循序漸進,先進行簡單的數數、認字學習。





04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曾建議過,

男孩更不宜早於6歲入學。




他認為,男孩的發育往往遲於女孩,有些5歲男孩的語言能力相當於3歲半的女孩,提早入學更容易造成他們聽不懂老師講課,在課堂上也坐不住。







據介紹,在美國和澳大利亞,

家長送給男孩「最好的禮物」,就是晚一年上學。




孫老師還從醫學的角度、心智發育、個性發展等方面,解釋了孩子為什麼晚上學一年比較好。

他的觀點是:





5歲的孩子和6歲孩子相比,心智發育有很大差距。孩子的自制力、注意力、人際交往能力等都達不到上學的要求。




如果這個時候讓孩子上學,意味著孩子一輩子永遠和比他(她)大的人競爭。




即使孩子在小學期間能夠跟上同齡孩子的文化課學習,但其他方面的不足,容易對孩子未來步入社會形成障礙。




早讓孩子上學,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極大的壓力,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孩子可能會永遠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這種自卑感會影響孩子一生。





05




很多家長擔心晚上學,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關於這個問題,童話作家鄭淵潔說過——倘若將人生形容為一場競賽,「起跑線」的比喻是恰當的。但是,「輸在起跑線」上只適合百米賽這樣的短程競賽。如果是馬拉松那樣的長跑,就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的擔憂。




至於學習,工作,孩子將來有的是時間呢。




當孩子處於童年時期,我會帶著小寶盡情玩耍,會在他四五歲的時候帶他旅行,讓他對世界有一個最直觀的認識。這樣,當他上學的時候,就會有較好的認知能力。




我會帶他去玩泥巴,捉迷藏。培養他的自理能力,讓他掌握如何穿衣、吃飯、上下樓梯,而不是過早地教他背古詩,認漢字。




孩子就像一粒種子,撒在地里,你得給他足夠的時間,耐心地等待他慢慢地發芽、生長、結果。




人生是長跑,請讓孩子慢慢來。




END

 -




來源:

郗紅,筆名:憶初。專註兒童教育,著有《媽媽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曾在《莫愁 家教與成才》、《為了孩子》、《父母必讀》等雜誌發表育兒文章200餘篇。



育兒

百萬媽媽交流育兒經驗,教你做個好媽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 的精彩文章:

跟小豬佩奇學育兒 02
暖男嗯哼幫媽媽霍思燕洗腳,霍思燕的育兒經值得學習!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