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大漢奸,死後用5噸鋼鐵澆築墓地,後被蔣介石用300斤炸藥炸開

這個大漢奸,死後用5噸鋼鐵澆築墓地,後被蔣介石用300斤炸藥炸開

他曾是民國四大美男之一,青年時期的他不光外表英俊,還是一位擁有愛國胸懷的有志青年,但遺憾的是當年曾為革命「引刀成一快 不負少年頭」的他到了中年以後,慢慢摒棄當年的愛國初衷,最終成為可恥的漢奸,他就是汪精衛。

1883年,汪精衛出生於廣東三水,父親祖父都是讀書人,祖父還曾是道光年間的舉人,在這樣的書香門第中,幼年時期汪精衛自小受到儒學文化的熏陶,他的學業還是不錯的,但是十幾歲時,父母相繼去世,他只有和已成婚的長兄生活,生活中不免多了很多約束,在這樣壓抑的生活中,汪精衛逐漸養成懦弱寡斷的性格,或許這也是他中年以後叛敵賣國的原因之一。

曾中過晚清舉人的長兄對他的學業很是重視,在哥哥的嚴格要求下,19歲時考中鄉試第一名,也就是廣東府試的解元,看來青年時期的他很有才華,第二年他又考取公費赴日留學。在日留學時期,他與孫中山相識,並加入同盟會,隨後一直追隨孫中山進行革命事業,1908年在南洋與陳璧君相識,,兩年後他參與刺殺攝政王載灃失敗被捕,在獄中所寫的「引刀成一快 不負少年頭」成為傳誦一時的革命佳句,這或許是他一生最亮的閃光點。

孫中山去世後,汪精衛與蔣介石分立,雖然最終寧漢合流,但是他與蔣一直明爭暗鬥,由於他懦弱的本性,讓他一直處於下風,最終使他選擇隱退。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懦弱寡斷的他只看到日本軍事的強大,卻看不到廣大中國軍民的抗日熱情,最終他與老蔣達成一致與日簽訂《淞滬停止協定》,至此賣國求榮的種子在他心中開始萌發,最終他和選擇與日本人合作。

抗戰初期,是中國軍民抗日的最艱苦時期,此時的汪精衛感覺看不到希望,日本也開始對其進行政治誘降,1938年底,汪精衛公開聲明叛國,成為了日本人的走狗,中國人民最痛恨的大漢奸。此後他一直為他的日本主子效忠,中國人民對他的可恥行徑一直痛恨於心,多次組織刺殺但都被他僥倖躲過,但受槍傷的他身體狀況就像日軍的戰勢一樣江河日下,最終在1944年底死於日本,後葬於南京梅花山。

此時日本敗勢顯露,他妻子陳璧君害怕日後丈夫的墓地會被人毀棺鞭屍,便做主命人把5噸鋼鐵打碎與混凝土攪於一起,在汪精衛的墓上澆築一層厚厚的外殼,但是令她沒想到的是,這樣一個堅實的墓地僅在10個月後便被蔣介石派人用300斤TNT炸藥炸開,最終屍首棺木都被火化拋棄,墓地被夷為平地,汪精衛得到了他應有的結果。

作為一名中國人,面對外敵的入侵我們這些熱血青年都應拿起武器與他們奮戰,不要妄想當可恥的漢奸,他放棄年輕時的愛國抱負,選擇賣國求榮,這樣的結果是他罪有應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淼犇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江姐臨終遺囑要求兒子報效祖國 為何他卻定居美國?原因只有5個字

TAG:淼犇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