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天師論道之唐宋時期道教的興盛時光

天師論道之唐宋時期道教的興盛時光

有不少對道教文化很感興趣的道友,通過微信平台,希望小編能系統的刊發道教的一些歷史知識和部分經典故事。嗣漢天師府張金濤主持對道教歷史的認知、先賢經典的解讀有很深造詣、著作頗豐、隨筆不少。為了讓大家能夠了解唐、宋時期道教的榮光,本文部份摘要了張金濤主持的隨筆,以饗各位道友。

一、唐代崇道的興起

隋未,李淵為奪取政權,效仿隋文帝楊堅,利用道士為他營造李家奉天承運的輿論。以樓觀道士岐輝、茅山道士王遠知為代表的不少道士,紛紛投入李淵麾下。大業十三年(617),近百道士作接應,助力李淵軍奪取蒲津關成功。李淵稱帝後,認定岐輝、王遠知為代表的道教有功於唐朝,這奠定了道教在唐朝的興盛。

李淵稱李家為「神仙苗裔」,尊老子李耳為始祖。唐朝統治者此舉在客觀上起到:一借用神權提高李氏地位,二藉此宣揚李氏奪取隋朝為「奉天承運」。武德八年(625),李淵頒布《先老後釋詔》,制定了有唐一代奉道教為皇家宗教的崇道政策。

在唐高祖李淵登基之前,王遠知不僅向李淵「預告受命之符」,並認定李世民為聖人,是「太平天子」。唐太宗李世民當了皇帝後,自然對王遠知、對道教十分有好感,按照他父親制定的崇道政策,大力推行、不遺餘力。

唐玄宗李隆基繼大統後,效法唐太宗再次大力推行開國以來的崇道政策,提高道教地位,促進道教發展,形成唐代道教興旺發達的氣象。例如:歷史上第一次道藏就是在唐開元時期搜集整理成型的;唐玄宗親制《霓裳羽衣曲》、《紫微送仙之曲》等道教齋醮樂曲;在公主妃嬪中有很多要求成為女真,楊貴妃也被度為「太真宮」女道士等。

二、宋代崇道的高潮

宋太祖趙匡胤在未做皇帝之前,便與道士常來往。登基後曾用「符命」為他製造輿論,召見蘇澄、王眙素等道士,並對道士進行考核整頓、提高道士素養。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召見道士的活動更多。經過宋太祖、宋太宗兩兄弟的大力扶持,這為宋朝道教的大發展奠定了厚實基礎。

宋真宗趙恆時期,經濟繁榮、外患較小,立神仙趙玄朗作為聖祖,賜第二十四代張正隨天師為真靜先生,在京城為張天師立授籙院,在龍虎山賜帑擴建上清觀,免其田租、准予世襲。宋真宗在賜張天師的制書里說:「朕嗣守宗祧,欽崇天道??????思與至人共參妙道」,這深切表達了宋真宗對張天師的崇敬之情。

宋徽宗趙佶登基後,道籙院正式冊封宋徽宗為「教主道君皇帝」,並「令天下歸於正道」。宋徽宗時期,大興宮觀、盛極一時,加封賜號、先聖均沾,設立道官、評定道職,訪求高道、提升地位,設立道制、授以名號,編修道史、搜集道經等,把宋代崇道之風推向了歷史上的高潮。

三、小結

道教能在唐宋時期的繁榮發展,是與中華民族的興旺發達是緊密相關的。有盛就有衰、有起就有落,這是千古不變之理。在元朝道教出現宗派觀念、在清朝道教出現破敗之象,是道教衰落的外在表現。道教作為中華民族的守護宗教,隨著中國的繁榮興盛、再次崛起,必將迎來新的復甦、好的發展。

(編輯/蕭岳鋒 校對/羅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虎論道 的精彩文章:

一曲終了,病退人安
不向命運低頭,勇敢迎接修道過程中的魔考

TAG:龍虎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