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常演哭戲如何應對?堅持三個原則不放棄

孩子常演哭戲如何應對?堅持三個原則不放棄

如何應對孩子的哭戲,恐怕是每個家長在管理孩子情緒方面最先面臨的問題。

孩子長到1歲左右,隨著自主意識的萌芽,不再是之前百依百順的乖寶寶,逐漸對東西表現出喜惡,對事物持接受或拒絕的態度。但由於他們還不具備完善的語言表達能力,只能用哭鬧來表達厭惡和拒絕——這種方式的哭鬧會在大人停止某一動作、孩子達至目的後停止。比如,讓孩子吃水果,孩子哭鬧,大人拿走水果,孩子停止哭鬧。

這種情況的哭鬧是孩子正常的情緒表達,家長在了解了孩子的意願後可以尊重其想法,而用哭鬧錶達意願的方式會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而逐漸消失——不在我們今天的討論範圍之內。

那所謂的孩子常演哭戲是什麼情況?舉兩個例子——

孩子對某一物品表現出興趣,剛剛想方設法得手,就被家長收走了。於是大哭起來。

孩子要往某個危險的地方去,家長將其帶離,於是大哭賴地。

有經驗的家長相信都見識過孩子們的真演技:或假哭,但是聲音很大、表情也很難過。或真哭,兩秒鐘就能灑下幾滴豆大的眼淚,小女孩更是有一百種方法哭得梨花帶雨、惹人憐愛……

是對抗還是順從?在孩子的哭戲面前,家長需堅守三個原則:

1

堅守原則不動搖

什麼是原則?回到以上兩個例子,原則就是「不該玩的東西就不能玩」、「不該去的地方不能去」,這些原則不以孩子的哭鬧而改變。如果一旦改變,孩子就會立馬嘗到「哭」的甜頭,下次遇上同樣的事情哭得更久更凶來達到目的。

態度要堅定,可以安撫孩子情緒但絕不能妥協,待到孩子情緒平復後再慢慢和他講這個東西為什麼不能玩,那個地方為什麼不能去。事實證明,大部分孩子在發現哭達不到任何效果時,會一秒收斂,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所以,家長們不要輕易對哭戲心軟。

02

強調哭沒有任何幫助

對年齡稍大一點的孩子(能夠基本聽懂家長的表達),可以藉此機會告訴他:「哭對於事情沒有幫助。」不會因為哭就把東西給你,也不會因為哭就讓你去危險的地方。尤其在遇到困難時,與其花時間哭泣,不如想想接下來怎麼做。

「這就好像人生的第一堂挫折課。」一位讀者爸爸分享了自己的經驗:「我告訴他,哭沒有用,這個東西不會因為你哭就屬於你。長大後你會發現,有些東西就是不屬於你,有些地方你抵達不了,眼淚在很多時候只能表達情緒,並不能為事情帶來任何改變。」

03

家庭成員統一執行標準

讀者小豆子媽媽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經歷。帶小豆子去親戚家玩,小豆子非得玩親戚家小朋友未拆封的玩具,在媽媽不同意後哭鬧起來。親戚家的長輩就在一旁勸說,你給她吧。小豆子媽媽很堅定地說:「這是別人的新玩具,說了不能玩就不能玩,希望您支持。」

執行標準不一致是部分家庭面臨的困難,長輩們通常更害怕孩子哭,孩子一哭鬧就很容易順從。長此以往,孩子也會找到其中的套路:媽媽不給的東西,就去問奶奶要。想要得到的東西,先去外公那裡哭,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教育。

因此,統一執行標準是非常必要的步驟。如果以媽媽教育為主,那麼全家人都應該參照媽媽的標準,在孩子獲得某樣東西時,可以問問媽媽:「這樣可以嗎?」以保持統一的執行標準。

你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們很善於察言觀色,花一些小心思來應對不同的人——演哭戲是他們為了達到目的最常用的一種。然而,這樣的做法不能得到縱容,還得靠家長們堅定這三個原則了。

童話爸爸,每晚陪你遊覽童話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童話爸爸 的精彩文章:

阻止孩子做這些事 就是在阻止孩子成長
如何給孩子高質量陪伴?看完這篇你就會了

TAG:童話爸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