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真的「懂」漢字嗎?

你真的「懂」漢字嗎?

馬上就到端午節了,這是隊長最喜歡的傳統節日。不過,大家在期待小長假的時候,是否真的知道「端午」是什麼節日呢?

肯定有人說:端午,就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划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的確是民間流傳紀念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的風俗,但說端午節因屈原而來,卻不夠準確。如果大家熟悉漢字的構成和由來,「端」字中的「耑(duan)」字能指引我們找到答案:

「耑」字是植物葉片向上、根莖向下快速生長的樣子

每年農曆5月份氣溫升高、雨水充足

植物進入快速生長階段

蛇蟲鼠蟻的活動也日漸頻繁

所以端午節本是提示中國人注意安全防護的節日

只不過屈原在這一日投江後

人們為了紀念他新增了吃粽子、划龍舟兩項習俗

是不是很神奇?我們只要知道漢字的字形構成和發展歷史,很多問題就能從字形揭開謎底。但是漢字經過千百年的變體進化,讓我們去翻閱學習甲骨文、金文、篆書太不現實,想了解漢字,先要有這樣的認識:

中國人用圖畫來解釋整個宇宙

200個左右的「文」可以組成所有的「字」

我們說「識文斷字」

「識」是知其意

「斷」是邏輯的推斷

漢字是中國人獨特的優勢

了解它背後的邏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世界

如果有和隊長一樣想了解博大精深的漢字,卻苦於找不到學習機會的同學,你們的機會來了:

北京師範大學經典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市教育學院傳統文化教育研究所、國學院網、人民教育出版社《少兒國學》雜誌聯合陌陌舉辦的扶貧公益活動「給鄉村孩子的最美傳統文化課」要開講啦!

融合講、演、展、互動等多種表現形式,生動有趣、寓教於樂,將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最簡單方便的直播形式,傳送到師資匱乏的偏遠地區學校。第一堂課就是講授漢字的歷史奧秘,引領大家通過最熟悉的漢字,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主講老師:李山川書法演示老師:徐一超

李山川漢字科普者,「漢字思維」課程體系創始人,《上下五千年》專欄作者,2017年《漢字風雲會》點評嘉賓。

徐一超中國美術學院書法與篆刻專業碩士。河北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給鄉村孩子的最美傳統文化課」扶貧公益活動,會有來自湖南、貴州、山西、陝西、甘肅、河北、黑龍江、廣西8個省份的20所學校的學生集體組織觀看。如果你也感興趣,也記得準時收看。

(本次課程獲得中國扶貧基金會、途夢視界和好字在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OMO板報 的精彩文章:

TAG:MOMO板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