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邪風「吹進頭」,一穴全趕走!耳鳴、迷糊、頸椎痛終於有招了

邪風「吹進頭」,一穴全趕走!耳鳴、迷糊、頸椎痛終於有招了

(本文為原創文字,請抄襲者自重!)

本文理論依據:《針灸治療學》、《行針指要歌》

列位看官,今天我們和您說上一病,事關「風邪」。

沒錯,就是風邪。看官須知,祖「風、寒、署、濕、燥、火」,這是古人眼中致病的「六淫」。這裡面,風邪是排在第一位的。其他一些病邪,皆藉由風邪襲入人體。正所謂「風為百病之長」,就是此理。

那麼,這風邪吹到哪裡最是要緊呢?

前幾天,本訂閱號給您聊過「痰濁」上頭的問題,令不少看官腦洞大開,備受啟發。今天在這裡,我們想說,這風邪也是萬萬不能「上頭」。

我們知道,這風邪,從陰陽屬性上來說,算是陽邪。它的性向上,向外。也就是說,這風邪容易襲擊人體的陽位。那您看看吧,身體上下,哪裡屬於「陽位」?最典型的,就是我們的頭。頭,乃諸陽之會。所以,古人就說了:「傷於風者,上先受之」。風邪一來,容易襲擊我們的最上部——頭。氣血運行因之不周,我們就會頭痛、頭暈。頭部感受風邪,若夾帶風熱或者風寒,筋脈為止拘緊,那麼我們就會脖子僵硬、疼痛。還有的人,睡覺的時候,面前開著窗,一覺醒來,發現眼歪嘴邪。這不用說,也是受風的緣故。

以上說的,是「外風」。相對應的,還有「內風」。

你看看,這內風,源於肝。肝腎陰精不足,則肝陽上亢,形成了肝風,吹到我們的腦子。這個時候,我們會出現耳鳴、頭暈、迷糊等現象。還有的人,因為肝風內動而發生偏癱、半身不遂,這就是所謂的中風,給一輩子的生活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

所以說,外風也好,內風也好,一旦上了頭,我們的健康就會大受影響。正所謂「一股邪風吹進頭,百病不請自來留」!

那麼,對於這樣的風邪,我們有什麼辦法來應對呢?

說實在話,涉及到治療方面的事情,我們還是要留給醫生。中醫師的治療手段和方法,真的不少我們普通人,看上幾篇文說就能理解和掌握的。不過,本著科普中醫文化的初衷,本訂閱號今天倒是可以和列位分享一個穴位。這個穴位,我們可以自行應用。其效果,雖然不能和專業手法治療的效果相比,但是對延緩病情,或者預防疾病,改善癥狀,是大大的有益。

這個穴位,就是我們的風府穴。

列位看圖就清楚了,這個穴位,位於後脖頸正中線上。我們可以於髮際正中央直上1寸處的凹陷中取穴。它屬於我們的督脈,是督脈上非常重要的穴位之一。該穴是督脈、陽維脈、足太陽膀胱經之會,可謂「陽氣十足」。

看官須知,這個穴位被冠以「風」字,意思是它和風邪有緊密的關係。這個穴位首見於《靈樞》,風,指的就是風邪,府,指的就是住宅。古人取這個名字,是說風邪襲人,以此為入口。這也就意味著,要想治理風邪引發的疾病,可以從這裡下手。如前所說。此穴屬督脈,督脈上行入腦。此穴又為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之會,膀胱經主表主開,所以說,這個穴位對內風和外風都有治療作用,其息風、安神、醒神開竅之功,是十分傑出的。

那麼,這風府穴到底能治哪些和風邪相關的疾病呢?說起來很多,也很複雜。咱們舉幾個例子,您就清楚了。

先說一個人,叫做曹操。這人很有名了吧。話說這曹操有一次,傷了風,出現脖子僵硬、緊痛的癥狀。找誰治呢?找華佗。當時的華佗,就選擇風府穴來治療,很快就治好了。這個故事哪裡記載?在《針灸大成》裡面。

再說說現代的。根據2006年的《陝西中醫》雜誌記載,醫家以風府穴為主,配合其他穴位,來治療中風後遺症152例,結果臨床痊癒77例,顯效51例,好轉19例,無效5例。

還有,1997年的《臨床針灸雜誌》報道,醫家用風府穴配合百會穴治療眩暈,痊癒16例,顯效10例,好轉4例,無效2例。

另外,像治療頭痛、中風不語、神經官能症、咽喉腫痛、眼眶疼痛等,也都往往用到風府穴。最有意思的是,臨床大家賀普仁先生,利用風府穴行陽氣、散風邪的特點 ,治療下肢的風濕痹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看官,你說這風府穴,厲害不厲害?

當然了,我們作為普通人,自然沒操練過針灸之法。但是,頭暈、頭痛、脖子強痛、耳鳴迷糊,或者外感風寒風熱而頭項沉、悶、緊,或者在腦子不甚清醒的時候,不妨自行找到風府穴,閉上雙眼,用拇指指尖,以合適的力道按壓。每次操作200次,力量由弱而強,這對改善病症十分有好處。按著按著,襲擾我們的風邪,甭管內風還是外風,都被清散掉了。何樂而不為?

好了,關於風府穴調散風邪的事情,我們就為您說到這裡了。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中氣一陷,百病將現:站起來就迷糊,原來是因為它
脾胃不好百病生,這些方法助你養好它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