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全天下人都要向該國納稅?只不過是此人略施小計

為何全天下人都要向該國納稅?只不過是此人略施小計

本文由作者 菊刀 撰寫,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在古代的中國,向來都是重農抑商,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不然,當年的清朝也不至於閉關鎖國,搞得落後人家恨不得好幾個世紀了。由此就可以看出,當時的的商業是多麼的難以發展。高層眼光的局限性,使得經商貿易這種富國之道變得水泄不通,難以行進。但是,在泱泱華夏這麼多年來得朝代更替中,並不是所有的王朝都是走的重農抑商這條路子,甚至更為廣泛的,有的小國家在經商方面達到了今日今時的水平,也可以說得上是一個超前的決定了。而做這個決定的人,也可以說是一個亘古的其奇人。這個人,就是管仲了。

兩千多年前,人家就能想到以商富國,這是何等的睿智聰明的人才。當然了,這與他遇到了一個賢明的主子齊桓公也脫不了干係。 在管仲的慫恿下,齊桓公對內對外頒布了「觀山海」政策,說白了就是開放通商。大家都知道,戰國時期是青銅向鐵的過渡期。在別的國家都在大肆的種田種地時,管仲反而大肆開採起本國的銅鐵礦。他把這些礦石全部打造成鐵之農具,交給本國百姓使用。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鐵的就是比那銅的好用,農業生產自然就輕鬆穩健,豐收在望。而多餘的鐵具,管仲則限量出售給外國,賺取巨額利潤。這還不算,他在此基礎上把原來的齊國管具的價格統統上調一小部分。雖然價格浮動小,但是好在數量大呀,就這樣他又賺了一筆錢。

即開礦之後,管仲又在齊國沿海開發出來幾個海鹽廠,而其他國家都只有內陸湖鹽。這就導致了全天下的人基本上都要吃齊國出產的海鹽,畢竟日用品消耗是必須的。買鹽就要掏錢,進口就要交稅。管仲只不過是開了個辦鹽廠的先河,就變相的使全天下的人都來納齊國的稅,不可謂不高瞻遠矚,不可謂不奸詐狡猾。

就這樣,在管仲的各項舉措之下,齊國的百姓越來越富足,齊國的國庫越來越充盈,一切都發展成了盛世的樣子,為齊桓公的霸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這件事上,君臣二人相得益彰,配合默契,居功至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趣事 的精彩文章:

皇帝臨幸貴妃,貴妃月經期不能侍奉,皇帝竟然要求貴妃這樣做
春秋亂世之時,秦國怕過周國這個小國?只因為一個角色的小聰明!

TAG:三國趣事 |